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人民团结一致、英勇抗战的背景下,美国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同时苏联红军以强大攻势击溃了关东军。经过长达十四年的侵略与反抗,日本侵略者最终不得不认输,吞下了战败的苦果。
在中国人民团结一致、英勇抗战的背景下,美国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同时苏联红军以强大攻势击溃了关东军。经过长达十四年的侵略与反抗,日本侵略者最终不得不认输,吞下了战败的苦果。
无论日本人如何心高气傲,他们终究得承认帝国已经覆灭的现实。曾经让他们倍感自豪的天皇等权贵人物,如今都逃不过被清算的命运。
二战时期的三个主要法西斯国家,其领导人命运各异:希特勒自尽身亡,墨索里尼遭到枪决,现在只剩下日本天皇裕仁的结局未定。面对即将到来的审判,外表强硬内心虚弱的裕仁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焦躁不安,绞尽脑汁地寻找着脱身之策。
裕仁最终想到了一个老办法——用美色来诱惑,而他想对付的人,正是被称为“五星天皇”的麦克阿瑟。
【一、五星天皇麦跑跑】
1945年8月28日,在东京郊外的厚木机场,一架美军C-54运输机轰鸣着降落在跑道上。机舱门一开,一位身材魁梧的军人走了出来。他穿着笔挺的军装,戴着黑色墨镜,嘴里还叼着他那标志性的玉米芯烟斗。
这个自信满满的家伙就是美国赫赫有名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他这会儿正神气活现地踏上日本土地,准备在日本推行一套民主自由的制度。
麦克阿瑟确实够勇敢,当时东京还没完全解除武装,关东平原上驻扎着二十三个师的部队。厚木机场曾是"神风特工队"的训练基地,现在仍然部署着大量防空设施。如果有人想闹事,麦大帅的处境可就危险了。
不过最终日本人在美国核弹的威慑下还是选择了理性应对,只是代价是多了一个名义上的最高领袖和精神象征。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于1880年在美国阿肯色州出生,家庭背景显赫,属于典型的美国军人世家,堪称正统的美国贵族。年仅十九岁时,他便成功考入美国陆军军官学校,即广为人知的西点军校。
麦克阿瑟的非凡人生始于西点军校,他以惊人的98.43分毕业,这一成绩在当时刷新了该校的历史最高分。
麦克阿瑟的仕途顺风顺水,从工程兵少尉起步,在二战打响之前,他已经坐上了陆军参谋长的位置,还当上了菲律宾元帅。
此时的麦克阿瑟可谓如日中天,堪称美军中最受瞩目的将领。然而人生总有低谷,麦克阿瑟在菲律宾遭遇了他命中的劲敌——日本。
太平洋战争打响后,麦克阿瑟担任美国远东军最高指挥官,负责在西南太平洋与日军交战。然而,他的指挥决策出现了严重错误,结果导致菲律宾的美军机场和所有战机被日军彻底摧毁,整个防空系统也被打得七零八落。
接下来的战斗中,麦克阿瑟指挥的美菲联军完全挡不住日军的猛攻,整个防线很快就被打得七零八落,彻底瓦解了。
麦克阿瑟在极度绝望中差点掏枪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果真这么做了,或许他的形象还能挽回几分。然而,他并没有走上这条路,而是决定转身逃离现场。
作为军队的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竟然抛下了自己的部队,带着家人、仆从等24人,还有一条宠物狗,乘着一艘鱼雷艇仓皇逃窜。他们连续航行了4000多公里,直到安全地带才停下。
麦克阿瑟在关键时刻弃军逃跑,导致他手下的部队被日军一网打尽。这些士兵被缴械后,被迫徒步前往几百公里外的战俘营。在长达两个月的艰苦跋涉中,他们遭受了极其残酷的对待。原本七万人的美菲联军,竟有四万多人没能熬过这段路程,死在了途中。这段惨痛的历史,就是人们熟知的“巴丹死亡行军”。
令人唏嘘的是,这位在危急关头抛下部队独自逃命的将军,不仅让手下全军覆没、受尽折磨,居然还躲过了军事审判,反而被罗斯福提拔成了上将,这充分说明美国同样讲关系、重人情。更可笑的是,麦克阿瑟在仓皇逃窜之前,还信誓旦旦地留下豪言壮语:“我一定会卷土重来!”
