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人围观,北大学生在等待什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3 11:46 2

摘要:这不是霍格沃茨的传说,而是北京大学魔术爱好者协会的日常。在这里,刘谦经典的扑克戏法成为萌新入门的第一个咒语,课桌化作施展魔法的坩埚,当九一剧场的灯光亮起,连未名湖畔的春风都屏住呼吸——因为今晚,刘谦那句“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将由北大学子重新诠释。

3月16日晚,九一剧场外,北大学生正在等待一场奇迹的发生。

当扑克牌在指尖翻飞成星河,当预言笔写下分毫不差的未来,燕园深处,一群年轻人正在编织现实的魔法。

这不是霍格沃茨的传说,而是北京大学魔术爱好者协会的日常。在这里,刘谦经典的扑克戏法成为萌新入门的第一个咒语,课桌化作施展魔法的坩埚,当九一剧场的灯光亮起,连未名湖畔的春风都屏住呼吸——因为今晚,刘谦那句“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将由北大学子重新诠释。

魔术师们最懂“祛魅”的代价——知道玫瑰不会凭空绽放,却仍愿用千百次枯燥练习,换取观众眼中一瞬的闪光。

忘记文献、忘记代码,今夜,只有扑克牌指引的方向。

刘谦如何成为北大魔协顾问

▽点击揭秘▽

只需要惊奇的夜晚

3月16日,晚上6:40,离北京大学魔术爱好者协会专场演出开始还有20分钟,九一剧场外面已经聚集起了一大批等候的观众。前一天刚下了一场春雪,寒意还未退,但观众早早排起队,呼出的白气在寒风中氤氲,空气里满是期待。有人频繁拿出手机看时间,有人踮脚向内张望,还有人小声讨论着往年的魔法奇迹——比如那张凭空消失又出现在观众口袋里的扑克牌。

九一剧场的舞台上,最后一个节目还在进行最后一次排练。

“派个人去拖住观众,别放进来了啊!”后台传来急促的喊声。

“来来来,我给大家变个魔术!”剧场门口,被派去拖住观众的魔术师高高举起一副牌,洗牌的动作行云流水。

“大家可以检查我手里这副牌——诶?怎么不对?”他懊恼地挠头,观众哄笑起来。

“不好意思啊,魔术师的失误也是魔术的一部分……再来一次!”

△演出开始前的九一剧场

6:45,排练结束。守门的魔术师收起扑克牌,剧场大门缓缓打开。几分钟后,座无虚席。魔协专场刚开放报名的时候,预留了150个名额,在开放报名2小时内预约完,后续又追加了一轮预约后,也很快就约满。

每个观众手里都捏着一张节目单——那是前往魔法世界的通行证

七点,灯光渐暗,又倏然亮起,魔术正式开始。

在这里,不用管写了一半的论文、还没读的文献、下周的小测;这个夜晚,只需要沉浸在魔法世界里,等待惊奇发生。

同学,你相信我吗?”魔术师俯身询问前排观众。

相信。”

反正我是不信。”台下爆发出笑声和掌声。

——于是奇迹开始生长。

我已经写好了所有的剧本,接下来的一切,都会按剧本发生。”

扑克牌如瀑布倾泻,却能精准抽中观众默念的那一张;百元纸币在指尖化作一元,又从切开柠檬中重生,连序列号都分毫不差;一支“预言笔”写下未来:“来自经院的田同学身穿一身白色衣服,而来自软微的林同学身着黑衣、深灰色裤,他最喜欢去家园食堂,他用黄色的笔画了一个黄鼠狼,全场将响起热烈的掌声。”

灯光骤亮,预言一字不差地应验。

在演出开始前,他们说,“这场演出能顺利进行就是最大的魔术”。

最后一个节目落幕,在硬币与纸牌的星河里,掌声雷动。最大的魔术实现了,而真正的魔法,或许藏在观众离场时仍发亮的眼睛里——有些奇迹,只能在这里发生。

这是忘记烦恼、只需要惊奇的夜晚,也是燕园里最接近魔法的时刻。

△魔协专场演出节目

拨响扑克,魔术展开

当第一副扑克牌在燕园被赋予魔力,北京大学魔术爱好者协会的故事就此展开。

2006年,魔协成立,19年后的今天,三百多位社员、十多位骨干成员共同编织着这个魔法世界。每周六晚,理教或二教的灯光下,零基础学员在魔协骨干手把手地教学中见证奇迹的瞬间;学期末的新社员展演上,颤抖的双手第一次让硬币消失时,全场的欢呼比魔术本身更动人;与职业魔术师的对话,则让“不可能”渐渐变成“我可以”。

