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尔巴尼斯政府强势连任、绿党坐拥参议院关键席位,财政部长Jim Chalmers长久酝酿的“对300万澳元以上养老金账户收益征收30%重税”的提案,如今极有可能顺利立法!
//前言//
富豪抛售房产、
紧急转移资产,
一场前所未有的“财富逃亡潮”
正在澳洲悄然上演!
这背后
全因政府即将实施的新政策…
#01:
大批富豪紧急行动
卖房卖地转移财产
阿尔巴尼斯政府强势连任、绿党坐拥参议院关键席位,财政部长Jim Chalmers长久酝酿的“对300万澳元以上养老金账户收益征收30%重税”的提案,如今极有可能顺利立法!
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爆澳洲富豪圈。
房产、农场、股票……正在被悄悄抛售。
各地高净值退休人员开始慌忙套现、重组资产、启动家族信托、转移海外——一场“富人逃亡潮”悄然上演!
图片来源:news.com.au
这项重大增税政策自2023年由Chalmers首次提出,但当时因为对“未实现收益征税”的争议,改革一度搁置。
如今时隔两年,这项新税政策再度引发市场震荡。
一条税收政策何故在富人圈直接炸开花?
这是因为许多澳洲富豪的房产、农场和股票等资产都纳入了自管养老金(SMSF)账户内,而且这些资产还在不断升值。
根据新政,即便这些资产未出售,其市值波动也将计入年度收益并征税。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在五年前买了套价值50万澳元的房产,现在房产市值涨到了55万澳元,那么即使你并未卖出这套房子获益,但这多出的5万澳元,仍然需要交税。
对于富豪来说,一年的收益可不止5万澳元。一下要交30%的税…痛!实在是太痛了!
财务顾问透露,目前部分客户已紧急采取行动,以规避可能于7月1日生效的新规。
墨尔本税务顾问Noel Beharis表示,SMSF成员中出现了严重恐慌情绪:
“
已达退休年龄的成员已开始抛售资产,并将资产转移至能长期持有财富的其他载体,他们借机审查继承计划并建立相应执行架构。
”
在澳洲,约120万人持有SMSF,总规模占4.2万亿养老金体系的四分之一。财政部估算,改革初期约8万个账户(约前10%的纳税人)会受到直接影响,看似不多,但专家并不乐观。
但AMP Capital 副首席经济学家Diana Mousina曾警告:
更大的风险在于未来!
如果不调整征税门槛,40年后,这一数字可能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常态,大多数澳大利亚年轻人退休时,退休金账户中都会有高达300万澳元的存款!
相关阅读:最新官宣! 澳洲将实现人均百万富翁! 年轻人退休时将拥有300万澳元
对于这项新政策,反对声浪也越来越高。
资产管理巨头 Wilson 公司的创始人Geoff Wilson直言:
“
这项政策一旦通过,未来将有数十万澳洲人受到影响。它不仅破坏退休金制度原本的公平和激励机制,还会导致投资结构失衡。
”
他警告,重税政策可能引发以下连锁反应:
年轻人更倾向于高风险投资以追求回报;年长者则加速出售资产以避免账面价值上升;非流动性资产(如房产、农场)配置将大幅减少;对创新型初创企业的投资也将遭遇打击。虽然绿党曾一度要求将征税门槛进一步下调至200万澳元,并与通胀挂钩,但目前已经在谈判中妥协让步。
财政部长Chalmers坚称,新政策“仅影响极少数高净值群体”,且“有助于提升税制公平性”。
然而反对派并不买账。
影子财长Jane Hume表示,这是一项“深不见底的坑爹政策”,呼吁新任助理财政部长Daniel Mulino与内阁秘书Andrew Charlton阻止立法推进。
独立议员Allegra Spender也指出:
“
SMSF在初创企业投资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项政策将吓退资本,削弱创新企业的发展机会。