表面上看麦克阿瑟似乎一心想要报仇雪恨,但实际上他后来并没有专注于军事事务,反而把心思都放在了竞选总统上。1944年他参加了美国总统选举,可惜最终没能成功。尽管总统梦碎,麦克阿瑟还是获得了晋升,他的军衔被提升到了“五星上将”这一级别。
就在日本势力逐渐衰落之际,麦克阿瑟挺身而出,宣称要夺回失去的领土。在他的指挥下,菲律宾成功解放。随后,麦克阿瑟以盟军代表的身份,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接受了日本的投降。
在战场上表现平平的麦克阿瑟,意外地成了全国追捧的英雄。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还野心勃勃地想要获得另一个称号——“日本国父”。
【二、昭和女神魅惑麦大帅】
麦克阿瑟搭乘私人飞机抵达日本,计划对战后日本进行彻底改革,目标是按照美国的标准打造一个民主国家。
就这样,麦克阿瑟穿着标志性的夹克军装,叼着玉米芯烟斗,在厚木机场亮相。要是别人这副打扮,肯定会显得威风凛凛,可到了他这儿,反倒让人觉得滑稽可笑。
不过,虽然现在的我们可以随意调侃麦克阿瑟,当时的日本天皇裕仁可没这份闲心。他可不希望重蹈两位盟友的覆辙。然而,鉴于美日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深仇大恨,裕仁想平安脱身恐怕没那么容易。
光是珍珠港袭击,就足以让美国把裕仁送上绞刑架。再加上“巴丹死亡行军”给麦克阿瑟带来的屈辱和仇恨,他恨不得把裕仁扔进坦克履带碾成肉泥。
全球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日本,焦点正是二战末期的那位最高级别战犯。然而,让所有人意外的是,麦克阿瑟对裕仁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他不仅没有让裕仁接受审判,反而维持了其原有的身份,最终裕仁顺利躲过了战后应有的制裁。
是什么让麦克阿瑟放下了心中的怨恨?是因为爱情吗?确实如此,但不是那种浪漫的感情,而是纯粹的身体欲望。
说白了,裕仁给麦克阿瑟安排了一个绝色美女,面对这样的诱惑,麦克阿瑟哪能抵挡得住,很快就中招了。这样一来,裕仁也成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这位赠予麦克阿瑟的美女名叫原节子,在日本被誉为“昭和时代的女神”。1920年,她出生在横滨的一个平凡家庭,原名会田昌江。
她在横滨一所私立女校上过学。可家里情况越来越糟,本来就有八个孩子,三男五女,经济负担实在太大。
家里的经济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原节子再也负担不起学费,开始为未来何去何从而感到焦虑。
原节子长得挺好看,虽然算不上绝世美女,但气质大方自然,特别是那双眼睛,明亮有神,很有特色。这样的长相和气质,在娱乐圈发展应该挺有优势的。
在姐夫熊谷久虎的引导下,原节子决定不再继续学业,而是投身表演。熊谷久虎作为电影导演,自然带着她进入了电影圈。她的第一部作品里,她饰演了一个名为“节子”的人物,从此便以此为艺名,沿用至今。
拍完第一部电影没多久,德国大导演阿诺德就相中了原节子,邀请她出演德日两国首次合拍影片的女一号。随着一部接一部作品走红,原节子的人气不断攀升,很快就成了炙手可热的电影明星。
1937年11月,中国抗战刚开始没多久,原节子就加入了东宝电影公司,也就是后来的东宝株式会社。那时候,日本社会正一步步走向战争,整个国家都进入了备战状态。作为女性,原节子也无法避开这场席卷全国的大潮。
原节子逐渐参与了一些美化侵略战争的影片拍摄,她先后参演了《夏威夷马来海战》、《决战长空》、《直到胜利之日》、《瞭望塔敢死队》等被称为“国策电影”的作品。
这些影片无一不在为日本的军国主义摇旗呐喊,然而深陷军国主义狂热中的日本民众却对此极为追捧。他们很快就被片中演技精湛、气质出众的原节子深深吸引。原节子迅速走红,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甚至被冠以"昭和时代女神"的美誉。
