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白天谷雨旱死牛,晚上谷雨粮满仓”,今年谷雨在哪?早了解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7 07:50 1

摘要:当太阳的位置刚好到达黄经30°时,就进入谷雨节气了,通常这个时间是在每年的公历4月19日-21日之间变动。今年由于清明到谷雨之间有16天,比平均每个节气15天多了一天。因此,今年谷雨节气的交节时间落在了4月20日。

导语:老话“白天谷雨旱死牛,晚上谷雨粮满仓”,今年谷雨在哪?早了解

当太阳的位置刚好到达黄经30°时,就进入谷雨节气了,通常这个时间是在每年的公历4月19日-21日之间变动。今年由于清明到谷雨之间有16天,比平均每个节气15天多了一天。因此,今年谷雨节气的交节时间落在了4月20日。

谷雨不仅农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六个节气,同时也是春季里的最后一个节气,在清代农书《群芳谐》中对谷雨的解释是:“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有雨才有谷,干旱了一个春天的庄稼,这个时候急需雨水的灌溉,没有了雨水庄稼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古代,农业技术水平较差,降雨太多会成水灾,降雨太少又会有旱灾,两者都不利于农业生产,往往会给农人带来损失!

因此,在古代靠天收成的年代,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对谷雨时节的天气更加重视,有既有“春雨贵如油”的降雨期盼,也有对暴雨成灾的警示防范,人们希望能够风调雨顺,该下雨的时候下雨,该晴朗的时候晴朗,这样才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古代没有我们现在这样的天气预报,判断年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古人就通过千百年来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之谈”来作为判断年景的参考。

比如,在民间就有“白天谷雨旱死牛,晚上谷雨粮满仓”的老话。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今年谷雨在哪呢?下面来具体看一下,早了解早做准备!

农历月份以朔望月为基础,月的长度约为29.53天,但是,节气是农耕时代节令的反应,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因此,节气需与太阳年同步(万物生长靠太阳)。

这样一来,人们就要想办法协调农历年与回归年(即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之间的差异,确保农历的季节准确对应,以便于农人进行农业生产,不误农时。

那么用什么办法呢?

古代历法学家和天文学家,采用“置闰”的方法来协调。就是在农历中每2至3年增加的一个月,使得农历年的总天数与回归年的总天数大致相等。通常每19年中有7个闰年,每个闰年增加一个闰月。

简单来说,若某农历月份不含“中气”(偶数位节气,如雨水、春分等),则设为闰月。就拿今年来说,农历六月之后的那个农历月里,只有节气“立秋”,没有中气“处暑”。因此,按农历历法规定,要设立闰月来协调。由于是在农历六月之后,故称为是“闰六月”。

可见,古人测定节气不是随便放在哪一天的,要结合天文和历法,这样才能使节气成为“农耕时代的时间坐标”。有了二十四节气,农人就可以在每两个节气之间安排相应的农事活动,不误农时,保证丰收!

但是,我们要知道节气的交节时间不是一整天,而是一瞬间。因此,这个时候点的到来,往往预示的年景也不一样。比如,就拿谷雨节气来说,有的年份在农历三月初,有的年份在农历三月下旬,表现出来的年景自然就会不同,或旱或涝。

白天谷雨旱死牛,晚上谷雨粮满仓。”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当年的谷雨交节时间落在白天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是个旱年景,不利于春播春种。反之,如果谷雨出现在晚上,则预示当年降雨会比较均匀,有利于作物获得丰收。

那么,今年谷雨在哪呢?

今年谷雨节气交节时间落在了公历4月20日3时55分45秒,这个时候有些地方天已经亮了,是民间说法中的“白天谷雨”。

按“白天谷雨旱死牛,晚上谷雨粮满仓。”中的说法,今年春天有些地方比较干旱,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不知道,古人这句农谚预判的准不准,今年春天是否有些地方比较干旱,麻烦大家分享一下,给于参考!

总得来说,时节到了谷雨,对于新种作物来说,人们还是希望下雨的,如果谷雨那天没有下雨的话,老百姓就会在后面哭着求雨了。例如,在民间就有“谷雨无雨,后来哭雨”的说法。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对于有些作物来说,反而希望更多的光照。

以下是一些与谷雨晴天相关的农谚:

1、谷雨晴,好种棉

2、谷雨晴天,芒种雨涟;

3、谷雨晴,麦穗重;

4、谷雨有雨,缸中有米

5、谷雨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

6、谷雨下雨值千金;

7、谷雨雨绵绵,小麦堆成山;

8、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9、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

10、谷雨落雨满地青;

11、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

12、谷雨不雨,五谷不起;

13、谷雨下雨,初夏多雨;

14、谷雨阴雨长,秋分天不旱;

15、谷雨刮北风,冷到三伏中;

16、谷雨西风起,雨水连到秋;

17、谷雨南风起,三伏多暴雨;

18、谷雨西北风,鲤鱼飞过屋;

19、谷雨东南多浸种;

20、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以上农谚出自不同地区,全国这么多地方不能一概而论,简单作为参考即可。那么,您认为古人留下的这些农谚还准不准?您那是按古人农谚中预判的那样有旱情吗?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来源:民俗科普知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