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了,真的没想到,还能拿到这笔钱!”申请执行人陈某握着执行干警的手激动地说道。近日,河东法院执行干警通过被执行人微信头像,成功查找到“失踪”被执行人职业信息,并以此为切入点,仅用一天时间顺利执结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昔日同事变“老赖”,4000元借款成心病陈某与李某曾是同事。一起工作期间,李某向陈某借款4000元并承诺一个月内偿还。然而借款到期后,李某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推脱,迟迟不还款。两人相继从原单位离职后,李某便逐渐“失联”,不接电话也不回微信。“这笔钱虽然不多,但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陈某无奈起诉到法院。判决生效后,李某仍未履行义务,陈某遂申请强制执行。方寸头像显端倪,法官化身“网络侦探”“确实是手头拮据,一分闲钱都腾不出来”“我人还在外地的,短时间内根本抽不开身回去”…… 自执行干警开始联系李某,这样推诿塞责的话,就成了他每次接电话的 “标准答案”。通过网络查控,李某名下没有可控执行的财产,陈某又无法提供李某的具体下落和财产线索,案件一度陷入僵局。但执行干警始终没有放弃,反复研究案件卷宗,决定从李某的社交轨迹入手。添加李某手机号后,执行干警发现其微信头像为某平台直播账号的宣传照,在进一步核查后证实,李某是一名网络主播。执行干警敏锐地意识到这一职业特性可能会成为案件的突破口。直播生涯“亮红灯”,24小时清偿欠款执行干警再一次拨通了李某电话,语气严肃地劝导李某:“我们已经调查过了,你是一名网络主播,还有很多的粉丝。你作为公众人物,若被纳入失信名单,粉丝信任度和商业合作都会受影响。你想想,有哪个品牌愿意与失信被执行人合作?”李某在电话那头支支吾吾,但看到李某态度有所转变,执行干警决定趁热打铁,继续剖析失信的法律后果,并明确告知他,如果不履行义务,法院会冻结他的直播收益,还会将他的失信信息推送至信用平台,甚至会对他采取拘留等强制措施。法律的威严如同重锤,击碎了李某的侥幸心理。最终,李某主动将4000元欠款转到法院执行账户。该案从发现线索到执行完毕,仅仅用了24个小时!如 我 在 执4000元虽是“小标的”,但背后却承载的是当事人对公平正义的期待。这起案例不仅是司法公信力的鲜活注脚,更深刻诠释了法律面前无小事,科技赋能下,每一份合法权益都能被精准守护,每一个失信行为都将无处藏身。当执行法官的“火眼金睛”遇上数字化的“天网恢恢”,正义,从不会因标的大小而迟到。原标题:《执行专辑 | 微信头像藏线索,24 小时追回四千元“沉睡债”》摘要:“太感谢了,真的没想到,还能拿到这笔钱!”申请执行人陈某握着执行干警的手激动地说道。近日,河东法院执行干警通过被执行人微信头像,成功查找到“失踪”被执行人职业信息,并以此为切入点,仅用一天时间顺利执结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昔日同事变“老赖”,4000元借款成心
来源:小花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