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点开一个格子,调整汉字的字形直到符合标准,存储,让它成为屏幕上黑字的一格,然后重复这个过程——实际上,事情可以更简单一些——步骤常从独体字开始,这些字只有单个形体,可作为构成其他汉字的部件:你完成了一个“马”字,可以在以“马”为偏旁的汉字中复制这个部件。
双击屏幕上那个白底绿色的图标,界面是密密麻麻的矩形列阵,每格一个汉字或者符号,灰色代表未被编辑,黑色意味着已部份完成。
在这里,“完成”指一个汉字或符号,在造型上按同样的美学风格以及统一的规则被设计过。
你点开一个格子,调整汉字的字形直到符合标准,存储,让它成为屏幕上黑字的一格,然后重复这个过程——实际上,事情可以更简单一些——步骤常从独体字开始,这些字只有单个形体,可作为构成其他汉字的部件:你完成了一个“马”字,可以在以“马”为偏旁的汉字中复制这个部件。
现在,厉致谦那台银色的Macbook上,这个制造字体的软件界面打开着,整个屏幕的格子都被黑色的字填满。文件名称是“RVS-Basic”。当成千上万个字符被“完成”时,一款字体就完成了。“RVS-Basic”是一款已被“完成”的字体。
在这里,“成千上万”不是虚指,也不是随机的选择。
你了解字体设计,你一定知道一个特定数字——“6763”。1980年,中国发布了第一个汉字编码标准“GB2312” ,全称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此标准于次年五月实施。“6763”是其收录的汉字数目,也是制作一款中文字体时需要完成的基本汉字字符数目。
数量满足使用需求,是“字体”与“美术字”或“书法”等概念的本质区别。随着语言发展,过去不常用的汉字会变成时下的流行,44年前的标准沿用至今,不再满足使用需求。这台银色的Macbook屏幕左侧列有多个可选字表:通用规范一至三级、台湾常用国字标准、香港常用汉字、Unicode基本、部首/笔画/符号……一个汉字在不同标准里的写法不同,至少有7种:大陆标准、香港标准、台湾标准、韩国标准、朝鲜标准、越南标准以及从古至今的各种异体字形。这意味着,只要造字者愿意,一款字体中的字可以一直造下去,数量的极值无法统计。
“RVS-Basic”的中文名叫“基本美术体”,如今包含汉字在内的总字符数量超过一万三千个。2016年,厉致谦了解到这款叫作“Glyphs”的软件(由德国人Georg Seifert开发的软件,已经是当下字体设计领域最主流的生产力工具)开始,八年里,他共计完成了“一款半”中文字体。基本美术体就是那个“一款”。
*
厉致谦,基本美术体,是一款逆反差风格字体。汉字部分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从民国时期开始的“美术字”和清代的书法“漆书”。受到西洋与东洋手绘字的影响,中国的美术字中也常见反转惯常笔画粗细规则的作品。其文字造型简单,故称为“基本”。
你开始关心字体设计,你进入了世界新的一隅——公共生活里熟视无睹又不必可少的那部分;设计中最基础的、核心的那部分。有人把“Graphic Design”从平面设计再译为传意设计或视觉传达,时代中对平面设计共识在改变,信息越来越被强调。文字直接传达信息,字体也随之变成核心元素。
2024年春末的下午,上海永康路,我在一间狭小凌乱的工作室里,见到了这位在字体设计领域相当重要的人物——厉致谦。圆桌边摆着一个猫砂盆——和他们共享这个房间的还有他收养的流浪小猫。我们坐在桌旁,在猫尿味里对着屏幕上的这些字,厉致谦试图帮我搞懂世界的这一隅。
*
“什么是‘一码多字’?”,国际字符编码标准Unicode为每一个字符分配了一个唯一的数字代码,成为文字信息化的基础。
设计的思路通常是抽象的,而规则可以相当精密。基本美术体的设计灵感来自清代的书法“漆书”和民国时期开始的“美术字”,将美学风格落实为可量化标准的规则如下:
——这是一款逆反差风格的字体:它反转了常见字体“横细竖粗”的规则,横向笔画粗,竖向笔画细,形成独特的表现张力。
——它不是方块字:有别于把汉字塞进同样大小的方块中的中文印刷字体,字体中的拉丁字母、数字和汉字的宽度都是不统一的。
