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历史爱好者们!今天咱要走进一位超牛的人物——魏徵的精彩世界。这家伙可不一般,堪称忠贞耿直、敢于进谏的百世贤相,还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呢。他为贞观盛世的开创,那可是立下了不朽的功劳。他的故事啊,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大戏,赶紧来瞧瞧!
嘿,各位历史爱好者们!今天咱要走进一位超牛的人物——魏徵的精彩世界。这家伙可不一般,堪称忠贞耿直、敢于进谏的百世贤相,还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呢。他为贞观盛世的开创,那可是立下了不朽的功劳。他的故事啊,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大戏,赶紧来瞧瞧!
魏徵,字玄成。他出生于580年,在643年离开了人世。老家在河北巨鹿。他父亲魏长贤是个博学又正直的地方官。魏徵这一辈子,最痛心的事儿,就是他原来的主公李建成不听他的建议,最后惨遭杀戮;最欣慰的,肯定是给唐太宗提的建议,大多都被采纳了,自己的才能有了用武之地。
魏徵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可倒霉的是,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魏徵自己又不擅长做生意,所以早年的生活过得那叫一个艰难困苦。但这小子从小就胸怀大志,心里想着将来一定要干出一番大事业。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他特别勤奋好学,没多长时间,就在方圆百里成了小有名气的文人。
隋末的时候,农民起义爆发了,天下大乱。魏徵为了躲避战乱,跑去当了道士。后来,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可牛了,攻占了河南大部分地区。武阳郡的元宝藏一看这形势,马上举兵响应。他早就听说过魏徵的大名,就请魏徵去主管文书工作。李密知道这事儿后,觉得魏徵是个人才,就直接让他总管全军的文书工作。再后来,魏徵跟着李密一起归顺了唐王李渊,被任命为秘书丞。有一次,魏徵被派到山东去劝降李密的旧部,结果倒霉透顶,被窦建德给俘虏了,还成了窦建德的起居舍人。不过没过多长时间,窦建德就被李世民给击败了,魏徵没办法,又投降了唐朝。可刚投降那会儿,他不太受重用。
太子李建成听说魏徵很有才干,就把他招来,让他当太子洗马。魏徵这时候正失意呢,突然得到太子的知遇之恩,那心里感激得不行,从那以后,就对李建成忠心耿耿。
唐朝初年,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那斗争激烈得就像火星撞地球。李建成虽然顶着太子的名号,可他没多少拿得出手的功绩,实力跟李世民比起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太子之位摇摇欲坠。这时候,窦建德的旧部刘黑闼起兵反唐,魏徵一看,机会来了,赶紧建议太子主动请战。622年,魏徵跟着李建成去征讨刘黑闼。李建成听了魏徵的建议,用攻心战术,把刘黑闼的队伍给瓦解了。
在太子和秦王的这场争斗中,魏徵一门心思给李建成出谋划策,想着怎么除掉李世民。可李建成这人优柔寡断,老是不听魏徵的合理建议,下不了狠心。结果呢,在玄武门之变中,被秦王李世民给杀死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当上了太子,他早就听说魏徵有才华,不但没记恨魏徵,还不计前嫌,任命他为詹事主簿,让他掌管文书。李世民即位后,更是把魏徵提升为谏议大夫,专门负责给皇帝提意见,后来还让他兼任尚书右丞。唐太宗遇到啥事儿,都要问问魏徵的意见,有时候甚至把他叫到卧室里,单独跟他商量。魏徵对唐太宗的知遇之恩,那是感激涕零,从此就尽心尽力地辅佐太宗。
魏徵可没辜负唐太宗的信任,多次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还拿隋亡的教训当例子,提醒唐太宗。他最有名的谏言,就是《谏太宗十思疏》和《谏太宗十不克终疏》。在《谏太宗十思疏》里,魏徵一口气列举了知足自戒、谦虚谨慎、虚心纳谏等10个问题,让太宗凡事都得三思而后行。在《谏太宗十不克终疏》里,他直接指出太宗不能善始善终的10个方面,提醒太宗李世民时刻注意,还劝他要保持贞观初年那种节俭、谨慎、朴实的作风。唐太宗看完这些谏言,不但没生气,还承认自己的过失,把魏徵的奏疏放在身边,时刻提醒自己。
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魏徵那是有胆有识,啥都不怕,敢于直言进谏,不管是皇帝还是朝廷有啥错误过失,他都敢指出来。从贞观初年到贞观十七年他病故,魏徵前前后后进谏200多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甚至连皇帝的私生活都有。魏徵一直用“耻君不及尧舜,以谏诤为己任”这句话勉励自己,为了国家,那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妥妥的唐太宗的得力助手。
因为魏徵忠贞耿直,唐太宗把他当成自己检讨过失的一面镜子。643年,魏徵不幸病逝,唐太宗那叫一个痛惜。他对着朝臣感叹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持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意思就是说,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衣服帽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朝代的兴衰更替;用人做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我靠着这三面镜子,来防止自己犯错。现在魏徵去世了,我就像丢了一面镜子啊!
魏徵这一辈子,除了在政治上大放异彩,在史学方面也贡献巨大。他主持编撰了周、隋、陈、齐诸史,还写了《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而且主编了《群书纪要》、《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等。他的这些工作,对当时史书的编修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我们后人了解古代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魏徵这一辈子,真的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他的人生起起落落,换作别人,可能早就意志消沉,浑浑噩噩过一辈子了。可他不一样,不管在啥情况下,都尽职尽责,努力把自己该做的工作做好,最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魏徵还有一种特别执著的精神,这一点尤其让人敬佩。有了这种精神支撑,他沿着自己选定的人生道路,勇往直前,根本不怕丢了高官显位,甚至不怕掉脑袋,始终不卑不亢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他绝对称得上是后世谏臣的楷模,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好榜样。
来源: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