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的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这一全球性健康纪念日的设立旨在呼吁公众关注痛风这一代谢性疾病,并推动科学防治。2025年痛风日的主题为“数字改变痛风”,将现代科技与疾病管理深度融合。
▶本文为《防治风湿 护卫健康》专栏第70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
每年的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这一全球性健康纪念日的设立旨在呼吁公众关注痛风这一代谢性疾病,并推动科学防治。2025年痛风日的主题为“数字改变痛风”,将现代科技与疾病管理深度融合。
世界痛风日的由来
世界痛风日由国际医学组织与患者协会共同倡导设立,旨在提高公众对痛风发病率持续上升趋势的关注。随着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全球痛风患者已超过1亿人,且呈现年轻化趋势。选择4月20日作为痛风日,源于血尿酸检测的临界值——420μmol/L(微摩尔/升)。当人体血尿酸浓度超过这一数值(男性正常值上限),尿酸盐结晶可能在关节沉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这一数字与日期“4月20日”形成巧妙的数字呼应,成为公众记忆与信息传播的关键连接点。
痛风防治需关注的五大核心问题
高尿酸血症的隐匿危害
痛风仅为表现,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导致肾结石、慢性肾病,并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对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定期监测是非常有必要的。
饮食与生活方式的双刃剑
高嘌呤饮食(动物内脏、浓肉汤、酒精、海鲜(如贝类、沙丁鱼))是导致高尿酸水平升高的因素之一,但单纯忌口,血尿酸水平仅能降低约10%。因此,需结合药物干预和运动管理策略以实现更为有效的血尿酸控制。
急性发作与慢性损伤的平衡
急性期以抗炎镇痛为主(如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在慢性期损伤阶段,需长期实施降尿酸治疗方案(如别嘌醇、非布司他),治疗过程中,应避免擅自行停药,防止病情反复发作。
并发症的早期筛查
痛风患者需定期进行肾功能、血糖、血压检测及关节影像学评估,以预防多系统损伤的发生。
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
慢性疼痛与饮食限制作为应激因素,易导致焦虑与抑郁情绪产生。患者需建立科学认知与社交支持网络,促进心理健康。
数字技术如何革新痛风管理?
2025年“数字改变痛风”主题聚焦科技赋能,借助数字化科技,实现痛风诊疗的新途径。
智能穿戴设备:尿酸监测的日常化
新型便携式尿酸检测仪(如指尖血检测仪)与智能手表联动,实时进行对尿酸水平波动的追踪,对痛风急性发作风险进行预警。
AI辅助诊断与个性化治疗
基于大数据的AI模型,可分析患者基因、代谢特征及用药史,推荐精准用药方案(如非布司他与别嘌醇的适用人群筛选)。
数字化患者教育平台
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模拟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帮助患者对疾病的直观理解;在线营养计算器自动生成低嘌呤食谱,有效破解饮食管理方面的难题。
远程医疗与慢病管理平台
痛风慢病管理APP整合了咨询、复诊提醒、药物配送等多项功能,尤其为偏远地区患者提供便利。
大数据流行病学研究
通过大数据整合与分析,建立痛风病例数据库,助力临床医疗对地域、气候、饮食模式与发病率的精准分析,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科技点亮痛风防控的未来
从“谈痛风色变”到“与痛风和解”,数字技术科技赋能,重新定义痛风管理新模式。借助科技力量,将被动治疗转向主动健康管理,数字时代,让痛风防治更智慧、更人性化!
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中心义诊活动预告
为响应世界痛风日,引导全民关注痛风日,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中心将于2025年4月18日(周五)9:00-12:00在光华院区和滇池院区门诊大楼一楼举办“4·20痛风日”义诊咨询活动。此次义诊活动将就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的痛风、高尿酸血症诊治及日常饮食、运动健康等提供专业的指导,并讲解有关痛风的健康教育,中西医防治痛风的专业知识等,敬请广大患者朋友前来咨询就诊。
义诊时间:4月18日(周五)上午9:00-12:00
地点:云南省中医医院光华院区和滇池院区门诊大楼一楼
费用:义诊活动免费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