——它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有字偶间距的汉字字体:一行文字中,笔画多的汉字和笔画少的汉字排列在一起,包裹汉字的等宽方块让汉字看起来反而间距有松有紧。字偶间距是为了实现字间距在视觉上的均匀,而所有汉字上下与左右的边距也经过特别设定。铅字时代,西文字体会把两个常用字母组合做成一个铅块;数码时代,所有专业的西文字体都会添加字偶间距。这在中文字体中前所未有。
——一行汉字文本,如果想让阅读有所重点,可以把字加粗,或者应用不同颜色。使用基本美术体,则可以把字拉宽,让你读得更慢一点,或者把字拉窄,读得快一些,阅读有了节奏感。
——所有汉字随着横向笔画数量的增加而长高。
——越靠近水平中轴线的横笔越细,水平轴线下的横笔比之上的粗一些,横向笔画上下间距相等;所有竖向笔画保持相同宽度,最小间距不小于笔画粗度的七分之五。
……
这是数码时代的造字方式。但八年完成“一款半”字体的原因不是“精密”。他做的事情不仅造字,他这样介绍自己:“以字体为原点的研究、写作、翻译、策划与实践者。《西文字体的故事》作者,《西文书法的艺术》与《别用Futura》联合译者。TheType作者,“上海活字”综合研究计划发起人,字体主题深度旅行TypeTour发起人,3type联合创始人。上海美术学院字体研究室特聘研究员。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外聘讲师。”
*
厉致谦
厉致谦形容自己高中时期就“有点抱负”,想在某个领域有所作为,让社会变得更好。
第一次体现抱负的重大抉择是高考时,他从初中起学习美术来自妈妈的建议,初衷是为了多一个兴趣爱好,也由此爱上了艺术。他文化课好,高考分数可以进复旦,但自己选了有设计专业的同济大学,因为他认为设计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同济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内,厉致谦又选了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做的房子使用价值只在建筑内,那时他对全球化有美好的想象,觉得设计出的产品在地球的任何角落都能买到。艺术设计分三个方向,据说按高考成绩划分,他进了分数最高那批人进的工业设计班。
毕业之后吃饭排第二——在家啃老好像也饿不死,厉致谦想做“真的工业设计”。那个时代,课堂作业是用平面软件画手机或者微波炉的效果图;很多产品快速迭代,“里面是一样的,面板按钮从左边换到右边”。厉致谦想要的“真的工业设计”是以从用户习惯出发,从内到外的创新,而不是设计外观。
2006年大学毕业至今厉致谦只上过一年班,尝试过各种设计工作,干过两年设计教育:上海工艺美校跟瑞典国立艺术设计学校合作的一个教育项目,他做助教和翻译。因为做“真的工业设计”的机会迷茫,又因为发现自己的满足不仅仅在“工业设计”,而在“创造性解决问题”。
*
厉致谦、朱琺,《麦字三亖》,本辑正文选三十三个字,十一字为一组。十一是“麥”字的笔画数;11也像是植株罗列之状;十一还可以合文写作“土”,麥之扎根于孳生的基础;还可以写作“士”——可以看作是“麦”头上的部分。
*
厉致谦、朱琺,《数米》数一数,我们在书中逐页呈现了八十八个带有米形构件的汉字,涵盖米部的基本字,搜罗作为汉字部件“米”的各种可能性,尽可能多地发掘那难以计数的含有米的汉字的特殊意味;标其音、释其义,列词为证,并标有unicode码 。
厉致谦开始关心字体的时间可以追溯到相当早:大学毕业那年暑假,他帮系主任为一本叫《大设计》的杂志排版。图文都是既定的,排版的网格也定好了,他能做的好像只有“选几个字体”。他花了很多时间浏览苹果电脑里的字体,有些字体文件夹中有几十个字体文件,有些可能只有两个。“多的肯定是厉害的,为什么那么厉害?”他去研究了一下。
“字体”逐渐成为一个明确的方向。30岁那年,厉致谦编辑了自己梳理的西方字体设计历史,出版了图书《西文字体的故事》。
