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宋代文人晏殊的笔下,《清平乐·金风细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画卷,词中&;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不仅展现了秋日的静谧与萧瑟,更暗含了宋代文人独特的饮食文化与生活美
《清平乐·金风细细》:宋代文人雅士的饮食情怀
墨香食韵
在宋代文人晏殊的笔下,《清平乐·金风细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画卷,词中&;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不仅展现了秋日的静谧与萧瑟,更暗含了宋代文人独特的饮食文化与生活美学。本文将从美食文化角度深入解读这首词,带领读者领略宋代文人雅士的饮食情怀。
绿酒初尝:宋代文人雅集的美食主角
词中&;绿酒初尝人易醉&;一句,点出了宋代文人雅集的重要元素——绿酒。在古代诗词中,“绿酒&;或&;酒绿&;的描述屡见不鲜,从晋陶渊明的&;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到唐杜甫的&;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绿酒成为了文人雅士笔下常见的意象。
那么,宋代的绿酒到底是什么样的酒呢?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记载,酒有各种颜色之分,“红曰醍,白曰醽,绿曰醽”。这说明绿色的酒在古代确实存在,而非仅仅是文学上的比喻。《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各种药酒配方,包括地黄酒、枸杞酒等,这些酒可能呈现出绿色。
在宋代,酒不仅是单纯的饮品,更是文人雅集的重要媒介。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以羊肉为原料的美食就有炖羊、闹厅羊、入炉羊、蒸羊头、煎羊白肠等数十种,而酒则常常与这些美食相伴,形成丰富的饮食文化。在文人聚会中,“饮食聚宴,文人士大夫品尝美食之时,行令数典,谈论文章,品评时政,交流感思,情豪致高”。这种雅集不仅满足了生理需求,更是文人抒发文化情怀的重要场所。
秋风起蟹正肥:宋代秋日的美食盛宴
词中&;双燕欲归时节&;暗示了时值秋日,而宋代的秋天正是美食的丰盛季节。根据古籍记载,橙肉有辟除蟹肉腥味的作用,宋代开始就有很多人将橙配搭蟹来吃。这种螃蟹与橙子的搭配,成为了宋代秋日餐桌上的经典组合。
宋代的面食主要有蒸饼、馒头、馄饨、饺子、汤饼等。在宋代,饺子被称为&;角子&;,《东京梦华录》追忆北宋汴京的繁盛,曾记载了饺子的制作方法。此外,宋代还流行&;玩月羹&;等美食,在中秋节期间食用,增添了节日的仪式感[。
文人雅集:饮食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宋代文人的聚会称为&;雅集&;,历史上最著名的雅集有两个,一个是发生在东晋绍兴的&;兰亭集&;,一个是发生在北宋汴京的&;西园雅集&;。这些雅集中,饮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宋代,“宋人饮食聚会之际,席面上往往陈设一些装饰物,或是食品,或是器用,北宋时宫廷举行盛大宴会,所列装饰物亦有看食、看菜”。
在这些雅集中,文人们不仅品尝美食,更通过饮食来表达文化情怀。“通过精心设计的茶礼、茶席、茶宴,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品茶之余,领略到宋代文人墨客所推崇的那份高雅与恬淡”。这种将饮食与文化结合的方式,成为了宋代文人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
晏殊笔下的秋日:闲雅风格与富贵气象
根据词意,《清平乐·金风细细》当作于秋天,是晏殊在朝为官、地位极高之时的作品[20]。此词具体的创作时间以及创作契机已经难以考证,但词中展现的闲雅风格和富贵气象,却清晰地反映了晏殊作为宋代文人的独特视角。
作者以精细的笔触,描写细细的秋风、衰残的紫薇、木槿、斜阳照耀下的庭院等意象,通过主人公精致的小轩窗下目睹双燕归去、感到银屏微寒这一情景,营造了一种冷清索寞的意境[24]。这种意境与宋代文人雅集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了晏殊在创作这首词时,可能正处于一种闲适而略带孤寂的心境。
《清平乐·金风细细》作为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更反映了宋代丰富的饮食文化。从&;绿酒初尝人易醉&;到&;一枕小窗浓睡&;,词中处处可见宋代文人对饮食的热爱与讲究。通过解读这首词,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晏殊的文学才华,更能感受到宋代文人雅士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宋代的饮食文化,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手段,更是文人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媒介。在当今社会,我们或许无法亲身参与宋代的文人雅集,但通过了解和品味宋代的饮食文化,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高雅与恬淡,让现代人的生活也增添一份文化的情趣与深度。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