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强技能人人出彩,凭实力扬帆“出海”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1 17:04 1

摘要:《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实现基本建成特色教育强省,并深入实施职业教育“兴黔富民”等五大行动计划。2021年,《教育部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技能贵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职业教育是贵州建设特色教育强省的主要抓手和主攻目标。作为全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职业教育办学特色。

文/在线学习新媒体撰稿人 董栋

“请大家系好安全带。”

“起飞和降落时的颠簸感还挺强烈。”

……

这并非飞机上的真实场景,而是来访者在体验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打造的空客A320动态客舱模拟器时的一幕。

《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实现基本建成特色教育强省,并深入实施职业教育“兴黔富民”等五大行动计划。2021年,《教育部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技能贵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部省共建“技能贵州”成为贵州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

在此背景下,贵州开放大学与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一体两翼”融合发展,沿着开放教育职业化培养、职业教育开放化的办学思路,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奋力朝着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目标迈进,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职业教育办学特色。

建设“技能贵州”,实现“人人出彩”。

携着“技能贵州”这个“大红包”,2023和2024年,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在贵州省职业教育“技能贵州”行动计划项目申报及建设中,累计获批30个项目。这些项目推动学校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中实现新的突破,更好地服务于技能型社会建设。

自“技能贵州”行动计划项目申报建设以来,学校遵循高起点、高水平、有特色的办学要求,致力于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聚焦教师、教法、教材关键领域的“三教”改革,为培养更多服务贵州区域发展的人才夯实了基础。比如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引入了贵州十二大特色农产品,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将乡土项目落地到传统线下课堂。在课堂上,教师采用项目驱动、问题导向的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设计、执行与评估等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还联合贵州电商云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织学生参与到农产品选品、包装、线上销售、电商平台数据分析等环节,帮助学生在实际、完整的运营项目中,提升电商助农的实践能力。

在“技能贵州”建设过程中,学校不断完善办学体系、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供给结构,通过政校企行联动,深化产教融合。学校与贵州民航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贵州航投集团)、贵州电商云等企业在人才培养、岗课融通、职业培训等方面展开合作,以“引企入教”“送教入企”的方式,促进职业教育供给与区域产业需求的深度匹配。其中,通过与航投集团进行资金共投、基地共建、师资共融、学培共举,校企双方已共建了1个省级产业学院,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省级黔匠工坊,1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校企合作经验入选教育部2024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应该比翼双飞、双向奔赴。为此,学校一直上下求索。

在赋能产业发展方面,学校紧抓民航特色,着重建设了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群(学校“双高计划”专业群)。一是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同构建了“四方协同、三维融通、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1.5+1+0.5”方案和“双认证”机制提升学生从业能力,毕业生就业率超94%。二是紧跟行业发展与企业岗位需求,校企共建了省内唯一的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开设在线精品课18门,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多门课程获校级、省级精品认定及国际认可。三是通过“大师引领、双师培养、专兼结合”等方式,大力打造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比例超80%,并获批专利近20项,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奖项。四是紧贴需求侧,整合多元力量,提供优质社会服务。校企通过共建贵州航空职业教育联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研修研学、终身教育等多元服务,培训超5000人次,成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基地。

据贵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汤健介绍,学校通过专业群建设,精准对接产业人才需求,毕业生投身民航各岗位,填补了安检、乘务、机务维修等岗位人力缺口,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搭建航空安全运行技术研究院、无人机应用研究院、博士工作站等高水准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在科研项目攻关、技术服务供给、课程及培训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产业带来革新动力;全方位整合资源,筑牢校企深度合作桥梁,企业为学校提供设备、岗位与技术支持,学校助力企业育人才、强培训、破难题,校企共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塑造产业良性发展生态。

办好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校围绕服务学生高质量就业、服务地方产业与经济发展,以及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产业学院“两服务”“两打造”目标,设置了25个专业。这些专业满足了贵州临空产业、智能制造业、旅游产业等产业链发展,并精准对接贵州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以及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等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形成了“城校共生”的发展模式。此外,学校一方面结合自身发展抓品牌,与地方龙头产业、大型企业开展项目共建,打造自身办学特色;另一方面围绕企业人才需求抓就业,与地方民营企业群一同探索人才订单培养模式,解决中小微企业人才需求与学生认知错位的问题,帮助学生高效就业,纵深推进产教融合。

航空学院将课堂搬入企业,构建校企共育“双环境”

从“借船出海”到“随船出海”再到“带船出海”,职业教育正以“出海”为契机,奋力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服务国际产能合作,为其他国家输送人才。作为全省唯一集开放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于一体的院校,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借助“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东风”,积极促进“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与“职教出海”。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已连续在贵州举办17届,学校将以此为纽带,持续扩大“职教出海”新半径。近年,学校主(承)办“中国—东盟教育周”开幕期及全年期项目10余项,邀请东盟国家政府、院校、企业代表共话职业教育创新发展。2024年,学校成功主办“中国—东盟”国际青年电竞大赛、“中国—澜湄”产教融合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协办“中国—东盟”数字教育论坛等3个“东盟周”项目,《人民日报》、众望新闻、天眼新闻、《老挝时代报》等几十家中外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学校还以海外学习中心为载体,打造了“职教出海”新平台。2021年,学校与老挝琅南塔省教育体育厅合作,在老挝挂牌成立现代商务东盟职教指导中心。今年,双方又签署了“共建海外学习中心”协议,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职员、企业员工、师生等群体开办了6期“中文+电商技能”培训项目,培训学员599人。此外,学校还建成了9门中英泰三语国际化课程资源,2门“中文+职业技能”课程标准,并在国家智慧职教云平台上建设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课程教学资源库等,推动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走出去”,创建了数字化国际教学资源“职教出海”新典范。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使学校荣获全国第五批“中国—东盟双百强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项目院校,首批“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项目学校;连续两年入选“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连续两年入围“2024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指数星级院校”……学校有力服务了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大局,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人文交流,更提升了贵州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为贵州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令狐彩桃说,作为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典型院校,未来,学校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通过海外中资企业国际合作项目,服务国内人才“走出去”和人才培养“本土化”,打通留学生进出口通道,推动国际产教融合;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大力开展留学生非学历远程教育,并建设国际化数字教学资源库,满足不同留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贵州地域特色与学校专业优势,调整、优化“中文+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将语言学习、文化实践、国情与省情教育以及专业技能融入其中,打造特色化的留学生课程体系;出台激励措施,强化业务培训,打造一支具备国际视野、国际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师资队伍,将学校“留学贵州”的教育品牌越擦越亮。

“职教出海”风正好,我们的职教要从容不迫地“走出去”。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