厉致谦点开一张照片,屏幕上10个人分成两排,簇拥着前排正中的老先生。厉致谦坐在老先生身边,照片上他年轻,头发微卷,穿一件浅灰细条的套头毛衣。照片拍得很随意,大家的表情却都带着些郑重。
照片拍摄于2010年2月28日,那天是元宵节,豆瓣“字体交换与鉴赏小组”(后更名为“字体交流与鉴赏”小组)的成员组织聚会。厉致谦是小组的发起人,这是一个上海的字体爱好者小圈子,春节聚会算惯例。这年他们约在上海浦东,场地是小组成员应永会上班的广告公司——照片里他就站在老先生身后,留斜刘海,穿一件浅灰的条纹毛衣。
老先生是自己来的,拖了一个老年人的购物推车,在场的人没一个认识他。推车一打开,里边全是字体手稿,所有人都震惊了。他自我介绍叫陈其瑞,是中国第一代字体设计师,他在网上看见了小组的讨论,手机和电脑的运用不熟练,不知道怎么注册发言,直接来了线下活动。
这天对所有在场的人都意义重大。
此前,关于字体设计,小圈子里大家对西方的字体设计与历史都有所了解,但是中国的字体设计历史反而是空白。
厉致谦把上世纪90年代看做中国字体设计的一个低谷期。计算机时代到来,是“字体”的一次重大变革,从铅字变成电脑里的字,出现过相当多的字体公司。最终市场由两家主导:北大新技术公司(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前身)旗下的方正字库——主导者是北大的王选教授,1974年8月,周恩来布置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他是“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的主持者;以及目前国内最大的商业化字体服务商之一,成立于1993年9月的汉仪股份。
那个时代字体市场火爆,却是创作和设计的低潮期。当时流行的字体,如琥珀体、综艺体、圆体等等,多是把港台字体做了简体化。“字体设计公司做的不是设计,而是转录。”
*
左图:厉致谦收藏的各种“字体样本”
右图:⺠国时期华丰印刷铸字所出版的《各种中文铭字样本》
他们这批人,关于字体的“成长”是自发的,其中两个重要节点,厉致谦都是参与者:
重要的时代记忆之一是网站Type is Beautiful(后于网站成立10周年时更名为The Type),2006年,厉致谦在自己的博客上连载研究西文字体的笔记,随后受邀加入。那时中文互联网上相关资料匮乏,网站从一个博客开始,成为重要的字体排印相关资料的汇集地,影响了一代人。
同一年,纪录片《Helvetica》上映,在这款字体诞生50周年时讲述了它的故事。影片采访了几代欧美平面设计师,呈现不同观点。厉致谦认为这是一部打开中国人字体视野的影片。他吃惊于一款字体居然可以跟历史上那么多事件、文化、技术绑定,又有这么多品牌依旧在使用。他与另外4个朋友一起翻译了字幕,在不同城市、年份与场合举办了数次放映。
这批人的成长中,关于中国字体设计的历史是断代的。“很多人把字体设计和书法的历史搞混了”,他说,方块字并不是汉字本来的面貌。汉字在书法中是灵活的,形状并不统一,字和字之间有连贯的笔意,相比印刷字体也更富有变化。富有变化,可以成为艺术品的书法字,却没有办法制作成铅字进行排印,因此不是字体。清朝末年,传教士把铅字制造与排版的技术带到中国,为了同时适配横排与竖排,汉字被塞进了方块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
厉致谦、朱琺,《石的二倍体》,集字释字字体设计研究
民国时期,上海是中国的印刷中心,商务印刷馆、中华书局等出版社、报社等使用的铅字,其中的宋体和黑体都从日本进口或者改刻。上海当时有全国最多的铸字厂,开发的字体风格主要是楷体和仿宋,由书法家书写或刻字工人直接篆刻的,其中并没有设计师的参与。
中国字体设计历史相当短暂,直到1960年代才开始。当陈其瑞出现在厉致谦、应永会等年轻一代字体爱好者面前,掏出当年的手稿,厉致谦记得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每个在场的人都很激动。
