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老李种桃树15年不赚钱 儿子劝他改种蔬菜 去年桃花盛开游客疯狂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1 20:10 1

摘要:我村头有个老李,人称”李桃子”。这个外号不是乡亲们恶意取笑,而是因为他家那三亩薄地上,满满当当种了一百多棵桃树。

我村头有个老李,人称”李桃子”。这个外号不是乡亲们恶意取笑,而是因为他家那三亩薄地上,满满当当种了一百多棵桃树。

老李种桃树那年,他刚过四十五岁,身板硬朗,眼睛发亮。村里人都在种蔬菜和水稻,他却跟着一股脑儿热,把家里的地全转了方向。老伴儿气得摔了三个碗,但拗不过他,只能随他去了。

“桃子能卖钱,还不累。”老李当时是这么说的,“种菜哪有出息?天天弯腰,老了腰椎盘都得突出。”

他说这话时抹了把脸上的汗,手背上有道伤疤,是前年修水渠时划的,已经变成暗褐色。

头几年,桃树苗还小,老李在树下套种了些大葱和萝卜。等第三年桃树开始挂果,那果子却小得可怜,酸涩得很,卖相也不好。到镇上集市一摆,没人要,回来就堆在院子里,最后只能喂了猪。

那些年,村里人经过老李家门口,常常闻到一股酸腐的桃子味儿,掺杂着猪圈的臊气。

“李桃子又赔本了吧?”村里人议论。

老李的儿子李小宝在县城做装修,每月能挣个七八千。回来看老李,看见那一地烂桃子,直摇头。

“爸,你看看人家老张,种大棚蔬菜,去年光西红柿就挣了三万多。你这桃树,年年赔钱,砍了吧。”

老李叼着烟袋锅子,喷出一口青烟,摇摇头:“不砍。”

锅子里的烟丝是他自己种的,卷了些报纸碎屑在里面,一股焦味。李小宝注意到他爸的右手小指甲断了一半,黑黢黢的。

“咋弄的?”李小宝指着那手指。

“修剪枝条划的,不碍事。”老李把手揣进裤兜,翻出个塑料小药瓶,里面装着棕色的药水,是以前治跌打损伤用的,瓶身都磨花了。

院子角落立着根竹竿,挂着个收音机,正播着戏曲,沙沙作响,听不太清楚。地上横七竖八放着几个塑料筐,里面装着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桃子,个头还是不大,但比前几年好些了。

老李的老伴儿在厨房切菜,菜刀咣咣响,显然听见了父子俩的对话,故意把动静弄得更大了。

日子一天天过,桃树也一年年长。村里人都富起来了,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买了小汽车。只有老李家还住在旧砖房里,桃子时好时坏,收成始终不稳定。最要命的是,附近镇上的种植大户也开始种桃子了,动辄几十亩地,还是新品种,又大又甜,价格便宜。老李家的土桃子更没人要了。

第十年的时候,李小宝结了婚,媳妇儿是城里人,不愿意来乡下住。李小宝劝老李搬去县城跟他们一起住,被老李一口回绝。

“我这把老骨头,搬不动了。再说,谁照顾我的桃树?”

那年夏天,一场暴雨加冰雹,把刚挂果的桃子打落了大半。老李在雨里抱着树干,像在护着自己的孩子。第二天,他感冒发烧,躺了三天才缓过来。

醒来时,发现枕头底下压着五百块钱,是老伴儿偷偷从卖鸡蛋的零钱里攒的。纸币有些皱,还带着股老人家身上特有的那种药草味。

李小宝隔三差五往家里寄钱,老李都收起来,说是给他存着娶媳妇。后来李小宝结了婚,钱还是雷打不动地寄,老李就说存着给孙子上学。

实际上,这些钱大多花在了桃树上。

第十三年,李小宝当了爸爸,小孙子出生,取名李果果。老李笑得合不拢嘴,骑着三轮车去县城看孙子,车筐里装满了自家桃园的桃子。那时候桃子已经比从前好多了,虽然卖相还是差点,但口感爽脆,汁水丰富。

李小宝媳妇看了那一筐桃子,不咸不淡地说:“爸,现在超市里的桃子又大又好看,您这些…”

老李脸上的笑意僵住了,随即又笑开来:“是啊是啊,我这桃子土,不好看。不过,你尝尝,可甜了。”

李小宝的媳妇没好气地尝了一个,咬一口就眉头舒展:“哎呀,真的挺甜!”

