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陕西、广西和贵州三省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报告显示,多所高校存在大量就业率极低的专业,部分专业的学生超过半数未能顺利就业。
近期,陕西、广西和贵州三省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报告显示,多所高校存在大量就业率极低的专业,部分专业的学生超过半数未能顺利就业。
在陕西省,知识产权、图书馆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等28个专业中,有超过70%的毕业生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特别地,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零。
广西方面,广播电视学、医学影像技术和建筑学等六个本科专业的初次就业率同样不容乐观。贵州省的数据则显示,法学、交通运输工程及公共管理类等专业的就业率处于最低水平。
随着就业市场的逐渐饱和,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甚至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情况。
传统“天坑”专业与新趋势
长期以来,“生化环材”(生物、化学、环境、材料)被戏称为四大“天坑”专业,因学习难度高、就业前景不明朗而受到诟病。然而,最新的数据显示,这四个领域的就业率普遍维持在80%-90%,远高于一些人文社科和小众专业的表现。
相比之下,真正的“坑”似乎集中在其他领域。例如,中医学在各省的就业率统计中屡次垫底,最低仅为65.98%。其原因可能包括中医药行业发展缓慢、医院新增中医岗位有限以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对中医人才的需求不足。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国家正大力推广中医岗位,并计划到2025年使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中医药人员总数突破100万,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2人。此外,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都将具备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能力。
法学与公共管理:招生规模与就业压力
贵州省的法学和公共管理类专业,尽管每年毕业人数超过4000人,但就业率却并不理想,分别为75.93%和77.5%。这意味着大约1000名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
法学专业的问题在于过度扩招导致的人才市场饱和,而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比例仅为40%-60%,使得许多法学生无法获得进入职场的敲门砖。
公共管理专业曾是热门选择,但现在由于就业面窄、专业认可度低,已成为撤销名单上的常客。据统计,自2013年至2022年间,已有114所高校取消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新闻学与建筑学:行业转型期的阵痛
新闻学和建筑学也遭遇了类似的困境。广西的就业质量报告指出,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中有超过30%难以找到出路,分别仅有67.63%和69.6%的就业率。
张雪峰的一句调侃——“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反映了传统媒体行业的衰落和新媒体转型的困难。
建筑学同样面临寒冬,一位在北京央企设计院工作的建筑师表示,其月收入从曾经的20万以上骤降至现在的3000元,几乎接近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裁员和降薪成为常态,反映出整个行业的衰退。
高校专业的优化与调整
面对就业市场的变化,高校正在经历一场大规模的专业调整。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和西北大学等院校纷纷宣布撤销或停招多个专业。教育部也在积极推进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就业率过低的专业采取暂停招生、限期整改等措施。
近年来,国家加快了对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在理工农医等领域。2024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增设了24种急需的专业,如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稀土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响应,推动新工科等“四新”建设,以满足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需求。
总之,高校在调整专业时需要紧跟社会需求,理性分析现实情况,避免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同时,国家也在不断布局新专业,确保高等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
来源:研究生的酸甜苦辣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