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伟,男,汉族,1976年3月生,宁夏中宁人,200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7月参加工作,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系有色冶金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学学士学位。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主持全面工作,统筹推进全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赋能高
王伟,男,汉族,1976年3月生,宁夏中宁人,200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7月参加工作,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系有色冶金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学学士学位。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主持全面工作,统筹推进全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
一、教育背景
◦ 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冶金系有色冶金专业本科(1995-1999年)
◦ 工学学士学位,系统掌握冶金工程与材料科学理论
二、政府工作经历
1999-2015年
基层历练与产业管理:
• 1999-2009年 任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分厂技术员至厂长
◦ 推动钽铌材料生产工艺革新,主导研发高纯钽靶材填补国内空白
◦ 2008年创建全区首个非公企业"党员先锋岗"制度,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2009-2015年 历任共青团宁夏区委副书记、书记
◦ 实施"青创贷"计划,累计发放青年创业贷款超12亿元
◦ 建立宁夏青年科技人才库,培育国家级创新创业团队17个
2015-2021年
地方主政与综合施政:
• 2015-2018年 任中卫市委常委、副市长
◦ 推动中卫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引进亚马逊AWS等数据中心项目
◦ 2016年挂职中国铁路总公司改革与法律部副主任,参与中欧班列运营协调
• 2020-2021年 任吴忠市委副书记、同心县委书记(正厅级)
◦ 实施"闽宁协作+科技扶贫"模式,建成光伏农业产业园12个
◦ 创新"党建+科技特派员"机制,带动全县枸杞产业产值增长45%
2021-2024年
地市主政与跨域治理:
• 2021-2024年 任石嘴山市委副书记、市长
◦ 推动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培育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
◦ 2023年实施"科技强市"三年行动,R&D投入强度提升至2.1%
2024年至今
省级科技统筹:
• 2024年12月 任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启动"科技兴宁2030"计划
◦ 推动建立"厅市会商"机制,与5个地级市签订科技创新合作协议
三、现任职务履职重点(2025年)
1. 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 与宁夏国投集团共建2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重点支持新材料、生物医药领域
• 推动建立科技型企业"白名单"制度,年度授信额度突破50亿元
2. 农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 建设枸杞、葡萄酒等6大特色产业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 联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开展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枸杞采收机械化率提升至65%
3. 东西部科技协作突破
• 深化与北京、江苏科技合作,共建"闽宁科技协作示范区"
• 推动建立"飞地实验室"3个,柔性引进东部高端人才团队21个
4. 创新生态体系构建
• 修订《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试点科研人员"技术入股+离岗创业"
• 建设"宁夏科技大脑"数字化平台,归集全区3.2万家科技型企业数据
四、分管领域与重点工作
作为厅长,统筹全局工作:
1. 战略规划处:编制《宁夏"十五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2. 成果转化处:建设西部科技大市场,年度技术交易额突破150亿元
3. 区域创新处:推进沿黄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4. 农村科技处:实施"六特"产业科技支撑工程
五、工作特点与成效
1. 产业技术攻坚能力突出
• 在东方钽业期间攻克高纯金属材料制备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 推动石嘴山建设钽铌铍新材料产业基地,产值突破300亿元
2. 科技管理创新实践丰富
• 建立"科技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2024年项目验收通过率提升至92%
• 在吴忠试点"科技+金融+产业"模式,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67%
3. 区域协同发展成效显著
• 协调建设"乌贺廊道"科技创新带,联合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项
• 推动建立宁东-鄂尔多斯能源化工科技合作示范区
4. 风险防控体系完善
• 制定《宁夏科技计划项目负面清单》,明确12项禁止类科研行为
• 建立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覆盖全区高校、科研院所
六、社会评价与工作亮点
• 政策创新:2024年推动的"科技特派员服务标准化建设"获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
• 区域突破:协调建设"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宁夏分中心,技术出口额增长38%
• 民生改善:通过科技手段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惠及82万山区群众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新华网及公开报道。)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