尽管电影里把日军描绘得神勇无比,但在盟军的持续猛攻下,日本终究撑不住了。曾经嚣张了十几年的狼,现在却像条温顺的狗一样低头认输。为了求麦克阿瑟网开一面,裕仁绞尽脑汁,没费多少功夫就摸清了麦克阿瑟的软肋。
对于长期在海外作战的士兵,特别是美国军人来说,女性带来的温情无疑是最能抚慰他们心灵的。世事轮回,报应不爽,当年日本军队在东亚地区残酷压迫和伤害了众多女性,如今却要用自己国家女性的身体来换取士兵的生存。
裕仁决定用美人计对付麦克阿瑟后,就开始到处寻找合适的美女。原节子因为名气很大,很快就被裕仁注意到了。裕仁第一眼见到原节子,就认定她就是最佳人选,认为只有这位“昭和女神”才能让麦克阿瑟神魂颠倒。
原节子并不是日本最美的女性,但她的长相特别有辨识度。她的五官和身材完全符合西方人的审美标准,让她去吸引麦克阿瑟简直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了。
裕仁选好人选后,立刻脱掉和服,穿上整齐的西装,前往麦克阿瑟住的酒店。
没人清楚麦克阿瑟和裕仁到底谈了什么,不过很快麦克阿瑟就参加了裕仁举办的舞会,原节子也如预期地出现在了这场舞会中。
六十六岁的麦克阿瑟长期独居,内心空虚。二十六岁的原节子正值青春年华,她无需刻意展现自己的吸引力,便轻易俘获了麦克阿瑟的心。
【三、美利坚“英雄”的陨落】
春夜美景醉人心,温柔乡里情意浓。麦克阿瑟与原节子共度时光,心情愉悦。原节子牢记任务,多次在枕边向麦克阿瑟进言。不久后,麦克阿瑟便致电总统杜鲁门,阐述了他对日本战后形势的新观点。
面对全球特别是中国的惊讶和困惑,麦克阿瑟决定不追究裕仁的责任,让他躲过了审判,继续保留天皇身份作为象征性元首。后来在推动日本民主化的过程中,虽然美国强制日本解除武装、拆分大企业并根除军国主义思想,却始终没有废除天皇制度。
虽然麦克阿瑟在二战中的实际表现与其盛名不符,让人觉得他有些名不副实,但要是觉得一位久经沙场、打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将军,会因为一个女人的影响就失去理智、做出荒唐事,这种想法也实在把麦克阿瑟看得太简单了。
说白了,麦克阿瑟不过是做了个顺水推舟的事。他原本可能真打算好好教训一下日本,可当他亲眼目睹了日本士兵和老百姓对天皇那种死心塌地的服从态度后,立马就改变了主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落下了帷幕,但全球局势又开始了新的洗牌。美国在战胜日本后,不得不面对一个日益强大的苏联。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立局面逐渐形成,这场新的较量已经不可避免。
杀掉天皇,然后与日本传统势力为敌,将整个国家推向对立面,这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明智的做法是借助天皇的影响力,让日本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在未来的局势中扮演前沿阵地的角色。这样一来,保留天皇制度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想通了这个道理,大家也就想开了,毕竟在政治场上,利益永远摆在第一位。
麦克阿瑟赦免了裕仁之后,自己几乎成了日本的“太上皇”,地位甚至超过了天皇。他牢牢掌握着日本的政治大权,在政坛上呼风唤雨,同时与原节子保持着亲密关系,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比当美国总统还要惬意得多。
历史验证了麦克阿瑟的预见,当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全面展开后,他们在东亚地区的较量日益白热化,这场博弈的高潮就是朝鲜战争的爆发。
