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8日18时30分许,上海地铁 1 号线发生一起令人愤慨的猥亵事件,姚某(男,41 岁)对一名女乘客实施猥亵,好在周围乘客迅速反应,将其扭送至公安机关。本以为事件走向清晰,可谁能想到,仅仅两天后,网络上竟传出 “惊天反转”。
4月8日18时30分许,上海地铁 1 号线发生一起令人愤慨的猥亵事件,姚某(男,41 岁)对一名女乘客实施猥亵,好在周围乘客迅速反应,将其扭送至公安机关。本以为事件走向清晰,可谁能想到,仅仅两天后,网络上竟传出 “惊天反转”。
图片来自网络
4月10日,一则 “4月8日轨交 1 号线猥亵案被侵害人与违法行为人相识并相约至地铁内实施违法行为” 的消息在网络上疯传。众多不明真相的网友被这一劲爆消息吸引,纷纷参与讨论,瞬间在网络上掀起舆论风暴。然而,这一切不过是36岁的杨某为博取关注、满足个人虚荣心而凭空编造的不实信息。他通过个人社交账号将这些谣言发布在网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图片来自官方
很快,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和公交分局迅速行动,于 4月11日发布警情通告,称已将杨某抓获,后续将依法予以查处。从法律层面看,杨某的行为性质恶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若杨某的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还可能触犯《刑法》。《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真假难辨。大家一定要保持理性,切勿轻信、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同时,像杨某这样妄图通过造谣来博眼球的人,也该明白,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一旦触犯法律红线,必将受到严惩 。
来源:熹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