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与贸易战对中国新能源汽及智能电动汽车的十大影响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2 04:30 1

摘要:因为关税125%与1250%没有本质差别。大体上相当于双方贸易断了。

中美关税战与贸易战对中国新能源汽及智能电动汽车的十大影响——打的目的是为了最终走向和解

1、前言

2010年后的两位学生对话:说不玩美国变形金刚了。

大学生告诉父母亲:从买苹果三件套换成华为三件套。

一代人打了三代人的仗,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保卫战和长津湖战役。

中美关税战和贸易战都关税都打到双方关税提高至125%。

中国已经官宣不跟了!

因为关税125%与1250%没有本质差别。大体上相当于双方贸易断了。

然,中国出口美国贸易中一部分会出口到第三国,再出口到美国。

特不靠谱对拥立他进白宫的第一功臣过河拆桥:我不需要马斯克,我碰巧碰到他…。

中美关税大战最终必然走向和解。

双方讨价还价而已。

川建国代表闭关锁国的华盛顿,即“华约”。

中国代表拥抱全球化的北京,即“北约”。

下文分析中美关税大战暨贸易战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电动汽车的十大影响。

2、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危机中的机遇与挑战

中美关税战短期内加剧供应链成本与市场不确定性,但长期倒逼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技术自主化、市场多元化及全球资源整合。

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全产业链,不用买美国的零部件。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市场份额2/3。

中国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销量在关税战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生产的特斯拉,主要卖中国,然后出口到非美国家主要是欧洲国家。

正如达沃斯论坛所述,中国车企正通过创新与开放重塑全球竞争格局、重塑全球汽车格局。

3、中国车企放弃本可忽略不计的美国市场

中国2024年对美整车约11.6万辆,出口占比仅1.81%,且主要为通用、福特美系品牌返销,自主品牌出口极少。美国加征的100%-145%关税对中国车企全球布局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此前通过墨西哥转口美国的策略因美墨关税审查趋严及墨西哥本地加税而失效,迫使车企调整供应链布局。

中国车企加速放弃美国市场,转向中东、南美、欧洲等新兴市场,如奇瑞在中东超越丰田成为最受欢迎品牌,比亚迪在泰国、巴西建厂。

3、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引进英伟达高通等关键零部件供应链成本压力激增

美国对华加征的54%-145%关税覆盖锂电池、芯片等核心领域,如英伟达Orin芯片成本因关税增加上千美元,影响高阶智驾系统成本。

中国锂电池等零部件出口受限:中国对美汽车零部件出口占总额13.5%-15.6%(2024年约171.5亿美元),锂离子电池出口占比25.1%,加税后利润空间被压缩。

美国特斯拉、通用、福特买锂电池,一是中国出口到第三国,加价后卖到美国;二是美国汽车公司买价格更高的日韩锂电池。

中国锂电池厂,国内需求增长幅度数量原高于美国减少部分。

4、中国加速芯片、操作系统核心技术国产替代

中国华为是算力芯片、车机芯片、车机系统的世界第二选择。

华为、中芯国际、比亚迪生产芯片干得冒烟。

芯片自研突破:比亚迪IGBT自供率超80%,蔚来“神玑”、小鹏“图灵”芯片算力对标国际水平,华为昇腾系列实现全链条国产化。上海等地对采购国产芯片车企提供15%补贴。

产业链韧性提升: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度从2018年的19.2%降至14.7%,通过“一带一路”拓展市场及内需驱动降低风险。

5、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区域化布局

中国车企加速在东盟、金砖国家建厂(如比亚迪泰国工厂、长城马来西亚基地),规避关税壁垒并降低成本。

欧美车企调整:特斯拉美国本土化率100%仍面临成本压力。

6、中欧技术合作与市场联盟深化

欧洲汽车大厂选择比亚迪刀片电池、选择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奥迪官宣全系列车型将搭载华为ADS3.0系统及鸿蒙座舱。

中欧协商建立更公平的贸易规则,比亚迪在欧洲布局本地化生产,融入欧洲产业生态。

7、中国动力电池出口短期承压,长期技术优势凸显

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企业通过技术迭代(如固态电池)巩固全球竞争力,中国电动车占全球市场份额超60%。

堤内损失堤外补:中国市场增量部分减轻放弃美国市场部分,还多得多。

况且,美国市场对中国公司锂电池需求总体上是刚需。

锂电池换个马甲,就卖到美国去了。

8、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窗口期扩大

传统车企因成本压力延迟电动化投入,中国凭借电池技术、智能化(如华为鸿蒙智行)进一步扩大优势。

中国新能源专利数全球领先,2024年电动车出口占比35%,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基地。

9、中国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电动汽车内需大幅度增加,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

中国消费者转向性价比更高的国产新能源品牌,内需占比提升。

鸿蒙智行四界2025年大概率超越BBA T成为中国第一豪车品牌。

中国政府通过降准、降息及补贴政策(如新能源购车优惠)缓冲外部冲击,推动产业链升级。

10、中国车企战略转型,从出口贸易到技术输出

中国车企已经从欧日美韩“市场换技术”,蜕变成为中国反向输出技术。如上汽向奥迪提供智电技术。

奇瑞、吉利等品牌通过海外建厂与本土化运营,构建独立于西方的产业生态。

11、中国在多极格局与全球话语权提升

东盟、金砖国家成为新增长极,中国车企通过技术输出与本地化合作(如吉利马来西亚市占率15%)削弱欧美主导地位。

中国联合欧盟向WTO起诉美国单边主义,推动多边贸易体系改革,增强国际话语权。

关税大战最终会走向和解。

特不靠谱耍一耍小性子而已。

来源:遥遥领先的M9和M6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