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男学生因躁狂症自杀,6个月后躁狂症消失,他的3个方法值得学习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5 20:46 2

摘要:14岁的李尚霖,是一名初中生,原本是班上的尖子生,性格阳光,乐于助人,常被老师表扬。然而在进入初二后,他迷上了一款竞技类网络游戏,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整夜整夜的玩游戏,白天上课睡觉,作业常常拖延,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再劝说、批评教育,软硬皆失,然而李尚霖却像

14岁的李尚霖,是一名初中生,原本是班上的尖子生,性格阳光,乐于助人,常被老师表扬。然而在进入初二后,他迷上了一款竞技类网络游戏,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整夜整夜的玩游戏,白天上课睡觉,作业常常拖延,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再劝说、批评教育,软硬皆失,然而李尚霖却像是变了个人,屡屡顶撞,大发脾气,令父母又急又气,焦头烂额。

2014年4月21日,在父亲李明大发雷霆砸了电脑后,李尚霖竟偷了部手机玩游戏,从前一天晚上十点半玩到了早上六点半,精神愈发的亢奋,已经不再顾及被父母发现,他完全沉溺在了自己的游戏世界,都觉得自己的大脑“开了挂”,能精准判断局势,连招如流水,操作几乎零失误。他的思维比平时活跃十倍,语音指挥时滔滔不绝,并开始频繁炫耀自己是“电竞战神”,在战队群里连发几十条语音,自我评价越来越夸张,声调也越来越大。

“砰”的一声巨响,李明阴沉着脸踹门而入,看到李尚霖手拿着手机站在床上,高兴得跳来跳去,眼睛里甚至亮着光,而且见他进来丝毫未惧,高声嚷嚷着说自己将来要“横扫职业圈”。李明简直气不打一处来,火冒三丈,拿起拖鞋就往李尚霖身上招呼,边打边骂,李尚霖却毫无悔意,双手双脚挣扎激烈,更是拿起了书桌的课本扔向李明。

李尚霖的母亲王慧又拉李明又拦李尚霖,好不容易才让两人都冷静下来,屋子里则已经一片狼藉,王慧看向李尚霖,心急如焚,认为都是游戏害了她的儿子。为了不让李尚霖再玩游戏,王慧放下了工作,从早盯到晚,又跟李尚霖的老师沟通联系。

时间很快来到6月14日,李尚霖在上课时并没有如以往那般睡觉,他觉得自己的全身像充满了电,思维极速运转,脑子里塞满各种想法,听着老师讲解题目,他觉得讲得太慢了,太慢了,控制不住地插话,并跑到了讲台上开始代讲、评论内容,自信而激动,但在黑板上写下的公式非常凌乱,老师想要阻止他,劝他好好坐在位子上听讲,李尚霖却充耳不闻,边写边自言自语,嗓音越来越高,最终被班主任带离了教室,由王慧领回了家。

意外发生在6月30日,王慧注意到李尚霖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即使没有再玩游戏,只是躺在床上,一晚上竟都只睡了三四个小时,面色苍白,黑眼圈明显,但情绪很容易亢奋,吃饭时,王慧把饭碗递到他面前,声音稍微大了点,却让李尚霖突然失控。他像是被引爆的火药,竟当场把碗筷摔在了地上,从椅子上站起身后怒目圆睁,声音高的尖锐,咆哮得控诉道:“你们,你们都不理解我!我,我是被选中的天命之人!”

王慧顿时一愣,脸色惊变,脱口而出问道:“你怎么了?怎么变成这样了?”想要伸手去拉他,李尚霖却又像是只发怒的狮子,大跨步冲上前,双手颤抖着抓住她的手臂,力道大得自己都没察觉,语中带着扭曲的逻辑和强烈敌意,喊着“别挡我!你们根本不懂!”

李尚霖事后回忆,当时就连他都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脑中一团浆糊,只感到心脏跳得很快很响,心情很愤怒,但又感到了一种异常的快感,仿佛终于释放了压在身体里的巨大能量。不过当他回过神时,王慧的手臂上已经被抓出触目惊心的红痕,双目惊恐的看着他,李明搀扶着妻子,眼睛里流露出一丝古怪的神情,想起了朋友的建议,认为有必要去带李尚霖去看看医生。

带着李尚霖走到心理科,王慧发现像他这样的孩子还不少,心头莫名的得到了些安慰,而李尚霖之后经量表评估,青少年躁狂量表(YMRS)得分高达32分,HAMD抑郁量表评分<8,排除抑郁发作。血液检查显示其甲状腺功能正常,肝肾功能无异常,排除了代谢或药物诱发的情绪障碍。医生明确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期”。

医生很明确的向王慧解释:“李尚霖的发病与遗传易感、长期睡眠剥夺、过度网络刺激及青春期情绪调控不成熟有关。”继而给李尚霖开了些奥氮平口服片、医生、劳拉西泮临时镇静,并叮嘱王慧,“需规律服药、让他稳定作息、限制高强度电子刺激,同时密切观察他的情绪波动和行为冲动,防止复发。

获知李尚霖的性格突变是因为生病的原因,王慧对他多了许多包容和关心,主动陪着他吃药、调整作息,耐心的倾听和小心劝导,渐渐的,李尚霖的情绪稳定了许多,新学期开学,也没有在课堂上捣乱,没有再玩过游戏,可就在王慧松口气,以为一切恢复正常时,意外再次发生。

2014年10月2日,李明沉声批评了李尚霖两句看电视太晚,声音也开得很大,却像是打开了李尚霖情绪的开关,令他呼吸一窒,一种猛烈的冲动在胸腔炸开,当即从沙发上弹跳起身,声音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般嘶哑而剧烈:“你根本不懂我!”

