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哥、卤鹅大叔遇袭!绿衣的“狠人发言”暗藏哪些威胁技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3 20:33 2

摘要:【I am boss,I am boss,我们都是做餐饮的,我们希望我们是朋友,但是我们可以在长沙互相尊重,你可以起来一下,我要介绍一下,不然我明天就去重庆】

【I am boss,I am boss,我们都是做餐饮的,我们希望我们是朋友,但是我们可以在长沙互相尊重,你可以起来一下,我要介绍一下,不然我明天就去重庆】

这次威胁恐吓发生在甲亢哥中国行长沙站,发出威胁的,是文和友的联合创始人,是股东也是董事,我们就叫他绿衣老板吧,而被威胁的,是和甲亢哥在中国有五次「投喂」互动 ,最近受到重庆荣昌政府奖励10万元的卤鹅大叔。

两个人的核心矛盾点是,事发地就在文和友,绿衣老板觉得卤鹅大叔太有活了,太抢镜了,压住了他作为「主人」的属性,影响了他宣传店铺的流程,想让卤鹅大叔让出位子,也「懂点事」。

于是,威胁发出了。

大家再看一看这段威胁的纯文字版:

这段威胁有两个打分标准第一个,是技巧,各位大佬给几分?

第二个,是效果,各位大佬给几分?

要我说,技巧,满分10分,我给7分。

而效果,满分10分,我给负10分。

效果上的负10分从网络舆论就能出来,大众点评上的文和友已经被贡献了,一天多了3000多差评,而外网基本都在问,绿衣服的到底是谁,咋这么狂啊

我猜刚才我从技巧上打7分的时候,肯定有大佬表示不满了,你看,这威胁恐吓不行啊,这不是已经被骂成狗了么?

别慌哈,还是那句话,我的视频里面如果只想找一边倒的情绪输出会有点难,我真的努力学了,还没学会,主要是讲技巧,在第一部分我会先说为什么有7分,因为这是一个标准的威胁恐吓,各种要素都有,在第二部分我会说为什技巧不错,但效果是负的。

再叠一次甲,这期视频不是教大家去恐吓别人,而是如果遇到了,你能更懂背后的原理和怎么去应对,具体的三招应对方法,在最后部分。

先做技巧拆解,也就是为什么给7分。

第一层,基础要素,「伤害能力+伤害意愿」

伤害能力,就是我能干你,伤害意愿就是,你如果不让我满意,我就真的会去干你。

为什么能力和意愿是基础要素呢?

因为威胁恐吓的定义是,以某种不利后果,让对方感到恐惧,从而顺从

顺从,是结果,手段是,让别人感到恐惧,而恐惧的来源,是我给你描述一个不好的场景,而且我是有能力和意愿去践行这个场景的。

好,我们回过头来看,绿衣老板是怎么凑要素的。

I am boss,我是文和友的老板,这是伤害能力。

文和友是什么牌子?肯定有人说,哎呀,以前厉害,现在不行了。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2020年文和友融资一亿,2021年融资5亿,市值是破百亿的。

去年胡润研究所《2024全球独角兽榜》,文和友也是五家湖南上榜企业的一员。

在网上,这牌面可能还属于「不行,还要练」的层次,但放到真实生活中,面对普通人的时候,绝对够了。

那伤害意愿呢?

说的就比较直接了,不然我明天就去重庆。

卤鹅大叔就是重庆的,那上门自然不会是去一起撸顿火锅的,更类似于线下约架的质感。

好,威胁恐吓的两层要素,伤害能力和伤害意愿都有了,先给基础的3分。

第二层,真实性构建。

很多人容易误以为,威胁恐吓,只在于临场的一句话,这话我编织漂亮,说了以后就有效果。

其实不是,狠话人人都会说,核心在于,别人要真信。

而真实性构建,是需要很多前期铺垫的。

再说个好玩的,我就经常被威胁恐吓,只要发视频的,应该都会遇到过私信恐吓。

就前几天,后台有人私信我,大意是,我如果再胆大包天的做某个行业的视频,就要来堵我,要卸我一条胳膊。

咋说呢,看完以后我开心好久。

因为,虽然威胁描述的很详尽,但不够真,哪怕他发一张去成都的高铁车票呢?

但如果,他发了一张我家门口的照片,是不是真实度就更起来了,我可能就笑不出来了。

绿衣老板有没有真实性构建呢?

