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笔!起诉“四川芬达”就是败笔,杨坤应该听一听王尔德这句话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2 08:31 1

摘要:有人会说,“我支持杨坤起诉,你也不看看,那两个叫‘四川芬达’的人,是怎么恶搞杨坤的,我要是杨坤,我也受不了!”

就因为一个叫“四川芬达”的网红,模仿自己,杨坤就起诉了他。

作为杨坤的粉丝,我实在是不敢苟同。

有人会说,“我支持杨坤起诉,你也不看看,那两个叫‘四川芬达’的人,是怎么恶搞杨坤的,我要是杨坤,我也受不了!”

持这种想法的人,不止一个吧?

这就对了,也正因为如此,杨坤才更没有必要起诉“四川芬达”——只要杨坤知道自己是一个有众多粉丝的人,他就没必要起诉。

为什么这么讲?

因为,很多时候,比起喜欢你的人,讨厌你的人才更重要。

为什么说有人讨厌你比有人喜欢你更重要呢?

因为,很多人虽然喜欢你,但他们是沉默的,只有看到你被批评、被诋毁的时候,他们才会站出来。

比如,2019年轰轰烈烈的“周杰伦粉丝打榜”事件,起因就是因为有人说周杰伦过气了,比不上当时的一线明星,“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有人买?”。

结果,周杰伦的粉丝就自发的组织起来,一天之内就把他的数据做到微博第一,一下超越了当时的顶流朱一龙、蔡徐坤,直接把微博干宕机了。

再比如,刀郎时隔多年复出之后,马上爆火,为什么?

除了他自己的作品过硬之外,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粉丝认为刀郎在过去很多年,一直遭到某些明星的打压和欺负。

所以,如果说“四川芬达”是杨坤的“小黑子”,以这俩小黑子为首的数百万的网友一起恶搞杨坤、甚至是讨厌杨坤,与之对应的,杨坤也会有一大批属于他自己的“小白子”支持他。

甚至可以说,黑他的人越多,他的讨论度就越大,他只要坚持做自己,自然会有很多人喜欢他。

某汽车品牌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网上一直被黑,但销量一直遥遥领先;汪峰也是个很好的例子,网上讨厌汪峰的人比比皆是,但他的演唱会,场场爆满。

我以前对杨坤都不怎么了解,直到2012年,《中国好声音》,网友们天天恶搞他,拿他的“32场演唱会”说事,我才认真去听他的歌,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成了他的粉丝,被他的嗓音、音乐才华所折服。

有阴就有阳,有红就有黑——任何一个公众人物,都应该深谙此道。

正如“毒舌教父”、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所言,“世上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议论更糟糕,那就是没有人议论你。”

如果杨坤想赢得更多人的喜欢,那他起诉四川芬达的做法,就算得上是彻头彻尾的败笔。

因为,如此一来,无论结果如何,他都费力不讨好。

官司赢了,“四川芬达”不再恶搞他、道歉、甚至是被封号,网友们对他的意见只会更大;官司输了呢,网友们对他的嘲讽只会更汹涌。

杨坤确实是糊涂了。

问题是,现年52岁、出道31年的杨坤,按理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以前没听说他起诉哪个模仿他的人,为啥偏偏就起诉了“四川芬达”呢?

是因为“四川芬达”模仿他?

不,二三十年来,模仿他的人多了去了。

因为“四川芬达”模仿、改编他的歌获利了,他心生嫉妒?

也不至于。

因为“四川芬达”对他的模仿非常低俗、严重扭曲了他的公众形象?

也不是,因为恶搞他的人实在太多了,甚至冤枉他、污蔑他的人,一直都络绎不绝,但他一直都没有争辩。

唯一的原因,就是“四川芬达”实在是太火了,这让杨坤非常担忧,他害怕他的歌迷、普通大众会被四川芬达带偏,害怕一想起杨坤,大家脑子里只有“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他们朝我扔粑粑,我拿粑粑做蛋挞……”

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判断?

因为在十多年前,杨坤就评价过网络神曲,他说网络神曲都是粗制滥造的、会让华语乐坛倒退15年,前几年他还说《惊雷》是音乐毒品、会把老百姓的审美带到岔道上去。

按照他这种对音乐、对人性的理解,他真的很有可能是担心“四川芬达”把老百姓带到沟里去。

然而,杨坤误解了网友,也高估了恶搞的破坏力。

网友并不傻,分得清好坏。

就像我写篇文章鼓励丈母娘不要彩礼——我写得再好、再有理有据,这样一篇文章就能改变老百姓的认知?

怎么可能!丈母娘该要彩礼的还是会要彩礼。

而且,喜欢“四川芬达”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讨厌杨坤,更不意味着人们就会觉得杨坤就是“四川芬达”所模仿的那个样子。

人们的听歌需求、情感需求是非常复杂的,事实上,一个人很可能既会听“他们朝我扔粑粑,我拿粑粑做蛋挞”,觉得很搞笑、很喜欢;同时也会被杨坤版本的“他们朝我扔泥巴,我拿泥巴种荷花”所感动。

这二者并不矛盾,甚至相辅相成。

“四川芬达”不会把老百姓带偏,杨坤本人也不会把老百姓纠正。

老百姓有自己的脑子、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看法。

音乐也好,恶搞、直播也罢,都是一种产品,产品好不好、有没有意思,是老百姓说了算。谁能让老百姓开心、让老百姓感动,老百姓就支持谁。

表面上看起来是你起诉了“四川芬达”,事实上是你认为老百姓不该喜欢“四川芬达”的恶搞、不应该觉得这种所谓低俗的东西有意思,这就站在老百姓的对立面、与老百姓为敌了。

这就是为什么起诉“四川芬达”,反而会让他们名声更响、涨粉更快的原因。

杨坤有一百种应对办法,比如跟“四川芬达”直播连线,或者默不作声,或者趁这种时候发新歌,甚至去模仿“四川芬达”……参与进来,娱乐大家,老百姓喜闻乐见,人人欢喜。

可惜他选择了损失最大的一种。

一个明星、一个网红要是纠结那些对他的负面评价,说明他还没把互联网玩明白。

一个人要是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说明他做人还没做明白。

来源:李弯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