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的云台二十八将都建立了哪些功绩(四)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5 21:31 2

摘要:铫期是颍川郏县(今河南郏县)人,出身地方豪强,以忠勇刚毅闻名。初为颍川郡吏,更始年间追随刘秀,任贼曹掾,后升偏将军。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十二位,建武元年(25年)封安成侯,历任魏郡太守、太中大夫。性刚直持重,治军严谨,卒谥忠侯,为东汉初年兼具军政才能的边疆重臣。

铫期是颍川郏县(今河南郏县)人,出身地方豪强,以忠勇刚毅闻名。初为颍川郡吏,更始年间追随刘秀,任贼曹掾,后升偏将军。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十二位,建武元年(25年)封安成侯,历任魏郡太守、太中大夫。性刚直持重,治军严谨,卒谥忠侯,为东汉初年兼具军政才能的边疆重臣。

建武元年(25年)前,铫期参与昆阳之战,率死士冲破新莽军包围圈,护送刘秀突围求援。河北战役期间,他镇守蓟城(今北京)时遭王郎大军围攻,率部坚守月余,待刘秀主力回援后反攻破敌。建武二年(26年)任虎牙大将军,平定真定王刘杨叛乱时,亲率百骑突袭敌营,擒斩叛将刘让,震慑河北豪强。

铫期

建武五年(29年)任魏郡太守,剿灭当地铜马余部,首创“保甲连坐”制度整顿治安,使魏郡从战乱区转为粮赋重地。建武八年(32年)随刘秀西征隗嚣,率幽州突骑穿插陇山,切断羌人援军补给线。晚年镇守并州期间,重修雁门关防御工事,击退匈奴三次大规模南侵。其军事生涯以“攻守兼备、善抚士卒”著称,既参与光武开国六大战役中的五场,又在地方治理中推行军屯结合政策,为东汉边疆稳定与内政建设作出双重贡献。

王霸是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司法世家,父王梁为郡决曹掾。早年追随刘秀,参与昆阳之战,以勇略崭露头角,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二十位。建武二年(26年)封富波侯,历任上谷太守、讨虏将军。其人善筑城御边,尤精防御战,晚年镇守北疆抵御匈奴,卒谥威侯,为东汉初年军政兼通的边疆名将。

王霸

建武元年(25年)前,王霸在昆阳之战中率死士夜袭新莽军营地,焚毁攻城器械,助刘秀逆转战局。河北战役期间,他领兵突袭王郎部将赵闳于巨鹿,歼敌五千,打通邯郸粮道。建武四年(28年)任上谷太守时,修筑飞狐道(今河北蔚县至涞源险道),连通幽冀战略要地,保障刘秀北征后勤。建武九年(33年)率军击退匈奴、乌桓联军,于高柳(今山西阳高)斩杀匈奴名王须卜骨都侯,威震塞北。

任讨虏将军期间,他首创“边民屯戍”制度,组织流民在代郡、雁门开垦荒地,构筑烽燧防御体系。建武十五年(39年)平定渔阳太守彭宠余党叛乱,以火攻计破敌三万众,稳固幽州防线。晚年主持修复秦代直道北段,强化北疆骑兵机动能力。其军事生涯以“善守能战,长于治边”为特色,既参与光武统一战争,又在边疆治理中推动军垦融合,为东汉初期北疆稳定奠定重要基础。

任光是南阳宛城(今河南南阳)人,出身小吏家庭,初为宛城小吏,后追随刘秀起兵,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二十五位。建武元年(25年)封阿陵侯,历任信都太守、左将军。其人机敏善谋,尤擅守城战与后勤调度,在河北战役中独守信都孤城,为刘秀反攻赢得战略支点,后因功晋封武成侯,卒谥威侯,为东汉初年军政兼修的地方大员。

任光

建武元年(25年)前,任光参与昆阳之战,率部突破新莽军西南防线,助刘秀赢得关键性胜利。河北战役初期,他独守信都(今河北邢台)孤城,以三千兵力抵御王郎十万大军月余,为刘秀争取重整兵力的时间。建武二年(26年)任信都太守期间,修筑城防工事,招抚流民四万余,使信都成为光武集团河北粮草中枢。建武四年(28年)转战山东,于临淄大破张步部将费邑,以火攻战术焚毁敌营,迫降十余城。

任左将军期间,他首创“军屯结合”制度,在冀州开垦荒田二十万亩,年供军粮三十万斛。建武五年(29年)平定庞萌叛乱时,率轻骑突袭下邳粮仓,断敌补给,加速叛军瓦解。晚年主持修复漳水十二渠,恢复冀州灌溉系统,受益农田达百万亩。其军政生涯以“守能固土,攻可破敌”为特色,既在开国战争中承担战略支点作用,又在地方治理中推动经济复苏,为东汉初期北方稳定与农业发展作出双重贡献。

李忠是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人,出身经学世家,父李广为郡文学掾。早年举孝廉入仕,更始年间归附刘秀,任右大将军,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二十六位。建武元年(25年)封中水侯,历任丹阳太守、豫章太守。其人以儒将著称,军政双修,卒谥节侯,为东汉初年少有的文化型将领。

李忠

建武元年(25年)前,李忠参与昆阳之战,率部坚守城南防线十日,拖住新莽军主力。河北战役期间,他固守信都、贳县(今河北辛集),以三千兵力抵御王郎五万大军,保障刘秀后方稳定。建武三年(27年)任丹阳太守,剿灭会稽豪强张邯叛乱时,采用“分兵合围”战术,俘敌八千,平定江东。建武五年(29年)讨伐董宪、庞萌联军,率奇兵夜袭郯城粮仓,致敌全线崩溃。