有。

先说现场的,绿衣老板是带着甲亢哥团队逛文和友的,虽然他拿大喇叭说话的时候被甲亢哥拦住了,虽然他过程里面有些抽象的发言,但依然非常明确的表达出了,这里我做主,我在call流程。

这点,甲亢哥可能没感受到,甚至观众隔着镜头也感受不强,但卤鹅大叔是肯定感受到了的。

再说更长远的,就是实体行业本身带来的真实性背书。

文和友这名字的来源,是创始人文宾和他的朋友们,简称文和友。

这位文宾不是绿衣老板,是属于「朋友们」的一员,但文宾的经历是真的牛。

17岁就开始闯社会,修过手机,做过学徒,当过服务员,据说,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被女朋友抛弃,于是从路边摊开始创业,一步一步硬是做出了那么大的产业。

按大湘网的采访,聊这段发家经历的时候,文宾的遣词造句里面都有一股「狠劲儿」。

说实话,狠,对于做实体的人是负面评价,甚至你说从路边摊起家的人讲究是个温良恭俭让我完全不信,没办法,真做过就知道,餐饮是典型的存量生意,你生意好,别人要么眼红,要么眼馋,有时候不硬气,甚至如果没点匪气,就会有莫名其妙的事情发生。

我在荷兰开奶茶店,大家以为就没有突然冒出来想要参股的么,开场就是小灵你当年做的香港黑帮在荷兰的视频有些细节没讲清楚啊,我给你说说我爸爸当年的故事,就都一样。

所以做这行的人,没亲手啤酒瓶砸过别人的头,多少也见过砸头的场景,那当我看到绿衣老板说「不然我明天就去重庆」的时候,我的感受可能和不做实体不做餐饮的各位大佬完全不一样,而我相信身在现场并且本身也从事餐饮的卤鹅大叔,感受到的压迫感会更强。

更进一步说,绿衣老板前期的各种表现,也在加强真实性。

越是有点跳脱的样子,在施展恐吓威胁的时候,越有效果。

为什么?

因为完全不可预判,就有点像特朗普关税上的表现。

利益、成本、风险,这些逻辑权衡,完全失效了,完全跳脱起来了,你就很难用常理、经验和计算,去推测对方愿意在什么地方花费多少的代价。

都不想战略误判,但打造一个容易让人误判的疯癫摸样,也是一种战术。

所以日常生活中肯定有大佬有这种感觉,有些人越跳脱,越会让人觉得,这人发起疯来真的可能不管不顾。

我们从常理上来看,只要甲亢哥直播效果好,文和友就被宣传了,就有的赚,但可能从绿衣老板的角度来说,你不让我当主角,你一个卖卤鹅的居然镜头比我还多,问题就很严重。

这里再说个好玩的题外话。

我幺爸读书很差,但社会大学成绩很好,他是开安保公司的,主要是赚明星活动,比如接机或者开演唱会的钱,那稍微熟悉一点社会发展变迁的就知道,过去安保公司的人员成分非常的杂,你甚至能理解成某种程度上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再就业,所以幺爸平日三教九流打交道的很多。

曾经有段时间说要卸我胳膊的人比较多,我有次家里吃饭就给我幺爸开玩笑说,小网红的单子接不接,有没有亲属价。

幺爸看了那些私信,说,这是他的话哈,不是我的话,说小年轻的威胁你不用当真,他们不要自己的前途来弄你不划算,而且大概率小区保安那一关都过不了,但如果是四五十岁的人要来弄你,你就要当心了,这不是老愤青的无能狂怒,而是,他们成长的那个年代不同,有时候真的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和激情下手,甚至就是饭局上瞎聊天,话赶话,觉得豪言壮语都放出去了,不做下不来台,就真的会来堵你。

玄幻吧,但这又是来自一线从业者的警告,很神奇。

所以在真实性构建上,再给加个3分。

第三层,是大棒萝卜技巧。

威胁恐吓,听上去就很激烈,所以容易让人误解,这必须是在一定烈度的时候才发出来的。

而且重点放在了让别人怕,让别人恐惧,这个更类似于情绪输出的角度,忘记了这仅仅是谈判中常见的一个技巧,目标是对方的顺从,那你把退路完全给堵死了别人该怎么做呢?

