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3.88万亿持仓曝光,抄底白酒,抄底芯片,都不如国家队精明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7 00:28 1

摘要:2024年国家队3.88万亿持仓里藏着令人咋舌的真相——每10元投资中有8元押注银行,中央汇金更是把90%身家塞进工商银行的保险柜。

2024年国家队3.88万亿持仓里藏着令人咋舌的真相——每10元投资中有8元押注银行,中央汇金更是把90%身家塞进工商银行的保险柜。

这场看似保守的豪赌,却在关税战冲击下仅回调1.7%,而同期恒生科技指数已从6000点坠回4000点深渊。当市场高喊“科技强国”,手握真金白银的操盘手们,却在银行股的5%股息率里织就安全网。

有着号称中国平准基金的中央汇金的持仓有什么玄妙?买入这些板块背后的动机和逻辑有什么?

3.88万亿背后的逻辑

4月15日最新的数据披露,2024年4季度末的持仓数据如同重磅炸弹——国家队在银行股的持仓市值高达3.09万亿,这个数字足以买下整个越南股市。

在工商银行7元的股价背后,是中央汇金超过8000亿的持仓,相当于每天躺着收息1.2亿。

更具戏剧性的是,当宁德时代被外资抛售时,中国银行的94.2%持股比例,让这家百年老店成了全球最大“庄股”。

这种近乎偏执的配置藏着精妙算计:银行板块0.54倍市净率意味着,即便遭遇金融危机,清算价值都能覆盖投资成本。

更狠的是,国家队在2024年下半年精准增持平安证券2亿股,却在同一时期清仓式减持医药股——上海石化、华鲁恒升等标的被砍仓超3000万股。

这种“砍科技喂银行”的操作,恰似老练的猎人用诱饵吸引狼群,自己却躲进钢筋混凝土的堡垒。

数据揭示着残酷现实:银行股去年40%的涨幅,不是靠PPT里的元宇宙故事,而是实打实的万亿级分红。

以建设银行为例,9.04元股价对应7%股息率,相当于每持有100万股,每年就能在陆家嘴核心区多买2个停车位。

这种“类债属性”在降息周期中尤其致命——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1.75%,4%的银行股息率就成了资本荒漠里的绿洲。

估值游戏的惊天逆转:5%股息率暗藏杀机

2025年初的资本市场正在上演黑色幽默:科技股研报里满是“万亿赛道”“颠覆式创新”,但交易员们的手指却诚实地点击着银行股买单。

这种分裂源自一个被忽视的金融方程式——当工商银行6倍市盈率遇上宁德时代80倍估值,意味着前者只需维持当前盈利,后者需要连续14年100%增长才能追平回报率。

国家队显然深谙此道。他们在2024年四季度悄然布局:中国银行1.09万亿持仓市值中,94.2%的持股比例锁死了流通盘,这种“绝对控盘”手法让股价波动变得可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知名基金经理重仓的AI芯片股,三个月内净值腰斩——当科技股需要不断输血研发时,银行股正在用存贷差制造印钞机。

央行2025年可能实施的降准,将直接释放万亿级流动性,而这类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永远是手握信贷闸门的银行。

当某新能源车企还在为百亿融资磕头时,交通银行7.73元的股价背后,是财政部即将通过特别国债注入的千亿资本金。

这种“戴维斯双击”的威力,在2025年4月16日的盘面显露无疑——银行板块量比0.94的死亡成交量下,指数却能逆势上涨0.48%。

资本迷局终章:当舞会音乐停止时

站在2025年仲春回望,这场估值修复战争已进入深水区。

国家队在银行股布下的天罗地网,本质是场精心策划的“降维打击”——用5%股息率对抗科技股的估值信仰,用0.54倍市净率拆解PPT神话。

当某网红分析师还在直播间高喊“All in AI”时,社保基金早已在万华化学49亿仓位上埋下伏笔,这种“既要股息也要成长”的双杀策略,正在重塑资本市场的丛林法则。

但冰冷的数字从不说谎:经历过2月暴跌的投资者突然发现,招商银行7.09%的股息率,比余额宝收益高出3倍;建设银行200亿级别的回购计划,比任何回购承诺都更具杀伤力。

这种“用分红碾压增长”的生存哲学,或许正是国家队想传达的终极警告——在3000点以下的市场,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当文章划下句点时,工商银行的分红到账短信正涌入百万股东手机,而某科技独角兽的退市警告也在同步推送。

这两种声音交织成2025年最刺耳的市场协奏曲,提醒着每个参与者:资本的战场上,从来都是老钱收割新贵,现金绞杀梦想。

当散户在科技股的过山车上尖叫时,国家队在银行股的旋转木马上数钱。

信息来源:最新!多只“国家队”持仓个股曝光---华尔街见闻

来源:关权教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