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民办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文盲率高达 80% 以上,农村地区的文盲率更是惊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发展,但师资力量却极其匮乏。在这种背景下,民办教师应运而生。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民办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文盲率高达 80% 以上,农村地区的文盲率更是惊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发展,但师资力量却极其匮乏。在这种背景下,民办教师应运而生。
他们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怀着对教育的热忱和对家乡孩子的期望,毅然投身于教育事业。民办教师的出现,为农村普及小学教育补充了师资不足的问题,成为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民办教师面临着艰苦的教学环境。村里的小学往往是几间简陋的土坯房,窗户上糊着的纸在风中瑟瑟作响。教室里的桌椅破旧不堪,黑板也常常是斑驳模糊。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资源匮乏,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的只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然而,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民办老师们却像不知疲倦的园丁,辛勤地耕耘着。他们不仅要教授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还要兼顾音乐、体育、美术。虽然教学资源匮乏,但他们总能想方设法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点亮了农村孩子求知的明灯,为他们打开了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
他们中的许多人,一干就是几十年,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他们白天忙于田间地头的劳作,以换取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而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渐次熄灭之时,他们却点亮了简陋的教室,化身为知识的传播者,为渴望学习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这种 “夜里教” 的精神,不仅仅是时间的延长,更是对教育热情与责任感的极致体现。
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许多民办教师还自发组织起了 “扫育班”,即扫除文盲的班级。在那个时代,许多成年人因种种原因未能接受正规教育,而民办教师们便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他们补习文化知识,帮助他们识字读书,提高文化水平。这不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是对民办教师们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
民办教师的生活并不富裕,他们的工资微薄,甚至难以维持生计。在生产队时期,民办教师的待遇很低,他们每月生产队记 300 工分,国家补助 3 元钱(小学教师)或 5 元钱(初中教师)。农村土地承包以后,工分变成了一定数量的粮食,国家补助标准也稍微有所增加。但他们从未抱怨过,也从未放弃过。他们在课余时间还要种地、做家务,却从未因此耽误过教学。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责任和担当。
十七岁的老刘因何成为民办教师。十七岁的老刘,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育事业的憧憬,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当时,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为了让村里的孩子们能够接受教育,老刘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早期教学任务,教复式班和全校音乐。老刘承担起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不仅要教授复式班,同时还负责全校的音乐课程。在复式班里,不同年级的学生挤在一间教室里,老刘需要巧妙地安排教学时间和内容,确保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而在音乐教学方面,尽管没有专业的音乐设备和教材,但老刘凭借着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用简单的乐器和歌声,为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和艺术的熏陶。他教孩子们唱儿歌、民歌,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艰苦的教学环境,如老旧的教学设施、自制教学工具等。老刘所处的教学环境十分艰苦。学校的教室是老旧的土坯房,窗户上的玻璃残缺不全,冬天寒风刺骨,夏天闷热难耐。教室里的桌椅破旧不堪,黑板也常常模糊不清。教学设施更是简陋至极,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只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为了改善教学条件,老刘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自制了许多教学工具。他用木板和绳子制作了简易的计数器,用泥土和树枝搭建了地理模型,用废旧的布料制作了拼音卡片。这些自制的教学工具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老刘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
积极参与勤工俭学,为学校筹集物资。为了给学校筹集物资,老刘积极参与勤工俭学活动。他带领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开垦荒地,种植蔬菜,用收获的蔬菜换取学习用品和教学设备。他们还利用周末时间上山采集草药,卖给当地的药店,为学校筹集资金。此外,老刘还组织学生们制作手工艺品,如编织篮子、制作纸花等,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为学校增添了一份收入。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老刘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经历多次民办教师整顿的担忧。在老刘的民办教师生涯中,他经历了多次民办教师整顿。每次整顿都让他感到担忧和不安,担心自己会被辞退,失去这份热爱的工作。然而,老刘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他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力求让每一堂课都生动有趣,让学生们能够真正学到知识。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老刘始终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
虽文化程度不高但凭借特长坚持教学。老刘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凭借着自己的特长坚持教学。他善于发现学生们的优点和潜力,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和乐趣。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动作,让课堂变得更加活泼有趣。他还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品德和价值观,教导他们要诚实守信、勤劳善良、团结友爱。老刘的特长不仅在于教学方法上,还在于他对学生们的关爱和耐心。他经常与学生们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民办教师的责任和担当。
