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小麦拔节期生长发育特点是什么?如何因苗确定管理措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1 21:53 1

摘要:以拔节期到抽穗前是小麦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的时期。此时穗、叶、茎等器官同时并进,叶面积以及茎穗的长度和体积成倍或几十倍的增长;干物质积累也进入迅速增长阶段。对肥水反应敏感,要求迫切,需要量大。

小麦拔节期生长发育特点是什么?如何因苗确定管理措施(河北省植保协会)

小麦拔节期是以节间长出地面2厘米左右为主要标志。进入拔节期以后,分蘖迅速地向有效和无效两极分化,界限逐渐分明。

以拔节期到抽穗前是小麦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的时期。此时穗、叶、茎等器官同时并进,叶面积以及茎穗的长度和体积成倍或几十倍的增长;干物质积累也进入迅速增长阶段。对肥水反应敏感,要求迫切,需要量大。

另一方面,鉴于穗子中小花的分化和退化集中进行,又是决定小花结实率的关键时刻。此时,与肥水的供应,群体是否适宜,通风透光程度等诸方面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拔节期进行合理肥水管理的主要作用是:

1、调节合理群体。

2、减少瞎码、瞎花,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

3、进一步巩固、提高成穗率,增加穗数,促进穗齐。

4、促进旗叶和穗茎节的生长,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利于增加粒重。

所以说,拔节期管理具有兼顾穗、粒、重三方面的作用。必须根据苗情变化,掌握好这次肥水。一般情况下,拔节水总是要浇的,但应根据不同苗情进行“早浇”、“中浇”或“晚浇”。而追肥则要看苗并看前期施肥情况来决定。衡量苗情比较明显而又直观的主要依据,即是看分蘖两极分化的程度,并结合看叶片的大小以及植株的壮弱和叶色。

1、如果植株较瘦小,叶色浅绿或黄绿,全田叶片直伸如“马耳”,大、小分蘖差距显著或明显的两极分化于拔节前提早出现,基部叶片变黄等,均是营养不良的标志。应早追早浇拔节肥水。如水源条件不具备,起码应进行1-2次要外追肥,既经济又不受浇水条件的限制。

2、麦苗敦实,叶色葱绿但稍有退淡,叶片健壮斜着长,形似“驴耳”。这样的麦田一般群体适中,中度封垄,通风透光良好,分蘖两极分化已较为明显,即成穗茎和下落差之间出现较明显的差别,是生长良好的标志。对这类麦田拔节水应在节拔出地面2厘米左右后进行,并补施适量氮肥,一般5-15公斤即可,追肥过多宜形成后期贪青。

3、苗色浓绿发亮,拔节时不显退淡,叶片宽大下垂,形如“猪耳”是旺苗的标志。这种苗一般群体较大,严重封垄,分蘖两极分化不明显,大小蘖一齐长,特别是成穗茎和下落茎之间尚无明显界限,通风透光不良,是前期管理肥水过量所致。应晚浇拔节水,不追肥。即等成穗茎和无效蘖出现明显差别时再浇水。这时,大约第二节间已接近定长,倒2叶出现或展开一半。但如过晚浇水,控的过头,也会使穗粒数减少。为防止这种苗可能出现的倒伏,应于起身后深中耕或拔节前镇压,也可于拔节前后喷施0.3%尝试的矮壮素,每亩喷50kg溶液。

玉米生根但未出苗的四个原因(图禾立农业)

玉米播种之后不出苗,扒开土查看时,发现玉米也有根系,这是怎么回事呢?

田间的湿度太大

播种的时候田间水分多,湿度过大,土壤的透气性不是很好,这样造成了种子呼吸不正常,不能正常出苗,造成缺苗断垄。如果如果情况严重则会造成大面积都是空地的现象。

播种太深

按正常的来说,播种玉米最好的深度应该是3-5厘米,有一些地方的土地比较特殊我们可以把深度控制在6厘米左右,但是如果是播种到了8-10厘米就会影响出苗。播种太深,种子透气没有保障,而且营养也会消耗,这样导致玉米不出苗。土壤扒开后能够看到玉米种子有了根系,但突破不了表层的土壤。

肥害问题

有一些种植玉米的朋友,往往在种植玉米的时候会种肥同播,这么做省时间省成本,又能提高肥效,但是如果操作不恰当,反而会造成肥害。种肥同播时,种子和肥料的间距是8-10厘米。肥料和种子的距离过近,便会造成肥害。

种子问题

种子不优质或者是购买到假种子,或者种子没有问题适应区域有问题都有可能出现发芽不出苗的现象。因此一定要去正规单位购买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品种。

资料来源:网络综合

来源:杨理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