△社团周常活动

今年,在前社长鲸鱼学长的热情邀请下,魔协还迎来了最特别的“魔法顾问”——刘谦老师,后续的联动活动也正在筹划中。

在魔协成员中,大多数人与魔术结缘都是因为刘谦。

魔协现任社长魏琳轩在高考后刷到刘谦的视频,学了第一招:关键牌,从此在追逐魔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孟煜皓在b站学会的第一个魔术,就是刘谦教学的硬币魔术。

△魏琳轩在看了刘谦魔术表演后的朋友圈

我学魔术、变魔术最大的目的就是给朋友们带来快乐,分享我当初看到魔术时那种神奇的感觉。刘谦的老师曾经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在这条道路上,充满了挫折、悲伤和孤独,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并不了解,你的工作是在制造梦想、回忆和快乐,但是当你从观众的眼中看到了惊喜的光辉,那就是你生命当中,最美妙的时刻”。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3级本科生 孟煜皓

△孟煜皓魔协专场表演《抽卡模拟器》

多年之后,李鸣宇还记得爸爸给他变魔术的那个下午。那个蝉鸣撕扯着阳光的午后,爸爸把两个皮筋交叠缠绕在一起,忽一下又违背物理定律一般分离。这也是刘谦在2009年春晚表演的经典节目:橡皮筋穿越。他踮脚抢过父亲手里的橡皮筋,却在笨拙的模仿中被勒红了手指。

在家旁边的书店有一个小角落,那是他的秘密基地。蜷缩在《丁建中纸牌魔术》《安迪纸牌魔术》间,一待就是一整天。有时,刚学会一个招,阳光从窗户格里打进来,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他突然觉得,自己本来就属于魔法世界。

但初入燕园的日子并不总是奇幻。来到北大后,就读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他发现,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其实还有很多,第一学期选了数院的课,盯着有些惨淡的成绩发呆时,他知道总会有人拿一百分。

在未名湖边长椅上,他反复洗着牌,“但至少在这里——”牌面突然定格,红心A准确出现在第三个位置。

“人只要找到自己的支点就足够了,魔术就是我的支点。”

魔术是惊奇的,但练习魔术的过程却并不容易。

折五下,把一百元人民币折成一元,不足一分钟的过程,魏琳轩练习了一个周。宿舍台灯下反复折叠的沙沙声,食堂排队时无意识的指法练习。直到他能闭着眼睛完成整套动作时,才惊觉肌肉已经记住了每一道折痕的力度。而李鸣宇的手机相册里,存着几百条练习视频。“有些动作根本不是人能做出来的。”

我有一副比较特别的牌,叫“mindset(思维模式),”每一张牌上都写着一句“心灵鸡汤”类的话。而在牌盒上写着“Every morning you have two choices: continue to sleep with your dreams, or wake up and chase them.(每天清晨你有两个选择:继续沉睡于梦境,或是醒来追逐梦想)”。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3级本科生 李鸣宇

△李鸣宇魔协专场表演《星河》

魔协专场的最后一个节目,是李鸣宇表演的《星河》。在纯音乐的伴奏中,没有一句话、没有一个互动,硬币在空气中划出轨迹,纸牌簌簌落下,时间在这一刻凝固,观众席上的呼吸声都变得轻柔。那些平日里藏在宿舍熬夜练习的夜晚,那些被汗水浸湿的扑克牌,都化作了宇宙运行的法则。

表演结束后,他朝观众深深鞠了一躬。

舞台上的灯光一点点熄灭了,但他知道,永远有一片属于魔术师的星河。

魔术,和关于魔术的人

54张牌,是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同学认识曹珂凡的方式。进教室的时候,扑克牌摩擦的沙沙声总是比脚步声先抵达。

“随便选一张牌,你叫我停我就停。”

在“希腊与罗马神话”的课上,在“文学与电影中的奇幻元素”的课上,他一走进教室,随便坐到一个座位上,就开始了他的独特打招呼方式:“Hello,给你变个魔术?”

正在word文档奋力码字的同学还没反应过来,魔术就已经开始。

在讲解美杜莎传说的课间,铃声刚刚结束,54张牌整整齐齐地铺开。

“随便点一张,选好了吗?好的,你来打乱牌……不够乱,再乱一点”

“我猜你选的是……红心4!”

“天哪,这是为什么?”

曹珂凡神秘一笑:“欢迎加入北京大学魔术协会!”