1960年,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成立字体研究室。陈其瑞1943年出生,1961年进字体室的时候只有18岁。陈其瑞一参加工作就跟着前辈们参与了《辞海》专用字体的黑体一号的设计,见证了中国人设计的第一套宋体和黑体的诞生。
那个年代每设计一个字都靠手工操作:打铅笔稿、划线、勾描、填墨、描白……多人分工,流水作业。设计出来再交由字模厂雕刻铜模,铸成铅字。
《辞海》正文以《人民日报》所用的日本字体“秀英体”为蓝本设计,耗时两年,是国家简化字标准化的第一版印刷宋体字。
*
左右滑动查看厉致谦收藏品,上下滑动查看图说
第一页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图一:《福州林炎藩印务局》铸字部出品花边铅字样本
图二:1958年出版的《⻘海日报印刷厂各种字体花边样本》
图三:厉致谦收藏的照排字模板,照相排字机 (Photocomposing machine)简称照排机,是采用照相的方法来排文字版的一种机器。它是由光源照相机构、透明字版和选字装置等部件所组成。
图四:湖北丹江文字五零六厂出版的《字模与铅字》
图五:上海字模具一厂出版的《⻄文字样》
图六:1953年河南省营第一印刷厂出版的《插图、花边、字体样本》
图七: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怎样写好美术字》
图八:《铜模字体样本》内的“三号黑体”编排示例
图九:厉致谦收藏的“中华印刷厂纸型”
第二页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图一:1958年出版的《⻘海日报印刷厂各种字体花边样本》
图二:中国印刷物资公司编印的《科技符号字模》
图三:上海华丰印刷铸字厂出版的《铜模字体样本》
图四:厉致谦收藏的《华⻄铸字所样本》
图五:《华丰印刷铸字所 油墨样本》
图六:《华丰印刷铸字所 油墨样本》上红墨
图七:《华丰印刷铸字所 油墨样本》五册红墨
图八:《华丰印刷铸字所 油墨样本》品蓝墨
图九:《华丰印刷铸字所 油墨样本》草绿墨
陈其瑞特别热情,带着厉致谦采访了很多那一代中国字体设计师。厉致谦觉得他有点像从历史中伸出的手指,把他们那一代和自己这一代连起来了。他可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看到当时技术和思考的局限性。手工画字时代,1个人1天画大约4个字,今天的他一天可以在电脑软件里画200个字;手工画的格子坐标不精确,格子数量有限,电脑里每个节点都有明确的坐标,长度、角度、灰度全都可以精确测量……
他这代人从研究到“造字”经历了转变时间。当年在网站Type is Beautiful上,都是关于“字体排印”的文章——它的意思是,如何把字组织起来,呈现为“印”的过程。了解到Glyphs这款软件之前,厉致谦所知道的被用来“画字”的软件包括:illustrator、indesign、coreldraw、flash……绘图软件能画出字形,却不能将它们变成可以排版的字体文件。Glyphs除了绘制字形的界面,还有字体工程的部分。通过将这款软件引入中国,在字体市场中为独立字体设计师打开了生存空间。
*
厉致谦,光啟明朝体,提取明代雕版风骨,揉入楷书秀美笔意,回归汉字原本的宽度与高度比例,创新的多文种字体。
现在,大的字体公司会定期举办设计比赛,签约得奖的设计方案。生产流程是制造少量汉字后进行评估,校正风格,设计偏旁部首和组装规则,拼装、质检、修改。字体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每个字都是人工做出来的。厉致谦造字也是劳动密集型——一个人的劳动密集。
区别在于造字的目的:厉致谦的另外“半款”字体叫光启明朝体,原本是为上海天文馆古代天文巡展做的标题字,灵感来自明朝徐光启监修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
截止这天下午,这款字体已经“完成”了18,499个汉字——数量惊人,但是距离“GB2312” 的6763字还差895个字。之所以称为“半款”,因为它的目标不只是满足中国人的日常使用需求,厉致谦一边设计一边查字典,他想把在GB2312中出现的偏旁部首所映射的汉字全都做完,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数据库。
