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5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委党史研究院专场。介绍编史修志、特色活动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4月15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委党史研究院专场。介绍编史修志、特色活动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副科长 蒲怡瑄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委党史研究院专场。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委党史研究院院长苏云寒先生,市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任建义先生,市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毛英全先生,围绕编史修志、特色活动等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苏云寒
过去一年,滨州市委党史研究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院的精心指导下,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政治建院”,服务中心大局,创新实干,埋头苦干,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一、创成全省首个“年鉴全域精品市”。《无棣年鉴(2023)》入选第八批中国年鉴精品工程,《沾化年鉴(2024)》《博兴年鉴(2024)》入选第二批山东省年鉴精品工程。截至目前,滨州市创成4部“中国精品年鉴”、4部“山东省精品年鉴”,成为全省唯一年鉴全域精品市,创建经验被省委党史研究院发文推广。全省年鉴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滨州召开。
二、成功举办纪念渤海区成立80周年系列特色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传承‘老渤海’红色基因,绘就新时代最美画卷”系列活动,主要包括:纪念渤海区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主题征文活动、主题图片展、听我讲父辈的“老渤海”故事专题采访等。成功举办“七五辉煌壮丽图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滨州历史图片展,以及“史话清廉—滨州廉洁人物事迹展”,共组织10站巡展。
三、编史修志工作实现新突破。一是启动滨州扶贫志编纂工作。广泛收集原始资料,资料采编60余万字。二是开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滨州地方党史课题研究。稳步推进《中国共产党滨州历史》(第三卷)编撰工作,完成初稿5万余字。开展《改革开放以来滨州市(地)、县委书记口述历史》《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滨州市组织史资料(2014.01-2023.12)》《中共滨州历史大事记(2014-2024)》等三部著作的征编工作,累计完成初稿90余万字。三是编辑完成《中共滨州市委(地委)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2)》。
四、信息宣教工作做出影响力。一是创新开展短视频宣传。承办全省党史史志部门新媒体短视频工作现场会,在全省第二届擦亮红色地标短视频大赛中,我市3部作品获最高人气奖,我院获组织奖。二是深入开展“五史”宣传和党史“七进”宣教活动。全年开展集中宣讲活动20余场次,赠送书籍1700余册。三是信息工作全省领先。信息报送数量、质量位居全省前列,被省院表彰为“2024年度山东党史史志网先进供稿单位”。四是方志馆运行质量较大提升。全年累计接待团体及个人70余批次、3000余人次。连续两年在全省方志馆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市方志馆入选全市科普场馆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五、史志研究工作扎实有成效。一是我市被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发文公布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第三轮修志试点市。二是组织开展全市方志理论研讨征文活动,推荐上报优秀论文参加全省方志理论研讨会论文评选,上报及获奖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列。三是参与编写的全省文化体验廊道故事丛书之一——《渤海红色文化片区故事》,作为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予以结项,获市第33届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
2025年,市委党史研究院将围绕全市“113388”工作体系,着力构建符合党史史志实际的“1168”工作格局,即:坚持党建统领,树立职业自信,落实提升内生动力“六看”标准(即看品行、看党性;看担当、看能力;看业绩、看质效,切实提升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内生动力),聚焦八个方面拼搏实干(即聚焦政治站位、全市大局、主责主业、改革创新、优化制度、转变作风、标准境界、廉洁从政八个方面,倡导实干作风)。同时,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切实抓好十届市委第七轮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学习教育和巡察整改与主责主业紧密结合,持续推动全市党史史志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坚持党建统领、实施五“志”并举。一是谋划盛世“志”。高标准完成《滨州市党史史志工作规划(2021—2025年)》各项任务;以科学性保可行性,市县乡统筹,史志鉴共推,主动谋划未来五年思路重点,确保发展方向准、后劲足。二是修好重点“志”。强化顶层设计,率先启动“全国第三轮修志试点”,以全省唯一试点市为全国修志工作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以全省唯一创全省一流。加快编撰滨州党史三卷,年内撰写12个研究专题。出版发行《中共滨州组织史》、《滨州历史大事记》,编纂出版《滨州扶贫志》,确保重点“志”水准高、有影响。三是编纂精品“志”。持续推进“精品年鉴区域试点”,巩固全省全域精品第一市成果,放大滨州经验,引领全省年鉴事业发展。高水平编纂《滨州年鉴(2025)》和《中共滨州年鉴(2024)》。创新开展综合年鉴质量评估,确保年鉴质量优、勇争先。四是补充短板“志”。针对我市行业志、部门志、镇村志等各类专志数量偏少的短板,做好普查规划,加强沟通指导,联合各方共补弱项。年内指导各部门、各领域启动编写各类志书6部以上,着力在名镇名村志编修上求突破,将乡镇志纳入第三轮修志法定任务,确保短板补齐、弱项变强。五是用活存量“志”。谋划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形成更多优质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历史智慧”。开发利用存量资料,实现宣传阵地“扩容”、原创短视频“增量”、资政水平“提质”,以党史窗口传播滨州声音。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经济导报记者: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面对这样重要的历史节点,在以史育人方面,市委党史研究院将采取哪些措施、开展哪些活动?
