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广裕:从珠江到天山 一柄内镜书写粤喀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1 12:50 1

摘要:一年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医师罗广裕主动请缨,怀着对边疆医疗事业的满腔热忱,跨越万里来到喀什。这座西北边陲城市的历史厚重与人文温情令他动容,但更牵动他心弦的,是当地百姓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迫切需求。

文/通讯员 张晓燕 本报记者 程垒 图/医院提供

一年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医师罗广裕主动请缨,怀着对边疆医疗事业的满腔热忱,跨越万里来到喀什。这座西北边陲城市的历史厚重与人文温情令他动容,但更牵动他心弦的,是当地百姓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迫切需求。

届满一年,回首300多个日夜,罗广裕用实干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喀地一院)留下援疆痕迹:以南疆地区首例“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为钥匙,为当地疑难患者打开精准诊疗之门;通过“师带徒”手把手传授,让古丽扎提·阿不力米提和苏丽坦古丽·麦合木提两名“徒弟”可以独立完成胃肠镜检查;更带领团队开展十余项高难度内镜手术,填补南疆地区技术空白……他的努力既为当地患者带来了帮助,也为喀地一院医疗事业注入了新活力。

初到喀地一院,罗广裕就与援疆专家、消化内科(援疆)主任林显艺一起深入调研,梳理科室的提升方案。他们发现,部分医生胃肠镜检查经验不足,高难度内镜手术开展较少,现有设备的功能也有待进一步挖掘。罗广裕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先进的内镜技术留在喀什。

当时,一位年近70岁的李女士,因皮肤和巩膜黄染入院就诊。影像检查提示,其胆总管下段有一个软组织肿块。由于李女士肿块位置特殊,为明确诊断,罗广裕决定为她实施南疆首例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手术当天,罗广裕带领团队,在超声内镜的精准引导下,成功抽取患者病变组织。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腺上皮高级上皮内瘤变,属于癌症早期。这一结果不仅为李女士的后续治疗提供了关键依据,也为医院开展超声内镜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后,罗广裕与科室主任木也赛尔·依明、副主任买买提吐尔逊·巴拉提紧密协作,带领团队接连开展一系列高难度手术:针对食管早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固有肌层平滑肌瘤的“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解决贲门失弛缓症的“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等。每一台手术的成功实施,都意味着一位患者的痛苦得以解除。

曾有一位病程长达数年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前来就诊,其食管下段严重扩张,手术难度极高。罗广裕与科室团队反复研讨手术方案,精心制定应急预案。手术过程中,罗广裕一边熟练操作,一边向团队详细讲解关键步骤。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苦努力,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患者感激地说道:“没出远门,你们就把我的病治好了,太感谢你们了!”这样朴实的话语,也常常温暖着罗广裕,坚定着他为百姓祛危除厄的决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让更多的本地医生掌握内镜技术,罗广裕从“师带徒”做起。古丽扎提·阿不力米提和苏丽坦古丽·麦合木提两位“徒弟”虽然有一定基础,但缺乏系统的内镜操作经验。罗广裕便从最基础的胃肠镜检查教起,手把手地指导她们如何进镜、观察以及判断病变。每次操作,他都会详细讲解要点,并分享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经过几个月的悉心教导,古丽扎提·阿不力米提和苏丽坦古丽·麦合木提已能独立完成胃肠镜检查,且对内镜下的病变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看到徒弟们的成长,罗广裕更坚定了为当地多培养人才的决心。

罗广裕开始为消化内科的医生和内镜护理团队持续开展专题培训。从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要点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护理配合,从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肿瘤疾病的临床应用到超声内镜在消化道肿瘤诊治中的应用……每一次授课,他都精心准备,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医护人员,力求让每一位学员都能有所收获。

润物无声传道艺,知行合一见真章。随着培训的持续开展,科室医生们也开始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应用新技术。“通过罗主任的培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技术,更拓展了对相关疾病的诊疗思路,对我们的成长帮助很大。”科室医生依尔潘·艾山的话代表了大部分同事的心声。如今,科室已逐步建立起涵盖检查、治疗、护理的完整内镜诊疗体系,团队的医疗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分,到基层去是我的愿望!”援疆期间,罗广裕从来不会漏掉去基层义诊的机会。一年时间里,他先后前往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卫生院、伽师县人民医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50团、克州乌恰县托云边境派出所等地,为当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在一次义诊中,罗广裕遇到一位70多岁的牧民阿先生。阿先生长期饱受腹痛困扰,却一直未能明确病因。经过详细问诊和检查,罗广裕初步诊断阿先生患有消化道肿瘤,并建议他尽快前往医院进一步检查。“多谢你们这么远过来帮我看病,让我知道了病根!”阿先生紧紧握住罗广裕的双手,眼中满是感激。那一刻,罗广裕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援疆的意义——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传递希望和温暖。

“同事们的友谊、患者的信任、喀什的风土人情,都将成为我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离别之际,罗广裕心中充满了不舍。但他清楚地知道,援疆的结束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他将继续关注喀什的医疗事业,为这里的患者和同事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喀什的医疗水平一定会不断提升,更多的患者将从中受益。

来源:健康新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