老李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随手从兜里摸出一块满是折痕的报纸,上面写着什么”有机果树种植技术”。报纸角落有油渍,应该是老李边吃饭边看留下的。

第十四年春天,村里来了个年轻人,说是什么农业公司的,要收农产品。一听老李家种桃子,还是十多年的老树,顿时来了精神,非要去看看。

那人开了辆白色面包车,车身上贴着公司标志,但有几个字已经剥落了。车轮上沾着厚厚的泥巴,看得出跑了不少乡村道路。

“李叔,您这桃树品种虽然土,但树龄长,根系好,果子出来肯定与众不同。”年轻人边走边说,“现在城里人就喜欢吃这种地道货。”

老李半信半疑。这些年听过太多好话,都没见过好结果。

年轻人承诺按市场价高出三成收购,还要给老李家的桃园做个”认证”,说是什么”原生态种植基地”。

村里人听说了这事,都笑话老李:“又被骗了吧?这年头,谁不认识钱啊。”

老李没吱声,只是默默地修剪桃树枝条,把杂草拔得更干净了。他的草帽边缘已经磨得起了毛,帽檐下的脸上,皱纹比原来更深了。

谁知道,那个年轻人真的带着一群城里人来了,拍照、录像、竖牌子,一通忙活,还真给老李家桃园做了个”认证”,说是什么”天然有机种植示范基地”。老李乐得不行,把那个牌子摆在了院子显眼的地方,底下压着块石头,每天都要擦一擦,怕积灰。

那块牌子其实很普通,就是塑料做的,上面印着几个大字和公司名称,边角还有点变形。但在老李看来,这就是块宝贝。

第十五年春天,桃花开得格外灿烂。那片粉红色铺满了整个山坡,远远望去,像是一片云霞落在了地上。

一个周末,村口突然停了十几辆私家车,车上下来一群穿着时髦的城里人,手里拿着相机和手机,径直往老李家桃园走去。

李小宝正好那天回来看望父母,看到这阵势,一头雾水:“这是咋回事?”

原来是那个农业公司在网上发了老李家桃园的照片,说是”世外桃源,百年桃树,花期限定”,还配了定位,一下子火了。城里人周末没地方去,看到这样的宣传,立马开车来”打卡”。

老李急得团团转:“他们踩坏我的树咋办?”

李小宝却眼前一亮:“爸,这是好事啊!”

他赶紧回县城搬来桌椅板凳,在桃园入口处支起了个简易摊位,写上”门票30元,含现摘桃子一斤”。

城里人倒也不含糊,纷纷掏钱买票,进去拍照。有人还问:“有没有农家乐?能不能住宿?”

李小宝媳妇接到电话也赶来了,她做文员工作,头脑灵活,当即拿出手机,在各大平台上注册了账号,取名”李家桃源”,发布了桃园的照片和视频。

“来打卡!来打卡!十五年桃树,纯天然无公害,现在是花期,过段时间还能摘桃子!”

这一炒作,第二个周末来的人更多了。

老李半信半疑地看着院子里堆着的钱,眼神恍惚:“这…这是真的吗?”

他伸手摸了摸那一沓皱巴巴的钞票,迟疑地抽出一张,放在鼻子前闻了闻,又往阳光下对着瞧,好像要确认是不是假的。

李小宝拍拍老爸肩膀:“爸,这只是开始。等桃子熟了,咱们办个采摘节,肯定能挣更多!”