14年来,应永会变化不大。照片上的青年头发剃短,穿了格子衬衫,身形没什么变化。这天宁波中雨,东钱湖边有一家叫白鱼咖啡饮食店的地方,沿着湖边走过去,湿淋淋的树和草簇拥着不多的几间房。这是应永会朋友的店,见面之前,他已经帮人写好了店招,正晾在墙边:一块小木板上“白”和“鱼”两个字挨得很近,白字窄瘦,用的是偏旁的写法。
他初见陌生人有点木讷,掏出笔记本打开,界面一样排满汉字。应永会不说“字体”,说“字库”。他挺在乎用词的区分:字库是可以排版设计用的工具,由字聚集的仓库。美术字、书法都可称为“体”,也可称之为字形。
*
应永会
应永会是另一个相当重要的独立字体设计师。如果说厉致谦代表电脑时代字体设计理性的极值,应永会是另一种极值。他造字的方式跟传统典籍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刻”,区别在于他的工具是电脑。
应永会造字不用偏旁部首组装。一套字库中,书写方式有很多种变化。一个字呈现的样子由他当时的感觉决定,有时候看到书上的一种写法很有趣,就把它录入其中。
打开一套叫“浙江民间书刻体”的字,他展示自己刻意保留的瑕疵:笔画有粗有细,一个字体没有统一的部件。他也做了一些实验性的尝试,比如参考元代通俗小说的书写方式(把草书变成雕版字体),一个“门”字,有普通造型的,也有融合了草书造型的连笔,把它当做异体字的一种选择收录——这套字追求的是统一中有变化。
*
应永会,浙江民间书刻体,是一款古典字体类型,也是应永会设计的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电脑活字字体,2007年也是中国刚开始出现独立字体设计师的时期。
从2006年开始尝试做字库,他目前已经完成了5套:浙江民间书刻体、汲古书体、浙风宋朝、博州小楷..….另有一套帮客户定制的,不算在内。浙江省瑞安市东源村至今传承着传统木活字印刷术,刻字的师傅70多岁,刻了4000多个字,他把这套字扩展到14,775个,做成了名为“东源木活字”的字库。
美术字、书法都可以复刻、补齐成为字库。“复刻”是保留原有的书写风格再创作,“设计”就发生在这个过程里。
造一个字,他先把古籍上的文字抠图、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调整成矢量字后放进字库,和其他字排在一起看效果,再次调整。补齐文字需要手写,他不用触控板,在草稿纸上画一个正方形,用铅笔描出笔画,用手机拍下来传进电脑,重复这个过程。
人是字的尺度。经典字体“Caslon”有几百年历史,从铅字到了电脑时代,现在每家字体公司都会复刻自己的Caslon,设计师不同做出来的字形也有差别。应永会的一款字,以南宋临安府的雕版印本为母本,欣喜堂也复刻了一款,两套字虽参考同一个版本,但最后做出来的字却完全不同。应永会的字形偏瘦,欣喜堂的版本偏柔、笔画粗。
*
应永会收藏品,上下滑动查看图说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图一:上世纪50年代的上海市淮海中学学生证, 应用篆书⻛圆体美术字
图二:⺠国时期的大发绒线公司包装袋,主要文字为装饰美术字
图三:上世纪60年代,最早的上海白猫合成洗衣粉,文字为行书品牌加上黑宋体。
图四: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上海市人⺠法院封条,雕版⻛文字造型,这种压扁的文字造型在清代官方使用最多,⺠国时期也十分常⻅。
图五:1955年在南京举行的“捷克斯洛伐克;造型艺术展览会”印刷物,其中“捷克斯洛伐克”小字美术字很有⺠国遗⻛,“造型艺术展览会”是反差宋体美术字。
图六: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乒乓球包装盒
图七: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手绘花边美术字稿