小郝高考失利的原因及后果。小郝是 89 届高中毕业生,一直以来成绩优异,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班里的一二名。在县里一中读高中的他,因当时条件艰苦,吃和住都不尽如人意。小郝在高三时模拟考试成绩都在 580 分至 620 分之间,考重点大学本应毫无问题。然而,高考之日,命运却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小郝的老妈突然患上脑出血住进了医院,这个消息让小郝心情极度复杂。尽管他还是参加了高考,但考完后便迫不及待地赶往医院,根本顾不上估分和考虑大学的事情。当录取分数公布时,小郝傻了眼。一方面,他报的院校分数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妈妈生病,他在高考中发挥不够稳定。最终,小郝十二年寒窗苦读以失败告终,名落孙山。这一结果不仅令教师和村民惋惜,小郝自己更是上火,整个人变得抑郁,谁也不说话,独自躲在下屋,仿佛有了精神疾病一般。
亲友建议下成为民办代课教师。小郝的异常让他的父母十分担心,妈妈更是自责,认为是自己的病影响了小郝的高考成绩。但妈妈也鼓励小郝振作起来,毕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在小郝为未来感到迷茫时,1989 年,亲友的一句话为他指明了方向。亲友说现在的民办教师挺适合他干,乡里正在招聘民办教师,报考条件是高中毕业生,小郝正合适。小郝询问了父母的意见后,全家都支持他应聘民办教师。于是小郝报名了,当时全乡招聘 7 名民办代课教师,主要分配到村小学校设立的初中担任代数、物理、化学、英语等重要课程。小郝凭借扎实的功底,考取了全乡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且正好被分配到本村的学校担任英语教学任务。这下小郝高兴极了,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实现了自己上学时当一名教师的梦想。
报考函授学习提升学历。到了 90 年代,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教授小学教师必须达到中师学历,教授初中就得达到大专学历。为了达到要求,小郝报考了佳木斯大学的函授学习。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小郝顺利毕业。他不断提升自己,希望能在教育事业上走得更远。
因无任用证无法参加内招考试的困境。然而,小郝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困境。当时有很多老民办教师,也就是有红皮民办教师任用证的都通过考内招转为公办教师了,小郝却因为是代课民办教师,没有任用证,不能参加内招考试。这让小郝十分上火,他深知自己不是学习成绩不好或水平低,只是受制于政策。但他也明白,谁也抗拒不了政策,此时的小郝可谓度日如年。
“五大毕业生” 转干政策带来的希望。1999 年,忽然有一天中心校来了一份公报:在职的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只要有大专证的都可以参加 “五大毕业生” 转干。这对于小郝来说无疑是一个惊天的喜讯。“五大毕业生” 包括成人高等教育(脱产、业余、函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大学和夜大学、民办学历高校等教育形式毕业的人,这些毕业生通过在相应的学校接受教育,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
小郝成功转正的历程。得知这个消息后,小郝看到了希望,他积极准备参加 “五大毕业生” 转干考试。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扎实的知识基础,小郝在考试中表现出色,成功实现了转正。这一结果让小郝欣喜若狂,他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从此,小郝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为培养更多的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被大队支书看中成为教师。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李明高中毕业后回到大队。他在大队里积极发言,还撰写一些小稿子和通知,展现出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大队支书看中了他的才华,正好大队缺一名教师,经研究报公社联校批准,李明于 1972 年秋季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
早期教学的不适应与逐渐适应。李明第一天来到学校时,看到简陋的教学设施,心里充满了忐忑。学生的课桌是水泥板,凳子是土砖垒着木板,连个像样的办公桌都要两个老师共用。他被分配教三年级语文,第一次走进教室,不知道该如何讲课,与学生面面相觑,觉得 45 分钟的课无比漫长,只想快点离开。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明凭借着勤奋好学和刻苦钻研,逐渐适应了三尺讲台,赢得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认可。
艰苦的教学条件和微薄的收入。当时学校条件艰苦,李明刚入职时,待遇享受当地同等劳动力工分,上级还发放部分补助。后来随着教育部门政策调整,他的工资调到每月每人 14 元钱。到了 1980 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民办教师也实行工资制,小学教师开始每月 20 多元,后面涨到 30 元。此外,作为副业人员的民办教师,还能领到每月每人发放 4 元补助,半年发一次。
兼顾教学与耕种责任田,为学生无偿补课。随着农村包产到户制度的实行,李明家中分到了责任田需要耕种,这让他陷入了两难。一方面,学校有教学任务,他不能耽误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家中的农时也不能误。为了改变自己的身份,早日跻身公办教师队伍,李明和其他民办教师一样,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尽管星期天学校不给报酬,他还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无偿为学生补课。
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提升业务素质。为了争取转正的机会,李明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他知道只有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在教学中获得好评,为转正加分。当时和他一样的民办教师都在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大家都明白,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有限的转正名额中脱颖而出。
报考师范学校民师班,最终成功转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李明通过由名额转正没有成功。于是他自报县里进修学校,专门学习师范知识,参加民办转公办教师考试,还专门请人代教。经过两年的发奋图强,李明终于在 1981 年夏考上了当地师范学校民师班。两年后,他拿到了正式教师证,成功转正,并调入乡中心小学当校长。如今,李明老师退休了,正享受着快乐的老年生活。回忆起当年为转正所做的努力,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七八十年代的转正方式,如看教龄、奖励情况等。在七八十年代,民办教师转正的机会较多,方式也较为多样化。有些地方主要看教龄,达到一定教龄年限的民办教师,就可以报考民办教师中师班,为转正奠定基础。还有些地方则注重奖励情况,获得县及县以上奖励的民办教师,可以报考民办教师师范班。此外,部分地区还需要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推荐才能报考相关师范班。总之,这一时期的民办教师师范班几乎年年在招生,为广大民办教师提供了不少转正的机会。
八十年代中期的选招考试及政策倾斜。八十年代中期,国家在民办教师中进行了一次选招公办教师的考试。这次考试政策向老民办教师倾斜,以教龄十年为限,每超过一年,在总分中加一分。考试如同高考般严格,监考要核对准考证,众多考生相互监督,基本杜绝了找人替考的可能。稍有差错就会取消转正资格,确保了考试的公平公正。
