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O报告:微证书可能颠覆当前学习与培训体系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6 15:57 1

摘要:2025年4月1日,国际劳工组织发布《服务青年与工作的微证书》报告。该报告基于现有文献,总结了微证书的定义、实践和经验,并探讨了微证书在促进就业过渡中的潜在作用和局限性。

2025年4月1日,国际劳工组织发布《服务青年与工作的微证书》报告。该报告基于现有文献,总结了微证书的定义、实践和经验,并探讨了微证书在促进就业过渡中的潜在作用和局限性。报告指出,随着职业市场的快速变化,终身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技术的快速变革和向可持续经济的转型使得获取新技能成为必要,特别是为了促进进入劳动力市场及内部流动,对年轻人更是如此。此外,雇主也面临挑战,需要识别具备这些技能的新劳动力,或确保现有劳动力能够相应地提升或重新培训。在此背景下,传统教育系统可以通过替代性学习机会进行补充,包括能够获得微证书的短期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满足求职者和组织对技能认证的需求和期望。目前,微证书主要由大学、学院、企业、专业机构和认证组织提供,并通过教育与商业的合作实现。微证书可以在线提供,其中包括900多个以慕课(MOOCs)形式提供的课程,以及通过各种在线平台(大多数位于美国)提供。该报告的主要发现如下:1.微证书可能颠覆当前的学习与培训体系利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和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SPOCs)的某些特点,微证书已成为认可在正式、非正式或非正规学习环境中完成的短期学习活动的机制。它们还可以以与数字化过程特别兼容的细粒度方式对能力编码。在新冠疫情期间及之后,由于传统和正式学习模式的中断,国际社会对微证书的兴趣进一步增加。然而,在后疫情时代,关于微证书如何塑造学习和培训方式,以及它们是否以及如何促进更公平的教育、培训和就业形式与结构的教学法问题逐渐浮现。2.微证书聚焦学习成果,可促进技能与能力的认可过去20年,学习成果在学校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领域得到了全面研究,并被整合到资格和部分资格中。它们是微证书的基础,增强了其认可技能和能力的能力,并将其与注册的(部分)资格联系起来。一些微证书采用了创新的评估方法,加强了对学习成果的认证。此外,与传统的资格认证流程相比,微证书能够更快地响应新职位对技能和能力的需求。3.资格体系和框架的持续改革为微证书融入教育与培训体系提供了条件,从而推动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资格框架可以通过更加数字化和灵活化而显著受益。几十年前开发的学分体系可以转变为允许证书堆叠和更自动化交换与组合的格式。较小规模的部分资格也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管理。重要的是,国家技能资格框架(NSQFs)可以进一步发展,以容纳不同类型的学习,增强技能信号,并整合新的学习成果证据和验证形式,同时遵守数据隐私法律。4.微证书是提升技能发展和学习验证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微证书为学习成果的认可提供了灵活性,可能更准确地反映行业实践和劳动力市场对技能需求的变化。它们对培训提供和学习认证产生了变革性影响;然而,它们本身并非目的。微证书需要与劳动力需求相关,且不能忽视教学法问题,也不能忽视确保培训整体质量的需求。5.释放微证书的潜力需要为个人提供职业发展支持,并建立在充分监管和激励措施的有利环境基础上目前,微证书主要由在职成年人使用,作为继续TVET和完整资格的补充。尽管微证书对许多学习者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将其视为增强就业机会、工作保障和横向流动工具的年轻人,但它们并不总能转化为强劲的职业成果。这是因为并非所有微证书对雇主都有价值,能够成为官方证书或资格的垫脚石,或在劳动力市场中具有强大的信号功能。微证书的信任度参差不齐,其在不同行业和职业中的价值也各不相同。要充分发挥微证书的潜力,个人需要了解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流通性和价值、质量水平、与资格体系的关系,并得到支持以获取和组合现有微证书。微证书还需要嵌入到具有适当数字资源的监管环境中。6.数字化和新技术正在推动术语和学习概念六大转变——从知识、技能和胜任力的角度理解人类能力到包括具有显著特征的特质(如职业地位)。——从以正式、非正式和非正规类别理解学习类型,转向包括通过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数字形式的认可、改进的数据互操作性以及学习与工作世界更紧密的对齐,实现正式、非正式和非正规终身学习认可之间日益无缝的关联。