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裸奔”,我们离安全还有多远?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1 14:50 1

摘要:前阵子,网上热议的“开盒”事件中,一个未成年人因不满一名网友评论,于是就在社交媒体公开了含该网友在内的多名网友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单位等隐私信息,而该名未成年人也遭到了同样的对待,“开盒”的“回旋镖”打回到了自己身上,她的个人信息也随之被曝光,深陷舆

前阵子,网上热议的“开盒”事件中,一个未成年人因不满一名网友评论,于是就在社交媒体公开了含该网友在内的多名网友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单位等隐私信息,而该名未成年人也遭到了同样的对待,“开盒”的“回旋镖”打回到了自己身上,她的个人信息也随之被曝光,深陷舆论旋涡。该事件不由得让我们开始审视个人信息的安全。

AI配图

新一代信息技术普及,给我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对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时下,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十分频繁,使得数据保护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尤其是在使用智能设备、社交媒体以及各类在线服务时,我们每个人的隐私信息简直就是在“裸奔”,面临诸多安全风险:

一是侵犯个人隐私。大数据技术在收集和处理个人信息时,往往涉及大量的个人隐私数据。一些平台或软件通过关键词扫描、爬虫技术等手段,非法获取用户的消费习惯、手机号码、微信账号等敏感信息,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

二是侵害个体身心。因为信息泄露,不只是陌生人电话、短信的轮番轰炸,更可能在生活和工作中遭受骚扰。密集的、排山倒海的、无形的压力,影响当事人的生活工作状态和身心健康权益,更可能导致心理焦虑、抑郁甚至发生极端事件。

三是危害财产安全。一些不法分子可能通过购买泄露的个人信息,复制身份证,在网上骗取银行信用,办理信用卡并恶意透支,给个人带来经济损失和信用风险。账户钱款可能不翼而飞。不法分子也可能利用泄露的个人信息挂失并补办银行账户或信用卡,进而盗取账户内的资金。

四是损害个人名誉。个人名誉受损通常是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后,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导致个人名誉受到损害。例如,个人信息被冒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可能会导致个人无辜被卷入案件,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

五是破坏网络生态。大量个人隐私泄露对社会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它会严重破坏社会信任体系。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个人信息随时可能被泄露,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变得小心翼翼,不敢轻易相信他人和网络平台。这种信任危机不仅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还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六是引发公共安全危机。从网络安全环境来看,个人隐私泄露为黑客攻击、网络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黑客可以利用泄露的个人信息,如账号密码、身份证号等,进行恶意攻击,入侵企业和政府的网络系统,窃取重要数据,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网络安全事件。这些事件不仅会导致企业和政府的经济损失,还会威胁到国家的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频发的原因有哪些呢?

人性的贪欲作祟。为什么信息泄露会如此猖獗,因为有市场。市场背后就是无数个利益链条存在。在现实生活中,信息安全问题已经延伸到现实世界的各行各业。你很难想象,我们每个人的具体而私密的信息,在一些地下交易市场,会如此值钱。它甚至成为许多机构内部人的“摇钱树”。这些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快递行业、电商平台,甚至银行、社保机构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就能让看似坚固的系统生出安全缝隙来。人性的贪欲就像一个无底洞,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换取巨额收入,却永远无法填满。

主观恶意的不良宣泄。无数的个人信息在网络,一条条数据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这些信息涉及个人私人信息、私人空间和私人活动。不管是背后信息交易的利益者,还是那些开盒者,一旦将个人的信息公布出去,曝光于众,网络的群体情绪会群起而攻之,进而引发进一步的伤害和痛苦。同时,个人信息也会被别有用心者用来达成自己目的,对目标者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

法律法规意识的淡薄。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当前从个人信息侵害的角度来看,我们国家的法律制度里规定了相关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有刑事责任,也就是会构成犯罪。法律出台主要是为了保障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为了一己之私利或情绪发泄,就肆意从事这些信息交易、开盒,公然违反法律规定,无视法律存在。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同时,网络安全治理难度加大、监管存在漏洞等也易导致个人数据安全存在风险隐患。

对社会底线的公然挑战。网络虽然给了个人很大的空间和自由度,但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遵循一定的秩序规则,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这就是基本的社会公共秩序底线。信息交易的利益者和开盒者的行为,公然无视社会公共秩序底线,以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态,肆意破坏网络公共秩序,甚至可能因为网络情绪进一步引发低俗、暴力等不文明行为,破坏良好的网络环境,败坏社会道德风尚。

个人信息安全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在高度信息化、数字化的世界,我们无不身处于数据信息之中。这意味着我们将赤裸裸地被各种数据所定义,自然就暴露出了数据的安全问题。安全问题的背后会给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经济造成极大危害。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你我他的个人信息“裸奔”风险因素势必增多。这对我们的制度、法律、监管、技术、道德等方面提出了更大挑战,也对相关部门、网络平台、网络用户提出了更高要求。

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是移动互联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困扰和问题。现如今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然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光有共识还不够,关键还在于持续发力、凝聚众力,在与网同行中探索创新,不断织密织牢个人信息安全的防护网。只有这样,人人才能安心畅享数字生活。

(文/朴妙卓)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客观理性分享观点,无不良引导,请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来源:学习大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