图八: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手写单据
图九:⺠国时期出版的《美商恒信洋行永字保晒霖》装饰美术字
应永会造的字,字形都从古籍中来。他小时候学过书法,看到过一个产品的包装纸上有影印的古籍,他觉得这种字体挺好看,一直记着。
2003年前后,他开始关注日本字体,看到了欣喜堂的“龙爪”和“金陵”两款字,是以中国古籍为基础复刻成现代字体——雕版印刷的字体风格在明代中后期成型。宋代主要有三大雕版中心,浙江临安府的字,造型比较硬朗,中宫紧凑;四川地区的字笔画比较粗宽偏颜体,福建地区则偏柳体造型。“龙爪”复刻的就是四川地区的雕版汉字。
欣喜堂的创始人今田欣一是一个人做字库的。应永会的记忆里,当时国内就方正和汉仪两家大公司,几乎没有独立设计师。这对他的冲击挺大。他觉得自己也能做,一辈子做一套字也就够了。
*左右滑动
图一:应永会,博州小楷,2007年推出第一版,2016年开始第二版的设计,2021年陆续开始第三版设计。这套小楷字体最大的特点是楷书中带有一些行草书的笔意,最大程度体现书法感的风貌。
图二:应永会,汲古书体,汲取明代刻本精华,泛览群书、消化灵感,塑造了蕴含刀法笔法的古典明体。
图三:应永会,明楷体,应永会想要结合明朝体和楷体韵味的一种尝试。
图四:应永会,浙风宋朝,2018年关于龙泉青瓷的一个项目让应永会获得机会整理宋朝字体风格的字体,浙风字型清瘦带风骨,该字体参考宋代临安陈宅经籍铺的印本。
那时应永会20出头,从杭州“比较烂的”学校读完设计专业后,在上海上班,做平面设计。小时候他对美术感兴趣,朦胧状态下觉得艺术和设计之间,设计比较适合自己,一方面设计、广告也跟艺术有关,都是创造美的东西,一方面社会需要这个东西。上班之后,书籍、画册、房地产宣传手册都做过,他判断自己的性格做平面设计没有出路——他的理想状态,要做设计就一定要做得很好,至少在圈子内有名气。
应永会形容自己的性格沉闷、安静,非常专注。他上网查资料研究字体怎么做,从拉丁字母开始尝试。到2007年,他在福州路的上海古籍书店淘到了一本民国时期古籍的影印版,决定以它为蓝本复刻字体。他平常上班,到周末就做几个字,一年下来造了几百个字,后来发现做不下去了,只能暂停。
*左右滑动查看应永会收藏品,上下滑动查看图说
第一页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图一:⻄北工学院记分簿,“记分簿”三字为传统的雕版⻛格的美术字
图二:地方国营苏州国际照相,1960年代照相馆流行的圆体行书美术字
图三:1970年代的航海信号卡,这个卡片的特点是使用了“二简字”
图四:1950年代的蜜蜂牌琴弦;1970年代的红星牌琴弦
图五:大德五彩油墨厂股份有限公司《五彩油墨样本》内⻚玫瑰红墨
图六:大德五彩油墨厂股份有限公司《五彩油墨样本》,标题为传统隶书体
图七:上世纪50至60年代上海科发药厂药品标签
图八:1965年出版的《故事会》
图九:糖果袋子,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产物;这个时期美术字比较单一,还流行用行楷书法来进行包装设计。
第二页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图一: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人体生态节律表
图二:⺠国30年代的袖珍《英语商业常用短句》,上海群益书社印行,应用装饰⻛格的美术字造型
图三:1960年代的“宇宙365型单连可变电容器”,花体汉字美术字设计
图四:应永会收藏的⺠国时期儿童识字小册子,图册内一个字配一副图,应用传统楷体字
图五:应永会收藏的⺠国时期儿童识字小册子
图六: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作文簿,字体为黑宋体造型,黑宋体也被称为老宋体美术字,从60年代开始流行在社会各个⻆落。
图七: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作文簿内⻚