九十年代的大批指标转正。到了九十年代,国家开始拿出大批指标给民办教师转正。连续进行四五次,用一次考试成绩,连续录取了三四年。按照考试分由高到低逐年录取,最后一批甚至没有名额限制,所有参加考试的人员几乎全部转正。但要想报名参加民办教师转正考试,必须是有省备案的民办教师,这一硬性规定旨在照顾为乡村教育做出贡献的老民办教师。
省备案的重要性。省备案对于民办教师转正至关重要。只有持有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发放的 “民办教师任用证”,并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民办教师,才被国家承认,才有资格报名参加民办教师转正考试。没有省备案的人员,即使参加了考试,成绩达标也无法转正。
考试考核的具体内容。考核要以思想品德、工作能力、教学水平和对农村教育事业的贡献为主。思想品德方面,包括遵纪守法、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等。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主要通过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核来体现,例如具有担任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的能力、组织学生的能力等。对农村教育事业的贡献则体现在长期从事民办教师工作、在边远地区和贫困山区任教多年、担任学校教学领导工作以及教学成绩突出等方面。考试要以相关学科为主,前几年民转公考试和中考范围一样,民办教师只考语文、数学、政思三科,后来民办教师从语数中选报一科,考试内容主要是初中所学知识,还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获得县级以上荣誉的民办教师可以在考试中获得加分。
年龄限制及放宽情况。重庆民转公教师招聘对年龄的限制均有放宽。有的地方直接放宽到 40 岁以内,有的地方有条件地放宽到 40 岁以内。这意味着 35 岁门槛被打破,40 岁以内还没拿到编制的民办教师,都可以通过这个机会转正。此外,根据事业单位通用规则,有些岗位面向退役军人还会额外再放宽 3 岁,即退役军人出身的教师,年龄最大可以放宽到 43 岁。2022 年重庆民转公教师招聘公告中,部分地区年龄放宽至 45 岁以下,若自身是研究生学历,有中级教师职称、获得过省(市)级以上竞赛奖、符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身份等认定、获得过优秀教师称号,在满足条件后年龄还能放宽到 45 周岁以下。
任教经历要求。民转公教师主要针对各民办学校的教师,对任教经历有要求。大部分岗位要求有 2 年以上任教经历,少部分岗位要求 1 年任教经历。有任教要求可以帮助考生淘汰一大批潜在的竞争者,如庞大的应届生群体无法参与竞争。工作几年的教师对教师说课、试讲等环节已经很熟悉,参加考试相对更加得心应手。2022 年重庆民转公教师招聘最大的特点就是主要面向有 2 年以上任教经历的教师招聘。
双证齐全的必要性。民转公教师是正规的事业单位教师招聘,一定要求双证齐全。双证指的就是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等级证书,其中语文科目要求二级甲等以上普通话等级,其余科目要求二级乙等以上普通话等级。只有这两个证齐全,才具备报考民转公的资格。之前一些民办学校在招聘教师时不够严格,有无证上岗的情况,但考编制的时候缺一不可。
生活保障的提升。民办教师转正后,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生活保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转正之前,民办教师的工资微薄,待遇低下,甚至难以维持生计。他们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在课余时间种地、做家务,生活十分艰苦。而转正后,他们的工资待遇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仅能够满足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需求,还能够享受到各种福利和保障。这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再为生计而担忧。
职业发展的新起点。民办教师转正后,也迎来了职业发展的新起点。在转正之前,民办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非常有限,他们往往只能在农村小学担任一些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很难有机会晋升和发展。而转正后,他们可以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机会晋升为学校的领导岗位或者调到更好的学校工作。这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也让他们更加有动力和信心去追求自己的职业梦想。
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民办教师转正对于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由于民办教师的待遇低下,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很多优秀的民办教师都选择了离开教育岗位,这使得乡村教师队伍非常不稳定。而民办教师转正后,他们的待遇和地位得到了提高,职业发展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这使得他们更加愿意留在乡村教育岗位上,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民办教师转正也吸引了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乡村教师队伍中来,进一步增强了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实力。
促进基础教育发展。民办教师转正也对促进基础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过去,由于民办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很多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民办教师转正后,他们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同时,民办教师转正也为农村小学带来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促进了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民办教师转正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在过去,由于民办教师的身份和待遇问题,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与公办教师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支持,这使得他们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而民办教师转正后,他们的身份和待遇得到了提高,能够享受到与公办教师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支持,这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同时,民办教师转正也为其他弱势群体提供了一个榜样和启示,让他们看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梦想。
对未来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民办教师转正也为未来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一些思考和启示。在未来的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让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注重教师的待遇和地位的提高,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让他们更加安心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来源:辛梓育儿教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