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评议”守住“民心线” 鹰潭市月湖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动代表进网格促基层治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15:41 1

摘要:“以前天一黑就不敢出门,现在灯亮了,路也平了,晚上散步心里踏实。”9月3日晚,家住鹰潭市月湖区房管所小区的王奶奶摇着蒲扇,和邻居们坐在楼下聊天。她身后的路面干净平整,新安装的路灯把树影拉得长长的。这处让居民赞不绝口的变化,正是月湖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深耕基层治理的

“以前天一黑就不敢出门,现在灯亮了,路也平了,晚上散步心里踏实。”9月3日晚,家住鹰潭市月湖区房管所小区的王奶奶摇着蒲扇,和邻居们坐在楼下聊天。她身后的路面干净平整,新安装的路灯把树影拉得长长的。这处让居民赞不绝口的变化,正是月湖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深耕基层治理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鹰潭市月湖区将人大代表联络站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推动代表力量“沉”下去、民生资源“落”下来,不仅打通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让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蓝图,在一件件民生小事的解决中落地生根。

小区改造后居民有了纳凉休闲处

进站听诉为居民解忧

“房管所小区的路灯坏了,杂草丛生,一下雨坑坑洼洼的路面都是积水,晚上出门得摸着墙走……”今年5月15日,梅园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里,居民们一一向代表们说着最近的烦心事。长桌旁,市人大代表胡伟拿着笔记本记个不停。

“您放心,这事儿我们今天就对接。”没有多余的客套,代表们当天便走进小区,拍照取证、丈量坑洼路面、统计损坏路灯数量。联络站迅速响应,一边与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等单位反复沟通,一边带着“居民诉求清单”和“安全隐患照片”上门协商——摆问题、讲风险、议方案,快速敲定整治计划,7月完成整治。

“代表把我们的‘小烦恼’当成大事办,这才是老百姓需要的代表。”王奶奶的话,说出了小区居民的心声。

同样被“烦心事”缠了几年的,还有院里小区的居民。小区里几个楼栋的化粪池频繁破损,污水顺着路面淌,臭得居民不敢开窗;可受影响的只有部分居民,想要启动维修基金又因多数居民不同意而卡壳。4月初,居民代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正在网格走访的区人大代表、社区书记潘丰兰。

“我们现在就去看。”跟着该居民到现场,潘丰兰蹲下身拍了照片,又逐户走访记录居民意见,当天就把情况上报给联络站。联络站梳理后,迅速向月湖区人民政府申报5万元选民意见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预算;考虑到汛期频繁下雨会影响施工进度,便提前制定施工方案。汛期一结束,施工队便进场修缮,不仅修好了化粪池,还重新铺设了水泥路面。

“以前路过都要绕着走,现在终于能敞开门窗了。”看着家门口的变化,居民们连声道谢。

“直播间+网格”响应群众需求

月湖区的“人大代表直播间”,如今成了居民眼里的“便民课堂”。

4月22日下午,代表吴飒以“春季儿童健康守护”为主题开播,500余人在线观看,面对家长提出的“孩子春天总过敏怎么办”“如何提高孩子免疫力”等问题,吴飒当场解答;7月18日,区人大代表詹丽英围绕“危险水域识别”“自救互救技巧”“家长监护责任”等核心问题展开防溺水科普宣讲,吸引众多辖区居民在线观看,互动问答环节气氛热烈。

“我们每个季度定一个主题,就居民最关心的事进行直播。”月湖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徐敏说,除了线上直播,线下还实行“代表进网格”机制——每名代表都有固定网格,每月至少两次扎进小区、走进居民家,“线上解疑惑,线下听诉求,这样才能让服务跟着需求跑。”

“双评议”守住“民心线”

“不是啥惊天大事,但都是老百姓过日子的‘心头事’。”徐敏翻着联络站的台账,上面记着每一笔联络代表选民意见资金的去向:东站涵洞口下雨就积水,改造后居民骑车不用再绕路;为公园社区金山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化溪下戴村组建电动车棚和充电桩,居民出行、充电都方便了;261厂矿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到扫尾阶段,代表们去现场查看,居民说“楼道亮了、下水通了,住得舒服多了”。

更让居民安心的是“双评议”——事情办完后,职能部门会拿评议表,找提诉求的居民和代表一起打分。老殡仪馆的停车难问题在清明节暴露出来,群众在微信群里反映后,代表找职能部门解决。整改完,居民们根据实际改造效果在评议表上都打了“满意”。

“从听到诉求,到解决问题,再到大家满意,形成闭环。”徐敏说。

截至目前,月湖区已有代表联络站9个、代表联络室58个,代表们从直播间到网格里,从会议室到居民家,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急事办,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踏实、更舒心。如今在月湖,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了架在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这里解决的是路灯、化粪池、停车难的“小事”,传递的却是民生温度,凝聚的是治理合力。(文/图 李娜 记者刘俊辰)

编辑:何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程乘玉

来源:新法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