所以,现实中更常见的场景是,把狠话融在好话里面。

给你描述一个不好的场景来讲不顺从的后果,那最好也有个美好的场景,来讲顺从的好处。

更实操是,好话越真诚,狠话越有效果,甚至狠话部分都不用明说

我之前有期视频讲的朋友在县城做咖啡,这朋友遇到有人开新店形成竞争,就做的非常有意思 。

一起吃火锅,说这年头生意做的不容易啊,还好自己股东给力,大家处的融洽,你看,这谁谁谁,那谁谁谁,都在和气生财,对方一听,哟,都是耳熟的名字,然后是,咱们都想轻轻松松的赚钱,我希望你能轻松简单地赚钱,我当然更希望咱们能一起轻松简单地赚钱。

最后双方还真就交叉持股了,现在亲的和亲兄弟一样。

这话我单列出来,肯定有人觉得威胁的意味还是浓了,但我是受限于篇幅,你把他扩充到一两个小时的吃 火锅里面,中间再穿插各种插科打诨,浓度就没那么大了。

那回到绿衣老板的案例,那至少在模式上,他做到了在正式发出威胁之前,有个铺垫,「我们都是做餐饮的,我们希望我们是朋友」。

希望我们是朋友这话,意味很多,合则两利的后一句是斗则俱伤的威胁,但反过来说,前面也有合则两利的诱惑嘛。

所以单纯从威胁恐吓的技巧上,这个铺垫,就再加一分,达到了七分。

那下面讲威胁效果,也就是扣分的地方了。

第一个扣分点,是场合。

威胁恐吓,是非常一对一的行为。

可以是一个人对一个人,一个公司对一个公司,一个国家对一个国家,但,越级开群嘲的,往往效果很差。

甲亢哥在干什么?是在直播。

手上还拿着话筒呢,绿衣老板怎么可以直接就给恐吓呢?

这里其实有个点我要提一下,就是绿衣老板在施展恐吓的时候,是凑近了卤鹅大叔的。

考虑到周围吵杂的声音,绿衣老板以为自己是在一对一表述,但没想到现在话筒的降噪和人声收音效果,感觉就是他大声张扬。

不过还是那句话,场景不对,也是为什么绿衣老板的恐吓虽然从技巧层面我给了高分,但实际效果是负十分。

因为通过话筒,大家都听到了,互联网的代入情绪是很浓的,互联网上路见不平的正义感也是很强的,都见不惯这种仗势欺人的样子。

这里咱们又回归到威胁恐吓的基础要素,就是伤害能力和伤害意愿。

大家离得越远,越不是当事人,对是能力和意愿的感知越弱,引发的舆论反噬也就越大。

而哪怕是对卤鹅大叔起作用的能力和意愿,肯定不会对所有人都起作用,总不可能去每个城市找每个吃瓜群众吧。

所以这不光涉及到群众观感,而是整个威胁恐吓的基石,就已经崩掉了,扣一分。

第二个扣分点,是对方的反应。

咱们日常是生活里面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是,憋大招。

就是,自己打了一个腹稿,觉得很精彩,很 想说,那不管对方的反应是什么,就一股脑的说完。

绿衣老板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从短期来看,绿衣老板放狠话的目标,是让卤鹅大叔起来,自己好坐在甲亢哥旁边来介绍。

问题是,他说了I am boss以后,卤鹅大叔已经起身准备让了。

他又把大叔给按回了座位上,继续说我们都是做餐饮的,你好我好交个朋友。

而最后的大叔已经站起来让位子了,他给了「不然明天我去重庆找你」的恐吓。

就,绿衣老板不需要恐吓,卤鹅大叔已经配合了啊。

所以这里完全没有看对方的反应,只顾自己输出,再扣一分。

第三个扣分点,是情绪上头。

威胁恐吓,是激烈的语言技巧,但越是激烈,自己越要冷静。

就,哪怕发怒,也要知道现场发怒和私下生气是两码事,现场发怒是一种表演,是用非理性的情感输出来为理性目标服务的。

因为,愤怒是会消解威胁的可信度的。

都知道人上头了以后什么话都会说,比如大不了极限一换一之类的,但真要践行伤害意愿的时候,因为过程会比较漫长,往往又会回归到理性,所以一个人发怒时候给出来的威胁,大部分人都不会当真。

从长期来看,绿衣老板是因为之前卤鹅大叔表现太抢眼了,有几次自己上场的互动效果不好,都是卤鹅大叔来救场的,所以觉得需要给卤鹅大叔一个「教育」,某种意义上,这种基于自己表现不好所以需要转化为对外界的愤怒,我是可以理解的。