发布人:任建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对于这一重大历史节点,我院高度重视,以党史工作者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精心谋划系列主题活动,可以概括为“六个一”。
一是编写一本主题图书。专门组织力量编写《写给青少年的滨州抗战故事》一书,作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献礼图书。该书精选发生在滨州这片土地上的60余篇生动感人的抗战故事并附有百余张珍贵照片,旨在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引导我市广大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二是举办一次主题展览。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主办,我院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大河奔流·红色血脉——黄河流域红色文化主题展”,通过再现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广袤的黄河流域进行艰苦卓绝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引领我们走进黄河,聆听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革命史诗,传承对党忠诚、英勇顽强的红色基因,为推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三是开展一次主题征文。面向全市党史系统组织开展“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血脉”庆祝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激励全市党史工作者深化对渤海区抗战历史的研究,深入挖掘和丰富老渤海优良革命传统内涵,进一步凝聚建设品质滨州的巨大力量。
四是举办一次主题宣教课比赛。围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主题,举办第三届全市党史史志系统宣教课比赛,锻炼党史宣教队伍,提升党史宣教能力,提高以史育人工作质效,更好发挥我院党史宣教主阵地作用。
五是组织一次主题短视频评选。为全面提升以融媒体形式进行党史宣传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在全市党史系统征集反映抗战主题的短视频,推动党史故事、党史人物从文字走向音像,从历史走近生活,多角度、立体式、生动化讲好滨州抗战故事,不断扩大党史宣教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六是制作一张主题传单。将渤海区抗战历史提炼浓缩到一张宣传页上,在全社会广泛发放,让党史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时刻铭记历史,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力弘扬老渤海优良革命传统和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滨州日报记者:过去一年,滨州成为全省首个年鉴全域精品市,滨州年鉴“全域精品”创建经验被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发文推广,年鉴工作成果丰硕。请问,今年在巩固全省全域精品第一市成果,引领全省年鉴事业发展方面,市委党史研究院有怎样的目标和打算?
发布人:毛英全
2025年,市委党史研究院将全力巩固全省首个年鉴“全域精品”市成果,进一步提升全市年鉴编纂质量,确保滨州年鉴工作在全省持续走在前、挑大梁。
一是聚焦质量建设,实施年鉴质量目标管理。进一步做好年鉴“全域精品”市后半篇文章,全面启动年鉴质量目标管理工作,8部市县2025卷综合年鉴全部参与目标管理。通过篇目初评、样稿评定、结果反馈等目标管理流程,有效提升全市年鉴业务人员的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找准市县综合年鉴编纂中的问题症结,解决年鉴具体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痛点等顽瘴痼疾,逐步构建起综合年鉴质量标准体系,助推年鉴“全域精品”市提档升级。
二是强化人才支撑,打造专业人才雁阵工程。实施人才培育。借助我市既有的全国、全省年鉴专家优势,发挥全省年鉴人才库年鉴骨干带动作用,开展人才“传帮带”,锻造年鉴编纂“生力军”。强化业务培训。“走出去、请进来”举办年鉴主编研修班、年鉴业务培训班,学习最新编纂知识经验,提升业务人员整体编纂水平。开展交流互鉴。依托与大同市结成的全国首家中国精品年鉴区域试点单位战略合作高质量发展联盟,轮流主办理论研究擂台赛,实现年鉴资源、经验做法互学互鉴,助力培育“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年鉴编辑团队。
三是深化品牌创建,放大年鉴品牌示范效应。积极与兄弟市开展跨区域协同发展共建,放大年鉴“全域精品”市的示范引领和带动效应,输出“滨州经验”;加强与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合作,推动市县年鉴纳入公共文化资源体系,实现区域内年鉴信息共享,提升年鉴服务效能;尝试与区域内官方网站、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合作,拓展年鉴发布和传播渠道,提升滨州年鉴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全省乃至全国年鉴事业高质发展贡献滨州力量。
齐鲁晚报记者:滨州去年被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发文公布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第三轮修志试点市。请问,2025年,市委党史研究院在推进第三轮修志试点工作方面将如何开展工作?
发布人:毛英全
今年1月,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印发《关于全国第三轮地方志书编修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公布了全国70家试点单位,我省有三家单位入选,我市是全省唯一一家入选的市级试点单位。今年,我院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严格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级地方史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全市第三轮修志试点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切实提高站位。启动滨州市第三轮修志试点工作,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际行动,是记述滨州历史、吸取历史智慧、服务时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特别是此轮编修的志书将是滨州撤地建市以来第一部市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院将以此次试点工作为契机,锚定“出经验、出人才、出成果”目标,将质量意识、精品意识贯穿试点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忠实记述全市25年高质量发展成效,努力打造一部导向明确、特色鲜明、信今传后的精品佳志。
二是统筹谋划,强化顶层设计。纵向统筹市、县、乡、村四级志书,横向打通全部部门志、行业志,科学编制《滨州市第三轮志书编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做到目标科学、措施可行、经验可推,多方调动各级各部门的修志积极性,实现“1+10”试点工作规划,落实“1+10+91+N”全市三轮修志总体目标,力争编纂出国家级成果。“1+10”试点工作规划,即全面启动1部市志,3部县市区志、开发区志,2部部门志、行业志,1部专业志,1部企业志,1部乡镇志,1部村志,整体均衡推进试点工作,总结形成第三轮修志试点经验。“1+10+91+N”规划,即在全市三轮修志期间,编修1部市志,10部县市区、开发区志,91部乡镇街道志,N部部门志、行业志(暂定68部),实现全市第三轮修志全覆盖。
三是多措并举,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筹备成立高规格的第三轮修志编纂委员会,高标准召开编纂启动会议,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统筹社会各方面力量,合理有序安排试点单位修志意愿征集、《滨州市志》篇目大纲编制等具体工作,高质量完成年度任务,确保全国试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行稳致远。同时,进一步深耕厚植,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史志编修新模式,致力于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第三轮修志试点工作当好先锋、做好表率、提供样本,更好地服务于品质滨州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来源:掌握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