李尚霖的情绪突然再次失控,李明往后退了一步,强压着心头的火气,试图跟他讲道理,王慧也走了过来劝说。然而李尚霖的情绪却难以平复,胸口剧烈起伏,心跳像重锤一样击打着每一根神经,听到林明非常严肃的警告道:“你要是再敢打妈妈——”

话还没有说完,李尚霖突然一个转身冲出了家,步伐很快,而就在王慧追上来时,她看到了让她此生难忘的一幕,李尚霖竟毫不犹豫的翻过了栏杆跳了下去,把王慧吓得当场双腿瘫软在地,李明则急匆匆拨打了急救电话,好在楼层不高,下面也有灌木丛缓冲,李尚霖挽回了一条生命。

王慧则又带着他去到了心理科,医生发现李尚霖的青年躁狂量表(YMRS)评分为36分,提示重度躁狂状态。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I)评分达21分,其中“冲动性行动”与“无法控制的思维”评分尤高。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7分,提示明显焦虑伴随。体检无器质性异常,排除酒精、毒品相关诱因。结合跳楼行为与量表结果,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期,合并高度自杀风险。

看到这个检查结果,王慧的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脑中不断回想起李尚霖跳楼的一幕,带着李尚霖回去后并向学校办理了休学手续,旁听了许多与躁狂症有关的专家讲座,又翻阅了许多的书籍以及其他病历,再结合医生的叮嘱,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办法,严格执行。

2015年4月15日,王慧按时带着李尚霖到医院复查,李尚霖简直跟之前判若两人,笑容如沐春风,性格开朗,告诉医生他已经回到了学校读书,这次月考还考得相当不错,让医生都惊住了,仿佛李尚霖从来没有出现过躁狂症,吃惊的询问道:“你怎么做到的?”

而为了以防万一,医生还是给李尚霖做了复查,结果显示自主行为与社会功能完全恢复。医生无不惊叹,再次问道:“你究竟是怎么做到的?难道是吃了什么药?不应该啊,我在临床待了十多年,接待过上百上千的狂躁症患者,他们吃药都没有你这么有效果!才6个月,你的躁狂症居然消失了,这简直是奇迹!”

其他家属也闻声赶至,向王慧取经,激动的问道:“你怎么让孩子恢复得那么快,那么好?我带着我家儿子都治了2年了,什么药都吃过了,却还是不见好,唉~真是愁死我了,你快跟我说说吧。”

王慧笑得爽朗,很能理解这些家长的感受,坦然说道:“其实我们家就是普通家庭,也没带着孩子特别做什么,只是坚持了这3个方法,解决躁狂症不是问题,不用吃药,每个人也都能做到,只要做到这3个方法,相信坚持一段时间,你们也能看到效果……”

王慧查阅了多篇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睡眠剥夺是青少年躁狂发作的常见启动因子,同时,睡眠障碍又反过来加重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她设定李尚霖每天晚上10点前必须关灯睡觉,早上7点准时起床。他开始强烈反抗,不断“卡点”摸手机、延迟入睡,王慧不怒不吵,而是设置睡前仪式:温水泡脚、深呼吸训练、听轻音乐;并逐步撤掉房间里所有蓝光刺激源。


前两周他频繁翻身、咒骂、起夜,但王慧坚持不松动节奏。到第三周开始,他偶尔能一觉睡到凌晨三四点。一个月后,睡眠明显延长,白天的过度言语和冲动明显下降。

躁狂状态下,李尚霖的饮食紊乱——常暴饮暴食、高糖摄入、不规律进餐。王慧从饮食神经精神学的角度出发,明确制定饮食干预方案:定时三餐、控制糖分、补充高镁高钾富色氨酸食物(如香蕉、豆制品、绿叶菜、燕麦等)。


她用定量饭盒准备食物,将“可控制区域”视觉化,帮助李尚霖重新建立进食边界感。
同时减少刺激类饮料摄入,尤其是含咖啡因的茶、可乐、功能饮料。食物稳定后,李尚霖的“突然爆发”“莫名激动”显著减少。

王慧没有硬性要求儿子“讲出内心”,她更了解躁狂期的语言压力与攻击性。于是她给李尚霖准备了一本无日期的“情绪记录本”,要求他每天写一页,不要求逻辑、内容,不许撕、不许藏。


她从不评价,只在每页末写下日期,并用红笔标注“今天写过了”。


一开始他写些碎语、怒骂、攻击性词句,密密麻麻;第十天后,他开始夹杂情绪描写;一月后,逐渐出现“我今天没那么想跳楼了”“有点烦但没爆发”等句子。


语言的外化本身就是情绪的降解,王慧深知这点。


她用一种不干预的陪伴方式,让李尚霖开始觉察——“我不是想法本身,我可以观察它”。

参考资料:

[1]躁狂症药物干预新靶标——组胺H2受体[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25,54(02):256.

[2]吉晓娟.躁狂症发作,家人如何巧妙应对?[J].健康必读,2025,(02):44.

[3]胡艳.警惕躁狂症,守护心灵健康[N].医药养生保健报,2024-12-11(003).

(《17岁男学生因躁狂症自杀,6个月后躁狂症消失,他的3个方法值得学习》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唐医生趣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