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为何花费上千亿进口大豆?我们种不出来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3 12:07 2

摘要:但令人意外的是,偏偏在大豆品类上,我们每年却要花费上千亿,从遥远的南美、北美甚至非洲进口大量大豆,这是为何?中国自己种大豆不行吗?进口这么多大豆又都用在哪里了呢?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家,在粮食生产上的成就毋庸置疑,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的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但令人意外的是,偏偏在大豆品类上,我们每年却要花费上千亿,从遥远的南美、北美甚至非洲进口大量大豆,这是为何?中国自己种大豆不行吗?进口这么多大豆又都用在哪里了呢?

其实大豆在中国并不是什么稀罕物,甚至可以说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原住民”。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种起了大豆,《诗经》里还有“采菽采菽,筐之筥之”的诗句,描绘了农民采摘大豆的场景。

那时候,大豆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还被用来做豆腐、酱油、豆豉,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还是大豆的净出口国,东北的黑土地上也种了不少黄豆,产量不仅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还能卖到国外。

但到了90年代,情况开始变了。从1996年开始,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进口量一年比一年多,到了现在,国内消费的大豆有80%以上靠进口,2020年更是创下了的1亿吨进口量的历史记录。

而造成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并不是中国种不出大豆了,而是中国发展太快了。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脚步不断加快,耕地面积被挤压得越来越少,与此同时,人口增长、饮食结构的变化也让大豆的需求量急速上升。

有数据显示,中国14亿人口,每年光是吃喝用的大豆就不止1亿吨,但国内产量一般在2000万吨左右,缺口高达七八成,如此大的缺口想要靠我们自己种植太难了,所以进口大豆成了必然选择。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种大豆的收益并不高。农民种地得考虑效益,种玉米、水稻的收入往往比大豆高,所以大家就渐渐把大豆田换成了玉米田。而且国外大豆价格低、产量高,巴西、美国、阿根廷这些国家的大豆种植成本比中国低得多,机械化程度也高,所以我们辛辛苦苦种一亩大豆,可能还不如进口一吨大豆划算,既然这样,不如直接进口。

我们进口这么多大豆,其实并不是全部用在饮食上面,其用途主要分为三大块:榨油、做饲料,还有少量加工食品。

我们走进超市你会发现,货架上摆满了各种食用油,而豆油往往是其中最常见、价格最为亲民的一种,所以每年进口的大豆,超过一半被送进榨油厂,经过压榨、精炼,变成了瓶装豆油,走进了千家万户的厨房。

不仅如此,榨油后的副产品——豆粕,也是个宝,豆粕富含蛋白质,是动物饲料的重要原料,这就引出了大豆的第二个大用途。

如果你是个爱吃肉的人,那你可能得感谢进口大豆,因为中国养猪、养鸡、养牛的饲料里,豆粕是不可或缺的蛋白来源。过去几十年,中国人的饮食观念从“吃饱”转变成“吃好”,所以肉蛋奶的消费量直线上升。

有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猪肉消费量超过5000万吨,鸡肉、牛肉、奶制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而这些牲畜和家禽,得靠饲料喂养,豆粕就是饲料里的核心成分。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头猪从出生到出栏,大概要吃掉几百公斤的饲料,其中豆粕就占了不小的比例,而全国一年要养七八亿头猪,鸡鸭牛羊更是数不胜数,光靠国内的大豆,根本喂不下来,于是,进口大豆就成了养殖业的“救命粮”。

除此之外,还剩余一部分进口大豆可能会用来做传统的豆制品,比如豆腐、酱油、豆豉等等。当然,相比榨油和饲料,食品加工用的大豆量不算多,更多还是靠国产大豆来满足,因为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在口感和品质上更适合做豆腐、酱油。

据数据显示,我国在2024年进口的总粮食数量高达1.57亿吨,金额高达4900亿人民币,而其中大豆就占了66%,花费3700亿元。也就是说,我国每花费100块进口粮食,就有将近70块是花在了大豆上面。

其实这背后也是权衡过后的无奈选择。

中国有14亿人口,耕地却只有18亿亩,人均不到1.3亩,而且还在不断减少,如果全靠国内种大豆,那田地的数量完全不够用。2020年进口1亿吨大豆,折算成耕地,相当于节省了7亿多亩土地,这几乎是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一半!

所以说,在粮食安全的大前提下,进口大豆让中国能把更多土地用来种水稻、小麦、玉米,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而且如果没有进口大豆,养殖业成本会飙升,肉价、蛋价、奶价都会跟着涨,饭店、食品厂的成本也会水涨船高,最后还是消费者买单。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依赖进口大豆,也让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有些“被动”。大豆的主要出口国是巴西、美国和阿根廷,占了中国进口量的九成以上,如果国际局势紧张,大豆价格就极其不稳定,而且还有可能被卡脖子。

所以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不少政策,比如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目标是到2025年把大豆产量提高到2300万吨,播种面积增加到1.6亿亩。

当然,想达成这个目标也没那么容易,种大豆的收益低,怎么让农民愿意种或许是首要考虑的事情,虽然目前已经出台了很多补贴政策,但似乎还远远不够。

除此之外,技术也得跟上,中国的土地资源有限,要提高大豆产量,靠“广种薄收”肯定不行,得靠高产的种子、先进的种植技术,比如推广耐寒、耐涝的大豆品种,或者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既能种玉米又能种大豆,一举两得。

结语

总之,就目前来看,进口大豆肯定还是最优选择,但或许在未来某天,东北的黑土地会重新铺满黄豆,国产大豆也能撑起更大的市场,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信息来源:

新华社:《为什么我国会大量进口大豆而不是玉米?》

北京日报:《中国三农发布:不用美国大豆,我们有底气!》

来源:鉴史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