任豫章太守期间,他首创“军屯教化”政策,修建官学二十所,招抚山越部众三万余人归农。建武十五年(39年)推广铁器农具,使豫章郡垦田面积翻倍,年增赋税十五万斛。晚年镇压九江妖巫之乱时,以“擒贼先擒王”计策诛杀首领李广,避免大规模流血冲突。其军政生涯以“文治武功并重”为特色,既参与光武开国战役,又在地方推行文教与民生改革,成为东汉儒将典范。

万脩是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出身边郡武吏,早年任颍川郡尉,更始年间归附刘秀,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二十七位。建武元年(25年)封槐里侯,历任彰义将军、右将军。其人骁勇善射,性刚毅寡言,建武二年(26年)奉命征讨南阳豪强叛乱时卒于军中,追谥节侯,为东汉开国初期军政合一的实干型将领。

万脩

建武元年(25年)前,万脩参与昆阳之战,率骑兵突袭新莽军左翼,焚烧粮草致敌溃散。河北战役期间,他在鄗城(今河北柏乡)独守孤城二十日,以两千兵力击退铜马军五万主力,为刘秀北征扫清障碍。建武元年(25年)任彰义将军时,于弘农大破赤眉军残部,斩敌首五千级,迫降樊崇麾下三万余众。建武二年(26年)转战南阳,攻克宛城(今河南南阳),剿灭邓奉叛军主力,以水攻战术破城擒敌八千,重控豫南战略要地。

任右将军期间,主持修缮骊山谷道(关中至南阳要冲),确保洛阳与荆州间的粮运畅通。行军用兵时首创“烽燧联动”制度,每三十里设一烽火台强化预警体系。虽英年早逝,但其军事生涯体现了“雷霆行动与长效防御”的结合:既在昆阳、鄗城等战役中展露锋锐战力,又在地方基建与防御体系建设中夯实治理根基,成为东汉开国武将中军政协同的典型代表。

邳彤是信都(今河北安国)人,出身官宦世家,父邳吉为王莽朝和成卒正。初为和成郡守,后率城归附刘秀,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二十八位。建武元年(25年)封灵寿侯,历任太常、少府。其人骁勇善战,兼通医术,以“文武兼备”著称,卒谥威侯,为东汉初年兼具军政与民生治理才能的边疆大吏。

邳彤

建武元年(25年)前,邳彤在昆阳之战中率部突破新莽军东南防线,助刘秀完成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河北战役期间,他坚守和成郡(今河北邢台)抵御王郎十万大军,以火攻战术焚毁敌营,为刘秀赢得战略反攻时间。建武二年(26年)任太常期间,主持剿灭真定王刘杨余党,采用“分化瓦解”策略,迫降叛军三万余人。建武四年(28年)转战山东,于临淄大破张步部,以水陆并进战术连克十余城,加速齐鲁平定。

任信都太守期间,他首创“军医随营”制度,组建战地医疗队救治伤兵,提升部队持续作战能力。建武六年(30年)任少府时,推广代田法改良农具,使冀州粮食产量年增三成。晚年镇压渔阳彭宠叛乱,率轻骑突袭狐奴城(今北京顺义),斩敌首两千级。其军政生涯以“攻守皆能,重民恤兵”为特色,既在光武开国战争中承担关键战役指挥,又通过农业改革与医疗创新巩固统治根基,成为东汉初年军政协同治理的典范人物。

刘植是巨鹿昌城(今河北巨鹿)人,出身地方豪强,以胆略过人闻名河北。更始年间聚兵自保,建武元年(25年)率部归附刘秀,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二十九位。封昌城侯,任骁骑将军,建武二年(26年)征讨密县叛乱时中箭身亡,追谥刚侯。其人以“善抚众、精招降”著称,是刘秀早期拓展河北势力的关键纽带人物。

刘植

建武元年(25年)前,刘植在河北战役中发挥核心作用:他先说服真定王刘杨归顺刘秀,促成十万大军投诚;后招降邯郸豪族耿纯,助刘秀瓦解王郎势力。建武元年(25年)任骁骑将军,率精骑突袭柏人(今河北隆尧),歼灭王郎部将李育主力,打通冀州粮道。同年说服渔阳太守彭宠派突骑南下,为刘秀赢得两千精锐边军,奠定河北战场骑兵优势。

建武二年(26年)主持南阳地区招抚,以“分田免赋”政策吸纳流民五万余,重建宛城(今河南南阳)农业基础。同年率军镇压颍川豪强严终叛乱时,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以火攻战术破敌三万,却在密县追击残部时中伏身亡。其军政生涯虽短暂,但兼具“统战大师”与“锋线悍将”双重特质:既以纵横术促成刘杨、耿纯归附,又在柏人、密县等战役中展现战术执行力,堪称光武集团早期拓展河北的战略支点人物。

小结:

这七位将领,铫期以昆阳突围、河北守城闻名,首创保甲连坐制度;王霸善筑边防,开创边民屯戍体系;任光独守信都孤城,推行军屯结合政策;李忠以儒治军,开创军屯教化;万脩精于基建,建立烽燧联动防御;邳彤创新战地医疗制度,推动农业改革;刘植以统战谋略促成真定归附,首创分田安民政策。这些将领兼具军事谋略与治理才能,在昆阳决战、河北拉锯、边疆防御等战役中屡建奇功,同时通过军垦融合、民生改革巩固政权根基,为东汉初年实现军事统一与社会重建作出双重贡献,彰显开国名将"文武兼济"的群体特征。

来源:历史影视小迷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