图八:上世纪60年代的练习簿,单纯的线描插画
图九:上世纪60年代的练习簿,“练习簿”三字为单线硬笔花体字
雕版印刷从宋代开始普及,把字一个一个刻在整块木板上。这意味着,字之间的间距和排布是固定的,适配固有内容。这本古籍是雕版印刷,墨水不均匀,字有的粗有的细,字形有长有短。他完全忠于原稿,造型偏长的字放到正方形的框里特别细瘦,笔画少的字又特别粗,排在一起特奇怪。他一开始经验不足,解决不了设计好的字在排版上的问题。
第二次尝试顺利很多,日本东洋文库有一套开源的中国古代典籍,书是清代的,字均匀正方。他用这个复刻了一套字,转换了思路,“复刻”不是照搬原稿,字做得很顺利。2010年前后,他把第一次尝试造的几百个字发到了微博上,很多人觉得有意思,应永会又开始重新做,这套字就是后来的浙江民间书刻体。
应永会没有工作室,一个人一台电脑,他可以到处工作。做字体的收入之外,他偶尔也做平面设计和画插画的工作,勉强能养活自己。厉致谦的工作室代理了Glyphs在中国的销售,也开设线上和线下的字体设计课程,这些收入来源刚够生活和维持工作室的运转。
应永会觉得当下的环境比以前好了很多,他能靠字体养家糊口,市场上也存在很多小微的字体设计公司——大部分人是凭着一腔热情在做。厉致谦也觉得行业本身在变好:国内字体设计环境最大的变化是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字体设计软件的普及让更多的独立设计师和小工作室能够出现,“字体热”的影响也很大。
*
应永会在宁波工作实践参与其中,NB9展是由18家设计工作室共同参与的平面设计展览。“NB9”的“9”有着双重含义,一是指宁波9家设计工作室,二是指来自全国9个城市的9个优秀的设计团队。
*
2011年匡威“帆布外”之北京户外字体展
关于10年前的“字体热”,应永会的记忆更多是个体的。那时的媒体采访很多,他参加了好多活动,在北京的胡同里用自己的字体创作作品,被匡威拍成纪录片;参加成都双年展的设计单元,把字印在输液袋上组成红白蓝三个方阵,代表字由心证;爱彼迎的装置展上用他的汲古书体做了中文logo……他的感觉是字体热不仅是在字体爱好者和设计的小圈子内,而是作为一种文化浪潮,发生在整个文化环境。厉致谦把这看做启蒙,他认为字体热让更多设计师知道了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他们在同一领域创造价值,但关注的东西不同。一个行当里,既有厉致谦又有应永会,这很重要。
*
应永会关于“上海”的作品和众多字体设计师(包括厉致谦)一起展出
厉致谦想做的不只是做字,他想去改变生态环境,需要做很多设计之外的事情:“为什么我当时觉得可以在这当中有所作为?很多人觉得(字体领域)是已经很烂的东西,但在我看来,它是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字体设计吸引他的地方是对其本质的不断探寻。2017年他成立了工作室“3type”,中文名叫三言。初衷是教大家使用专业的软件设计字体。三是多的意思,他想做多语言的字体公司,中国人不能只会设计汉字,只使用中文字体。2022年,他启动了“中文字体解密组计划”,研究中文字体的设计规则,对9000多个汉字打标签,做数据分析。他还发起了“隐字探寻”,寻访拍摄到的字,搜集来不一定为了应用,很重要是对过去的了解,让你知道自己在哪个历史坐标上。
*
厉致谦,基本美术体,海报插图
“所有设计都是再设计,设计不可能无中生有,它一定是你受到了某种影响,潜移默化地发生了作用。只有你更有意识地知道自己在哪里,你才能真正自主地去设计。你的设计在历史的时间线中扎根越深,它才能够有越久的生命力。”
应永会说自己没有使命感。他就做自己喜欢的字,不用去管别人的声音。他没想完全继承过去的东西,那也不可能了。他说:“潮流是不断的炒冷饭,以前的东西重新复活,加上当代概念又变成了新的东西。”他希望以前断掉的东西能重新被补上,让它再现代化。
*左右滑动
厉致谦与应永会收藏品
来源:卷宗Wall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