几十年前,日本和俄国为争夺朝鲜半岛大打出手。如今,局势依旧紧张,但主角已经换了人。麦克阿瑟万万没料到,他会在东亚人手里再次吃瘪。
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联合国军连连失利,麦克阿瑟通过仁川登陆改变了战局,重新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这让他再次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不过话说回来,麦克阿瑟的名气里掺的水分,不比那种叫黑布林的大李子少。
在仁川登陆行动中,美军投入了七万兵力,并获得了强大的海上和空中火力支援。相比之下,朝鲜人民军仅有约两千名士兵参战,他们既没有重型武器,也得不到任何海空力量的协助。
这就好比游戏高手跑到新手区虐菜,完全算不上什么指挥才能。用李云龙的话说:“这种仗要是打不赢,干脆回家带孩子算了!”结果呢,一直做着名将美梦的麦克阿瑟,碰到彭老总带领的志愿军后,立刻现了原形,被打得灰头土脸。
美军接连失利,杜鲁门和麦克阿瑟之间的分歧日益加深,麦克阿瑟甚至公开与杜鲁门唱反调。最终,杜鲁门以麦克阿瑟“没有完全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为理由,撤销了他的最高司令官职位。
没过多久,麦克阿瑟就结束了他六年的日本生活,启程返回美国。令人心寒的是,临走前他居然对原节子不闻不问,连最后一面都没见,更别提说声再见了。这充分说明,在麦克阿瑟心中,原节子不过是个可以随意丢弃的物件,从未真正重视过她。
麦克阿瑟回到国内,丝毫没有为战败感到内疚或丢脸,反而大张旗鼓地发表演说,还留下了那句广为流传的话:“老战士永远不会消失,他们只是慢慢淡出。”
麦克阿瑟讲出这话,听起来特别讽刺。要知道,当年在华盛顿惨案里,就是他下令用坦克碾压那些争取权益的一战老兵。所以他那句名言被人改成了:“老兵不会死,他们只是用来给坦克履带打润滑油的。”
1964年,84岁的麦克阿瑟因胆结石离世。作为美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五星上将,他的一生引发了诸多不同的评价和讨论。
作为志愿军副司令,韩先楚曾这样评价他的老对手麦克阿瑟:"如果他是我的部下,我肯定要枪毙他,就连一个连长都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这句毫不留情的话,或许最能说明麦克阿瑟的军事才能究竟如何。
麦克阿瑟抛弃的原节子,后来还是回到了电影圈。在那儿,她结识了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两人关系非常密切,经常来往。
然而,令当时的人们感到意外的是,原节子最终没有成为小津安二郎的妻子。她在1952年之后逐渐减少了在影坛的活动,到1963年便彻底从公众视野中隐退,不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
原节子一生都住在镰仓,从未结婚。2015年,她以95岁高龄在神奈川去世。
原节子为什么一辈子没结婚,外面流传着各种说法,但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这件事跟麦克阿瑟一点关系都没有。
【结语】
时代的巨浪打在小人物身上,往往就成了无法承受的重担。对于原节子来说,她不过是天皇手中的一枚棋子,命运如何自然不言而喻。说到底,把天皇逃避罪责的锅扣在她头上也不合适,毕竟她起到的作用实在有限。
这种局面本质上是美国全球布局的一手棋,只不过让麦克阿瑟趁机享受了几年独揽大权的快活日子。说到麦克阿瑟这位被过分吹捧的将领,无论是带兵打仗的本事还是为人处世,他的水平都差得太远了。
来源:眾說烽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