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升级,“国产芯”突围窗口来了!五大方向重点梳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2 01:52 2

摘要:4月1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重磅通知:集成电路“原产地”将以“晶圆流片地”为准,根据海关规则调整进口申报流程。此举迅速在产业界引发热议,被认为是中美半导体关税摩擦背景下的重要信号。

在全球贸易摩擦暗流涌动之际,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正站上风口浪尖

4月1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重磅通知:集成电路“原产地”将以“晶圆流片地”为准,根据海关规则调整进口申报流程。此举迅速在产业界引发热议,被认为是中美半导体关税摩擦背景下的重要信号

市场普遍解读为:部分美系半导体产品的成本可能因此上涨,国产替代有望获得实质性推进机会。券商研判认为,中国大陆代工、设计等本地化环节将显著受益,产业链重构势在必行。

那么,在这一轮“关税博弈+技术突围”的背景下,哪些国产半导体细分领域最有希望实现加速成长?五大重点方向+龙头企业一次梳理清楚。

在智能驾驶与电动汽车加速普及背景下,车规级芯片(MCU、功率器件、传感器)需求旺盛。国产厂商在中低端领域已实现批量出货,高端芯片仍高度依赖进口。

唯捷创芯、杰华特、纳芯微、思瑞浦、圣邦股份、艾为电子、南芯科技、北斗星通、上海贝岭、翱捷科技等

在“自主可控”战略推动下,车规芯片生态正在加快完善,预计未来将在高可靠性MCU、IGBT、CIS传感器等环节率先突围

近年国产存储在NAND、DRAM、NOR Flash方向均有实质突破,但核心设备与专利仍受制于海外巨头,产业尚处技术爬坡阶段。

在“去美化”与关税反制的大背景下,国产存储厂商有望获得更多内需订单与资金支持,加速设备材料国产化进程。

国产MCU在家电、工控等中低端领域已具备稳定出货能力,但车规级、高性能、高安全MCU仍以欧美厂商为主

随着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AI终端爆发,国产MCU厂商将在技术耕耘+终端协同中加速向高端突破。

光刻设备与光刻胶是国产半导体链条中“最难啃的骨头”之一。当前中低端产品已实现部分量产,但EUV光刻胶与高端光刻设备技术壁垒极高

在政策扶持、产学研融合加快背景下,材料与设备国产替代进度显著提升,部分企业已实现晶圆厂验证,逐步缩小技术代差。

中芯国际、华虹等已在14nm及以上节点实现稳定量产,支撑大部分中低端需求;7nm工艺正处技术攻坚阶段。

受地缘与本土客户支持,国产代工产能正快速扩张,同时积极布局特色工艺(如电源、射频、化合物半导体)以避开国际正面竞争。

半导体是未来10年最核心的科技竞争场地,无论是AI、自动驾驶,还是元宇宙、AI终端,芯片都是“硬通货”

在中美关税摩擦升级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应仅看到短期风险,更应看到这是一场倒逼自主突破的机会——是“去依赖”,也是“造信心”。

国产半导体的每一次进步,都值得被记录;产业链的每一次协同,也都值得被尊重。相信只要方向正确、持续投入,这场硬仗,我们有底气赢下来。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大,关税政策仍存在变数,文中所有公司仅为产业举例,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自己判断,理性决策。

来源:招财旺旺牛88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