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本科生,也是“马兰之声”志愿服务宣讲团队长。我们专业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达曾在新疆马兰基地为祖国核事业默默奉献数十年。为寻访陈达院士曾经的足迹,我之前带领团队跨越3600公里深入马兰基地,开展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之
韩 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4月17日12版 版面截图
韩 璐。受访者供图
原题:继续传承马兰精神
我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本科生,也是“马兰之声”志愿服务宣讲团队长。我们专业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达曾在新疆马兰基地为祖国核事业默默奉献数十年。为寻访陈达院士曾经的足迹,我之前带领团队跨越3600公里深入马兰基地,开展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之旅。
站在先辈奋斗过的热土上,聆听先辈们的奋斗故事,我们更能体会自己肩上扛着的职责使命。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先辈们的故事?实地调研梳理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经历后,我们创新采用“沉浸式宣讲+互动式体验”模式,以马兰花为切入点,将先辈们的故事转化为系列主题网上微团课,越来越多人了解了马兰花背后的动人故事。
在当地小学,我们打造“核科普+”特色课程体系。通过“核知识科普”“航模制作”等多项趣味实验,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国防梦”的种子。开设“漆扇绘初心”“衍纸颂精神”等传统文化体验课,将科学家精神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艺术创作。情景剧《马兰花开》再现核试验基地的奋斗经历,我们与当地学生共同编排演出,成为流动的思政课堂。
“老师,我长大要当核科学家!”“原来核这么安全有趣!”孩子们真挚的反馈让我们倍感振奋。一次活动结束后,我们和孩子们在校园里的马兰花圃共同种植了马兰花,并约定在不远的将来再见面。
要把马兰基地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团队累计进中小学、社区开展宣讲数十次,影响人数持续增加。去年,我带领团队参加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文明实践赛道金奖。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一直在集思广益,努力创新传播方式,让“马兰花”继续绽放在祖国各地。
未来,我将继续传承马兰精神,以硬“核”青年的青春姿态传承红色基因,用青春实践实现“强国有我”。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