”
Wilson资产管理发布的一份深度报告更是直指政策“可能得不偿失”。
他们测算:
对未实现收益征税将导致945亿澳元“效率损失”;并将促使155亿澳元资金转入免税资产(如自住房),直接冲击实际税收目标。并引用经济学中的核心理论——拉弗曲线(Laffer Curve)提出警告:
“
我们测算了针对未实现收益征税情形下的拉弗曲线结果,发现实际触发行为变化的税率远远低于政府拟定的15%。
”
换句话说,只要税率超过某个临界点,投资人就会选择撤资、转向免税资产或完全退出,从而使得“课税基础本身”萎缩,反而达不到任何财政增收目标。
报告进一步指出:
“
如果每投资100澳元,就被征收2澳元或更多的税,新增投资意愿就会降至零*因此从拉弗曲线的数学逻辑来看,对未实现收益征税几乎注定失败,因为其税率已远高于‘收入最大化点’。
”
这不仅是对税制设计的严厉质疑,更是对整个养老金税收逻辑的致命一击。
#03:
专家警告免收据报税新政:
看起来便利其实全是坑
除了对养老金账户征税以外,联邦政府还有一项新的税收政策,也受到了无数人的关注。
联邦政府近日宣布:自2026-27财年起,纳税人可选择直接申报一项“1000澳元工作相关支出抵税额”,无需提交收据,听起来既简单又划算。
然而专家却警告:这里面可能有大坑!
图片来源:Herald Sun
目前,澳洲纳税人每年可在不出示收据的情况下,申报最多300澳元的工作相关支出。这个额度自1980年代设立以来从未调整,而在通胀显著上升的今天,已显过时。
根据澳洲统计局的数据,过去四十年间通胀水平已增长超过三倍。
因此,政府提出将这一无收据抵扣额提升至1000澳元,旨在简化报税流程,减轻部分纳税人的负担。
图片来源:News.au
不过税务专家指出,这项政策可能并不适合大多数工薪阶层。
注册会计师、Mr Taxman创始人Adrian Raftery表示,根据ATO数据,目前有超过980万人申报了平均2506澳元的工作支出。相比之下,1000澳元的“快速抵税”,明显远低于许多人的实际支出水平。
尽管新政提高了无收据抵扣的金额上限,但税务专家指出,大多数纳税人若继续保留和申报真实支出记录,所能获得的抵税金额仍远超1000澳元。
“
这项改革对那些本身几乎没有可申报项目的几百万纳税人确实是个利好,但对于那些经常使用汽车、在家办公、缴纳专业会员费或支付移动电话费用的人来说,1000澳元的固定抵扣额度反而是一种限制。
”
他举例说,仅以汽车通勤为例,按照每公里88澳分的标准计算,如果你每年因工作通勤超过1136公里,那么按实际申报就能获得超过1000澳元的抵扣额度。
对于经常在家办公、缴纳职业会员费、使用手机办公的从业者来说,真实支出往往也远高于1000澳元。
图片来源:News.au
H&R Block税务沟通总监Mark Chapman也指出,这项政策虽然对目前支出较少的六百万纳税人有帮助,但多数人到财年末才能真正判断自己是否适合选用该抵扣方式。
他提醒大家,1000澳元是“抵税额”,并非“退税额”——最终退税金额取决于个人税率。
比如,如果你的边际税率是30%,你最多也只能因此少交300澳元的税。
“
纳税人不能想当然认为自己支出不多,在实际操作中,他们还是可能需要收集和保留完整的收据记录。
”
新政策最早要到2027年7月才能开始生效,眼下并不能立即享受。
未来,税务局可能也会将审查重点转向那些选择申报超过1000澳元工作支出的纳税人,要求其提供更详细的证明材料。
总结来说,这项新政虽然看起来省时省力,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使用。如果你的工作支出较高,建议仍按传统方式记录和申报,才能获得更多退税。
别被“快速抵税”的便利所迷惑,最终可能白白“少拿钱”。
最后
税改风暴席卷而来,
富人与普通纳税人皆难置身事外。
尽管政策还未实际落地,
但不少人已经开始未雨绸缪。
唯有提前布局,
方能守住“钱袋子”。
来源:微报澳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