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星二代”从来都被看作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幸运儿,但其实并非所有演员父子都能共享光环。
文|南风
编辑|先锋谷影视娱评
“星二代”从来都被看作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幸运儿,但其实并非所有演员父子都能共享光环。
有的子辈凭借自身的努力超越父辈名气,而有的则在父辈盛名之下挣扎求索。
虽然同为“星二代”,却都有着不同的命运。
下面盘点几位不为人熟知的演员父子,看看你认识几对?
看到董子健,很多人就想起来那部斩获上海电影节影帝的《青春派》了。
但对于他老爹董志华的名字,就觉得比较陌生。
那如果说董志华就是电影《功夫》中,那个穿着白T恤的“油炸鬼”,有没有想起来?
横棍在身前面对数百敌人的惊人气魄,尽管戏份不多也足够记住他了。
京剧武生出身的董志华,曾经很受张彻导演的赏识,还成为了其“御用武打演员”。
当年的《大上海1937》和《过江龙》等作品中,他那硬桥硬马的真功夫,可是给观众留下了不少的印象。
不过由于形象并不算出众,董志华的职业生涯始终都停留在配角领域,未能成功跻身一线。
可是他儿子就不一样了,是实打实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年董子健凭借《青春派》一举成名之后,便越发刻苦地磨砺演技。
老爹的身份对于他来说,只是成为演员的契机而已,要想“杀出重围”,靠的还得是硬实力。
此后他凭借着《山河故人》和《刺杀小说家》等知名作品,成功奠定了“实力派演员”的地位。
尽管“武力值”不如老爹,但董子健在文艺方面可是全面超越。
他跨界监制、导演和综艺等多个领域,实打实的多才多艺。
父子两代,一个以武叩门,一个以文立足,两个人身上所展现出的,或许就是能够称为“传承”的力量。
《人民的名义》和《狂飙》等剧的爆火,生生把吴刚这个62岁的老艺术家,推上了“叔圈顶流”的位置。
明明是实力派演员,现在都多了一种偶像派气质。
光是一个眼神,就够那些小年轻学去了。
如今都七八年过去了,很多人见到他的第一眼,还是想喊一声“达康书记”。
不过吴刚的名气如此之大,可他儿子吴羽卿也是最近几年才涉足演艺圈。
吴羽卿最早一次露面,是2019年跟老爹一起参加湖南卫视的真人秀,之后就很少露面了。
再后来,就是跟老爹一起出演热播剧《狂飙》。
不得不说,老吴家的家风确实不错,老爹和儿子对待工作都非常认真。
吴羽卿在了解到自己的角色有骑摩托车戏份的时候,二话不说就跑去驾校考了一张摩托车驾驶证。
不过毕竟还是太过年轻,吴羽卿在剧中的表现还是被批“台词尴尬”,还被贴上了“拼爹”的标签。
本来是想让一群老戏骨带带他,捧一捧新人,谁曾想这一对比,吴羽卿不够出众的演技反而显得更为稚嫩。
吴刚没有打击儿子,反而鼓励说新人演员需要时间沉淀,不希望儿子总是活在他的阴影里。
就是不知道这位老父亲,啥时候能捧红自己的儿子。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演员,牛犇的咖位可以说相当之高。
这还不是熬出来的老资历,人家可是有真本事的。
金鸡奖终身成就奖什么概念?分量可比什么最佳男主角高了不知道多少。
随便说几个影片,比如《牧马人》《老酒馆》,当年可都是家喻户晓的片子。
别管角色大小,只要是站到镜头前边,他永远都用最认真的态度去对待。
《大宋提刑官》里就是演一个老狱卒,都让人产生极强的代入感。
即便是现在89岁高龄,老爷子依旧活跃在荧幕上,丝毫没有退休的意思,看得出他是真爱演戏。
有这么厉害的爹,牛犇的儿子王侃却很少以“牛犇之子”自居。
王侃不提及自己的血缘,单纯是想用自己的实力,而非父亲的影响力,闯出一片天。
《琅琊榜》《繁花》这些电视剧中,就算是配角,他也都认真对待。
他那“亦正亦邪”的表演,有时候都让观众分不清他到底算是正派还是反派。
牛犇和王侃父子俩,都在用行动诠释着“戏比天大”的信念。
李保田凭借着《宰相刘罗锅》和《神医喜来乐》成为了国民级的演员。
光是一个挑眉,就能让观众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变化。
所以即便是面对着张国立和王刚等演技大咖,他也能站稳主角的位置。
他对待表演可谓是“苛刻”,甚至曾经因为对剧本和表演要求过高,而跟导演发生了争执。
所以在他眼中,身为自己儿子的李彧也应该有同样的态度才行。
不过有其父也未必有其子,1994年李彧报考中戏的时候,三试竟然被刷了下来。
不知道是因为觉得自己儿子考不上中戏感觉丢人,还是想要让儿子体会努力的感觉。
李保田竟然没有给儿子找关系,硬生生等李彧自己考上才算。
1995年,李保田父子共同出演《宰相刘罗锅》,这在外人看来是“父子同台其乐融融”,但李彧看来就是身边多了个“监工”。
而且这个“监工”还总是盯着自己挑毛病,好像看自己哪里都不顺眼。
李保田对待表演的高要求施压到李彧身上时,一度让李彧产生了自我怀疑。
但其实这是李保田对儿子的重视和培养,只是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罢了。
如今再看他在《赘婿》等作品中的表现,能把反派演到如此程度,他早就能够在演艺圈独当一面了。
廖凡的父亲廖丙炎是话剧界的泰斗级人物。
自1958年进入话剧团工作以来,他便将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了演艺工作中。
他在历史正剧中所塑造的经典角色,譬如《雍正王朝》中老谋深算的佟国维,《走向共和》中革新派代表张之洞,个个深入人心。
那种为国家大事操碎了心的神情,可不是谁都能演出来的。
尽管自己已经是个成功的演员,但廖丙炎却反对儿子走自己的老路。
他深知成为演员的艰辛,所以从来都不为廖凡铺路,就想让他知难而退。
但廖凡却凭借自己的本事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终究是成为了演员。
从跑龙套开始,十几年如一日地摸爬滚打,廖凡终于在他40岁时,凭借一部《白日焰火》斩获了柏林影帝。
直到这一刻,他才终于明白了父亲那句“戏是熬出来的”是什么意思。
2016年,廖丙炎去世,廖凡在《江湖儿女》中饰演的落魄大哥,被视为对父亲的致敬。
这对很少公开互动的父子,对于艺术的追求却一脉相承。
真正的传承无需高调宣言,只需要将父辈的艺术信仰融入血脉。
这些演员父子的故事,远非“青出于蓝”或者“虎父犬子”的简单评价所能概括。
他们或者超越、或者挣扎、或者隐匿,但无一例外地都在演艺圈中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
血缘赋予了他们起点,但终点在哪里,始终取决于自身的勇气和实力。
部分参考资料:
《刺杀小说家2》官宣开机,邓超董子健雷佳音共赴冒险之旅——齐鲁晚报网
“达康书记”走红 吴刚:大家享受这个人物是最大褒奖——中国青年网
《海鸥老人》歌颂自然 牛犇从影70年首演男一号——1905电影网
来源:先锋谷影视娱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