——从纸质证书(正在逐步淘汰)转向通过引入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对数字证书和数字身份的认可。——从几个世纪以来表示正式学习成果的资格,转向将证书视为已获得、归属、可携带和验证的技能与特质的自主数字体现。——从作为正式学习成果验证的外部质量保证,到可以跨越三个层次进行的验证:自我验证、同行验证和独立验证。——从部分可验证的简历到基于供需双方数据同步的数字身份认证。7.各国和地区集团正在国际组织的支持下为推进微证书做准备微证书已经渗透到加拿大(安大略省)、爱尔兰、印度和菲律宾等地的教育和技能发展体系中。多个国际组织认识到,在不确定的未来工作环境中,微证书在终身学习、技能再培训和提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过去两年,国际社会对微证书的关注度迅速上升,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CEDEFOP)、经合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联合国儿基会(UNICEF)等机构正在开展相关研究。8.尽管对微证书的兴趣日益增长,但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影响,仍缺乏充分证据微证书正在推动技能和能力交付、评估和认证方式的创新。技术赋能使其对年轻人、政府以及利用技术解决方案的集成交付系统的组织具有吸引力。尽管微证书备受关注,但其对个人用户劳动力市场结果的影响仍缺乏实证证据。需要更多研究来梳理其传导机制、成功因素以及对就业和收入(包括年轻人)的最终影响。报告最后提出了7个建议:建议1:推动资格体系和框架改革,逐步纳入高质量的微证书设计良好的微证书应反映行业实践和标准,以及学习成果,从而为资格认证提供依据。将微证书与资格体系联系起来,使其能够叠加和组合,为部分和完整资格提供灵活路径。例如,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TVET)中的模块化课程,其细粒度有助于以灵活方式识别和验证技能和能力,补充或替代更传统的认证形式。建议2:为微证书提供质量保证并提高其价值认知如果相关主体对微证书有信任,它们可以推动学习并确保获得技能和资格。质量保证体系和宣传活动应让企业和个人了解微证书在技能提升和再培训过程中的潜力和价值。与TVET或学徒制系统类似,这一过程需要政府、培训提供者以及雇主和工人组织之间的协作。建议3:制定微证书的规范性标准质量保证的整合需要制定标准,这些标准应在国家、地区或国际层面认可并平衡劳动力供需需求,基于技能发展和培训体系的特点和法规,并利用政府、雇主和工人组织、民间社会以及年轻人的经验和声音。建议4:提供职业发展服务和支持以提高微证书的接受度所有年龄段的人都需要支持,将微证书融入个人职业战略中。因此,职业发展服务的可用性以及职业从业者对微证书的认知是其接受度的关键,确保对其好处的清晰理解。职业发展服务在确定职业路径、明确劳动力市场所需的技能和能力、获取技术和核心技能以及促进就业过渡的额外支持策略方面大有裨益。财政支持也可能是促进微证书获取的关键,尤其是对劳动力市场中最脆弱的群体,如女性和年轻人。建议5:开发基于伦理框架的微证书数字生态系统互操作平台将个人职业发展过程、认证系统和个人激励联系起来,促进微证书在获取高质量、需求驱动的技能和资格方面的作用。这些平台允许对技能信息的所有权、高效识别和交换,从而有助于招聘流程、员工发展和规划。投资于此类平台、其伦理框架以及支持微证书开发、交付、验证和安全存储的技术具有战略意义,但成本高昂且复杂。重要的是借鉴已开发此类平台的国家和地区集团的经验,并探索基于区块链等创新技术解决方案,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伦理处理。建议6:开发新的证书平台治理形式证书平台的快速发展需要重新审视国家层面的证书治理和监督。虽然一些政府正在测试去中心化和更自主的治理模式,但这些发展是孤立的,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需要进一步考虑基于公民身份(包括年轻人)的参与性、伦理性和自主性治理方法。建议7:更多关于微证书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实证证据将为其设计和实施创造正向反馈循环随着微证书的广泛应用,整合成功指标以追踪其对预期结果的影响至关重要,从技能识别机制的质量到用户向就业和体面工作的过渡。资料来源:ILO. Microcredentials for youth and work. https://www.ilo.org/sites/default/files/2025-04/Microcredentials%20for%20youth%20and%20work.pdf本文由“教育国际前沿课题组”(IFRGE)课题组成员整理,课题负责人张永军,编辑刘强。内容仅供参考,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下载该文献。

来源:中国教科院比较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