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讲古 |《古田县村名溯源(杉洋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3 22:34 2

摘要:古田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FM92.9重磅推出《讲古》栏目,每周日上午9:00首播、晚上8:00重播。节目除在古田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FM92.9固定黄金时段播出外,还将以“音频+文稿+图片”方式,同步在【古田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把精美文字变成有声读物,方便广大受

《讲古》《古田县村名溯源(杉洋村)》

讲古田古代的人文历史、俚语传说、古民居古建筑,讲新时代古田故事,用声音记录时代,古田县融媒体中心邀您欣赏广播节目《讲古》。

古田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FM92.9重磅推出《讲古》栏目,每周日上午9:00首播、晚上8:00重播。节目除在古田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FM92.9固定黄金时段播出外,还将以“音频+文稿+图片”方式,同步在【古田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把精美文字变成有声读物,方便广大受众收听、传播和互动。

大家好!这里是FM92.9兆赫古田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频道,我是主持人金晶。今天播出的是古田县作家协会副主席阮以敏撰写的《古田县村名溯源(杉洋村)》。

杉洋村为杉洋镇政府所在地,东临溪门村,西至利洋村,南连夏庄村,北接白溪村,全村区域面积16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 7218 人。

杉洋,旧称三阳、蓝田、杉关。余氏先祖出仕为官,自下邳郡(今属江苏)迁江西鄱阳,继迁福建建阳,唐天宝十四年(755)开基祖余焕迁居此地,因三迁而取名“三 阳”,亦有“三阳开泰”之意。又因希望子孙成才,引“蓝田种玉”典故,雅称“蓝田”。因杉洋是古田县东大门,历来为关防要地,置巡检司,设有关隘,所以又称“杉关”。后因“地多杉木”,又田洋广阔,大约清朝初年改名杉洋,沿用至今。

(蓝田书院 余增福 供图)

杉洋村宋代属青田乡安乐里;元至明代属青田乡三十六都;清代属大东乡三十六都。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属第三区杉洋乡,分为一至八保。1949 年8月,全县缩编为七个区公所,属七区(鹤塘)管辖;1950 年 5 月区划调整,成立第八区(杉洋、大甲), 杉洋改属第八区;1958年成立杉洋人民公社杉洋大队;1984 年10月改称杉洋乡杉洋村;1992 年10 月改为杉洋镇杉洋村,沿用至今。

杉洋村始于唐,兴于两宋,盛于明清,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充满文化气息的村落,历史文物众多,不止有古城墙、祠堂、民居,还有众多的古街巷、商号、寺庙、宫观、 教堂、楼阁、亭台、廊桥、碑刻、水井等,这些古迹,承载着杉洋厚重的人文,增添了古镇的韵味。杉洋村的三阳余氏总祠、蝉林祠、凤林祠、联珠祠、彭氏祖祠、东山祖庙、 槐庙(乡约堂)、三灵宫、文昌阁等各具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特征,特别是祠堂被专家 学者赞为“全国罕有,全省独有”,是一部辉煌的宗族展示馆。

杉洋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杉洋村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因宋大儒朱熹两度教学于蓝田书院,孕育了这里的诗礼传家、崇儒尚学的乡俗民风,故有“先贤过化之乡” 的美称,至今留有朱熹“蓝田书院”“引月”石刻墨迹。朱熹在杉洋蓝田书院的授业解惑,培养出了众多的闽东籍弟子,其中“古田十八门人”尤为著名。

杉洋村自古崇文尚武,有“余李多文仕,彭林出武将”之说。科举时代,其族亲 及后裔有 2 位状元、90 多位进士,朝廷命官 200 多人。杉洋村还是龙桩拳的发祥地,龙桩拳是福建七大传统拳种之一,传承至今已有 260 多年历史,2019 年龙桩拳被列入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杉洋李氏始祖李诲为唐代皇室宗亲,唐开成二年(837)状元及第,唐咸通年间(860—874)到福建任观察使。唐僖宗广明元年(880)为避战乱,先迁浙江处州龙 泉桥下村,次年李诲与兄李话携家眷入闽,择古田杉洋定居。余复为宋光宗绍熙元年 (1190)庚戌科状元,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进士李蕤为古田开科进士,清末台湾总兵林承昌、抗英民族英雄林朝聘父子等名人志士,他们皆为杉洋村杰出代表。

杉洋村明清时期两度筑城,在纵横约 380 米的城池内,以城门之间横直大街划片,内部巷道交错,余、李、彭、林四大姓划区聚居,分为八境,余氏住云路境、梅亭境、登云境、桥西境,李氏住龙门境、鳌头境,彭氏住北门登瀛境,林氏住城南岚峰境,形成“四姓八境十六巷”独特街巷格局。

杉洋村系钟灵毓秀之地,村庄四周景色秀美。境内有“蓝田八景”:狮岩凌雪、象峰返照、云梯接汉、一线洞天、古洞留云、凤林栖霞、马首嘶风、天池引月,可谓景景俱佳,处处入胜。

播音:金晶

撰稿:阮以敏

编辑:王烨榕

审核: 姚剑平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