老李的老伴儿站在厨房门口,手里还拿着擀面杖,上面沾着面粉,看着丈夫呆愣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你这老东西,十五年了,总算让你熬出头了。”

老李傻乎乎地笑着,指着桃园说:“我就说桃树好吧,我就说…”

话没说完,眼圈就红了。他转身去找烟袋锅子,摸了半天也没摸着,最后抓起一把桃树枝在手里攥着,掩饰自己的激动。

那个春天,老李家桃园共接待了近五千人,光门票就收入十几万。等到夏天桃子成熟,他家办起了采摘活动,城里人一家一户带着孩子来体验,每斤桃子卖到二十块,比市场价高出好几倍,却依然供不应求。

李小宝媳妇还在网上开了直播和短视频账号,展示桃子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粉丝越来越多。很多网友留言说:“想看看种了十五年桃树的老人家。”

老李第一次上镜,紧张得手脚不知道往哪放,但说起自己的桃树,眼睛就亮了,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这些年的辛酸。他戴着那顶旧草帽,脸上沟壑纵横,手上全是老茧,显得格外真实。

有粉丝看了直播,专程从外省赶来,就为了见老李一面,买他家的桃子。

“李爷爷,您太了不起了,坚持了十五年啊!”

老李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不算啥,我就觉得这桃树好,结的桃子甜。”

桃子采摘季过后,李小宝一家商量着要扩大规模,把周围的地也租下来,全种上桃树。

“爸,您这十五年没白熬啊。”李小宝感慨道。

老李蹲在桃树下,用粗糙的手掌抚摸着树干,树皮上有道明显的伤疤,是几年前遭雷劈留下的。他像抚摸老朋友一样,轻轻地说:“你也没白挨那一下,熬出来了。”

他掏出手绢擦了擦额头的汗,那手绢已经洗得发白,边角还有个补丁,是老伴儿缝的。擦完汗,他随手把手绢塞回口袋,里面掉出一张照片。

照片已经泛黄,是他年轻时和父亲的合影。他爸爸那会儿也是种桃树的,只不过没坚持下来,改种了水稻。

“爸,你在天上看见了吧,我把你没做成的事做成了。”老李喃喃自语。

傍晚,他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看着满园桃林在夕阳下泛着金光。远处,几个留守儿童从学校回来,看见他,亲切地喊:“李爷爷好!”

老李笑着招手。

他的老伴儿端着刚煮好的玉米走出来,递给他一根:“尝尝,地里刚掰的。”

玉米还冒着热气,老李咬了一口,咀嚼片刻,突然说:“明年,咱们院子东边那块地,种点蔬菜吧。”

老伴儿一愣:“你不是说桃树好吗?”

老李咧嘴笑了:“种点菜,新鲜。城里人来了,能现摘现吃,肯定喜欢。”

夕阳下,老李的脸上满是皱纹,却格外柔和。那些皱纹里,仿佛藏着十五年的风雨,也藏着如今的甜蜜。

“老东西,你就是改不了倔脾气。”老伴儿嗔怪道,声音里却满是宠溺。

老李嘿嘿笑着,把啃了一半的玉米递给老伴儿:“尝尝,甜。”

老伴儿接过来,咬了一口,点点头:“是挺甜。”

远处,夕阳渐渐沉入山的那边,桃园里传来几声鸟叫。老李眯着眼睛,似乎已经看到了明年春天,更多的桃花,更多的游客,还有他和老伴儿忙碌但幸福的身影。

李小宝站在院子门口,看着父母亲依偎在一起吃玉米的样子,悄悄拿出手机,拍下了这温馨的一幕。他在朋友圈里写道:“十五年坚持,只为等一个春天。”

配图是漫山遍野的桃花,和桃花下笑得像个孩子一样的老李。

来源:张富强聊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