时评:中老铁路,织就民心相通“锦绣图”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7 10:32 1

摘要:4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满两周年,累计发送旅客191万人次,其中跨境旅客超49万人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条铁路不仅是连接两国的重要交通纽带,更是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生动实践,从“通”到“畅”再到“优”,持续为区域互联互通与人文交流注入澎湃动

4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满两周年,累计发送旅客191万人次,其中跨境旅客超49万人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条铁路不仅是连接两国的重要交通纽带,更是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生动实践,从“通”到“畅”再到“优”,持续为区域互联互通与人文交流注入澎湃动能。

量质齐升彰显高效运输效能。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自开通以来,始终保持着高质量的运营水准。列车始发正点率达100%,终到正点率99%,用“稳准快”的运输服务赢得广泛赞誉。数据显示,第二年旅客发送量较首年增长60.2%,日均跨境客流从300人次攀升至最高1300人次,折射出沿线民众对这条线路的高度认可。为满足旺盛需求,铁路部门精准施策,昆明南至万象列车开行频次加密,西双版纳至琅勃拉邦班列从每周4天增至6天;跨境席位从250个增至390个,昆明南至万象国际旅客列车运行时间较开通初期压缩了1小时,口岸通关时长也由90分钟缩短至50分钟。这一系列优化措施,让“朝发夕至”的跨境旅行成为现实,也为区域经济合作搭建起高效平台。

文旅融合激活沿线经济活力。中老铁路犹如一条流动的“文旅项链”,串联起昆明、西双版纳、琅勃拉邦、万象等旅游名城。依托“铁路+旅游”模式,中老两国铁路部门与文旅部门深度联动,携手推出“星光·澜湄号”特色专列、“国内旅游专列+国际列车”模式、跨境旅行团等创新产品,带火了沿线景区、酒店与餐饮业。据统计,中老铁路开通后,沿线旅游相关产业消费增长超35%,西双版纳、琅勃拉邦等沿线旅游热门地点的酒店入住率长期稳定在85%以上,跨境旅游经济圈初具规模。随着中国免签政策红利释放,东盟游客赴西双版纳的热情高涨,泰国、马来西亚游客数量位居前列。这条线路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架起了文化交融的桥梁,让“坐着动车游老挝”“坐着动车游云南”成为新时代的文旅新风尚。

创新驱动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在提升运力的同时,中老铁路始终将旅客体验放在首位。列车上,“舌尖上的美食”囊括傣味小排、酸笋牛肉、菠萝饭等地道风味,并创新推出融合中老咖啡与茶文化的“一路咖香”饮品;车站与车厢内配备多语言广播、翻译设备,提供老挝语、英语、中文服务,覆盖不同年龄段与文化背景的旅客需求。针对跨境支付的痛点,铁路部门在沿线车站增设POS机、ATM机及“专门窗口”,便利老年旅客与外籍人士购票。电子臂式血压计等设备的配置,更为旅客健康保驾护航。这些暖心举措,也让中老铁路成为展示中国温度的闪亮名片。

深化合作共绘发展蓝图。站在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两周年的新起点,中老铁路正酝酿新的突破。自4月13日起,西双版纳至琅勃拉邦的第二对国际列车将延伸至普洱站,并新增纳堆站停靠,全程新增至8个停车站点,为旅客提供更丰富的出行选择。未来,两国还将深化铁路、海关、边检等多部门协作,推动服务迭代升级,探索更高效的跨境运输模式。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不仅是一条交通动脉,更是一座连接民心、共享机遇的桥梁。事实证明,当基础设施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便能迸发出超越时空的强大力量。期待这条“黄金线路”继续延伸,为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促进区域繁荣发展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