在山桃盛开的春天,拨牌的声音清脆地响起,指节叩响课桌,古希腊神话暂停,只有红桃与黑桃在光影中迅速翻动。

曹珂凡有很多身份,英专生、元培人、段子手、乐队人……但别人常常这么记住他:魔术师曹珂凡。

今年大四的他,是社团里资历很深的“老人”,遇到突发情况了,叫一声“珂凡哥”,问题似乎就都能迎刃而解。帮24级元培学院新生张一凡打磨台词;帮24级工学院新生贺俊霖建立自信,本来连上台发言都紧张的他,却能自信从容地上台表演魔术。在专场前一天,原有节目取消,曹珂凡被紧急告知需要上台表演。在一天时间内,呈现出一个名为《起点》的节目,而这,也是他本科阶段魔协专场演出的终点。

△曹珂凡魔协专场表演《起点》

对于魔协的很多成员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从“无”中变出“有”,不是精准地猜中观众心中所想的是方片还是黑桃,也不是在魔术的世界里自顾自地造梦。最重要的,是通过魔术触达的观众,是通过魔术认识的这群人。

对魔术师来说,知道的太多有时意味着一种痛苦。不同于“麻瓜”们接触魔术时纯粹的欣喜与惊讶,魔术师面对的,是知道秘密后“祛魅”的过程,是一遍一遍练习魔术、精进每个细节的过程。

当发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当发现玫瑰花并不是凭空出现的,魔术师们会说,“有时候,我还是愿意做个麻瓜。”

但是,当他们把魔术带进现实世界,当看到观众惊讶的、不可思议的表情,甚至因为魔术里的故事讲述而落泪的时候,魔术师会觉得,魔术是有意义的,自己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是值得的。能让观众做梦,本身就是一场美梦。

△观众抽出的纸条里写着:“你会有好运”

在台下,坐着一位特别的观众——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魔协的指导老师曹安源。

每一次观看魔术表演,曹安源都感觉特别放松。在开设的通识课“材料与时代”中,他也尝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和材料相关的小魔术,活跃教室的氛围。

△“材料与时代”课堂魔术:超材料的“无中生有”

在曹安源看来,先进材料和技术领域的研究和魔术有很强的共同点,就是都要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实现令人惊叹的“不可能”。好的教学和好的魔术一样,都要让人先感到惊奇,再发现其中的智慧。就像他总爱说的那句话:“同学们看好了啊,见证奇迹的时刻——”

在天真烂漫的年纪,魔术像礼物一样闯入我们的生活,那种震撼、共鸣、奇幻的感受,以及在魔协的探讨和尝试,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2017届毕业生 辛冠杰

辛冠杰是软件与微电子学院2017届毕业生,魔协的元老级人物,也是学校各大活动表演的常客,他有一个文件夹记录在北大的表演。2016年,他在电脑里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魔协演出记录”。谁也没想到,这个普通的文件夹会成为燕园魔术史的缩影——如今点开,一百个子文件夹整齐排列,每个都藏着一场魔法的记忆。这也意味着,从2016年到现在,他在北大大大小小的活动中进行过100场表演。

2018年,在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的开学典礼上,辛冠杰用纸牌给大家表演了“开学魔法”。那天的邱德拔体育馆,他让扑克牌化作时光机:黑桃A是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红桃Q变成了五四运动中的北大师生,方片K最终定格在新时代的燕园全景。全场师生每人一个信封,内含北大风景的卡片,经过一系列全场互动,大家一起对母校大声呼喊“我爱你”“谢谢你”,并与身边同学交换卡片分享喜悦。2022年毕业的时候,还有人能从书包夹层里翻出那张带着折痕的卡牌。

在2021年校庆日那天,北大为返校的2020届校友们补办了一场毕业典礼。有人还在燕园,但身份从本科生变成了研究生;有人转了三次飞机,从大洋彼岸飞回北京;有人已经走上和之前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辛冠杰手中飞舞的卡牌突然定格,拼出“欢迎回家”四个字。有人当场红了眼眶——那年缺席的拨穗礼、没来得及拍的毕业照,在这一刻被魔术补上了某种仪式感。

2017年,辛冠杰毕业后,魔协的成员们各奔东西,有的人甚至都不玩魔术了,但大家还一直保持联系。他也经常回到北大,在社团活动中和学弟学妹分享交流经验。

△辛冠杰和魔协成员在二教

魔术最神奇的从来不是技法。走出燕园,当工作多年的程序员、医生、学者们,突然在会议间隙收到魔术演出的消息,那些被生活折叠的青春,就这样轻轻展平了一角,展开了一小片充满奇幻的理想地。

凌晨十二点,北大南门外的烧烤店。魔协专场散场后的演出,比专场更精彩。

“来来来,看我来一招”

“天,怎么猜出来的?”

“走吗走吗?”

“等等等等,再看我来一个!”

摆放着烤鸡皮、烤土豆片的餐桌上,拨牌的声音又一次响起。

凌晨十二点半,十多个身影走回南门。他们身后,烧烤店的灯还未灭,像极了魔术师谢幕时,那迟迟不肯消失的星光。

文字|田云墨筱

图片|姬浩宇、王玉洁、田云墨筱、受访者提供

责编 |戴璐瑶

>

来源:北京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