我以前在国外咨询公司的时候,就经常对公司法务部的人发怒,骂他们不懂变通害的单子谈不下来,法务部的人还嘴我就说你看,他们就这破态度,把客户都气跑了。

当然私下关系超级好,都知道,向上管理嘛,他们也经常在自己领导面前骂我。

顺便说一句,这招,是和印度同事学的,印度人真的是非常会搞这些技巧。

但在绿衣老板身上,我就没感受到技巧,就觉得,他是没控制好自己对卤鹅大叔的情绪。

哪怕是希望卤鹅大叔别在自己地盘抢镜头,哪怕是自己憋了火,也有更好的方式解决,他偏偏选了一个情绪控制理性的模式,再扣一分。

那下一个板块,我们就讲,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威胁恐吓,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第一个技巧,so what(那又如何)。

日常生活中常经常遇到的一种威胁恐吓,是阴区区的。

阴区区的意思就是,威胁发出者自己,其实都没有充分的考虑过,要怎么具体的把伤害能力给落地,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感觉而已。

而有时候要的就是被恐吓方自己去脑补,自己去吓自己的效果。

那应对方法就是,追问对方,让对方直白的,具体的,把不然会怎样给说出来。

比如卤鹅大叔如果不是本身就想要起身,就可以直接问,去重庆你要干嘛。

做这个回应的时候不需要带着轻蔑的态度,就真诚的发问就好,我是真的很好奇,你会具体干什么。

第二个技巧,重复。

威胁恐吓,刚才提到过,只有在私下一对一进行才有最佳效果,就连绿衣老板,也是凑近了发出恐吓的。

破解的办法,就是广而告之。

拍下来,或者更常见的,如果周围有其他人,那就可以把事情闹大。

闹大的重点并不是说要直接硬刚,两个人直接就怼起来,如果到这一步,吃瓜群众往往重点会放在后续的更激烈的吵闹上。

而是,把对方的威胁恐吓这个起点,进行放大性质的重复。

还是用卤鹅大叔为例子,他听到了绿衣老板的恐吓之后,可以继续坐在原地大声问,刚才太吵了,你说的是什么?

重点,就在于这个大声,大声的要求重复,周围人都听见的要重复。

对方哪怕真的敢这样做,也要承担对应的后果,也就是周围人至少知道你的反击的起点是被威胁恐吓了。

这招不光是对威胁恐吓有用,对那些过分的玩笑,阴阳怪气的揶揄,也有很好的效果。

第三个技巧,硬气。

硬气这事儿要细讲,篇幅就很大了。

卤鹅大叔平日硬不硬,我不知道,但在甲亢哥直播的场域里面,他为了宣传,是有点走插科打诨路线的。

这就给了自以为有实力的绿衣老板,威胁恐吓的空间。

所以与其面对的威胁恐吓,或者其他形式的侵害之后,我们再研究怎么破解,不如直接就构建起不好欺负的日常形象。

我说句实话,很多人是不知道如何吵架甚至发疯的,大家被传统文化、父母的言传身教、学校社会的各种规训,弄的太软了。

一辈子践行的理念,就是要和谐,要体面。

殊不知,体面和软弱只有一墙之隔,自己眼中的体面,有时候就是「好欺负」的代名词。

于是,在NPD人格、自信人格、强势人格的面前,很多人混的并不好。

我反正就见过太多吃亏的人,不是能力不行知识不够,就是太喜欢「退一步海阔天空」「与世无争」「吃亏是福」的温柔审美了。

我当然不是说这样不好,而是,要区分好,什么是重复多次博弈,也就是在固定环境里面要与人为善,什么又是单次博弈,就是对外的时候,要硬气起来。

我举个自己经历过的例子,职场案例。

就是大家肯定遇到过部门配合,那必然涉及到各种纷争,比如工作量分配的问题,谁主导谁背锅的问题。

这时候,就放心大胆的去硬气,你之前太顾及体面而不愿意施展的手法,现在都有合理借口了,团队利益。

我曾经把其他部门的同事怼的面红耳赤的,又如何?

美剧里面有句经典台词,这人是个坏人,但是,他是我们的坏人。

那我把其他部门的人怼翻的画面,会留在自己部门同事的脑海里,就会让他们清晰的感知到,我平时的平易近人是主动选择,而不是我只会笑脸相迎,反而更让我平日的友善具有价值。

那可能有人会说,那其他部门的人不就讨厌你么?那有什么关系,和其他部门的合作是领导安排的,又不是我来决定的,又不是他决定的。

关于硬气,有机会我们再细聊,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大佬。

来源:曹小灵比比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