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左手芯片,右手投资|破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1 10:21 1

摘要:万创投行以“技术价值发现+产融结合赋能”为核心,专注为新质生产力、先进制造及科创产业构建资本解决方案。依托自主研发的产投智慧系统及产研投复合型团队,我们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新能源、芯片半导体、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前沿赛道,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产业

万创投行——中国科创领域融资专家

万创投行以“技术价值发现+产融结合赋能”为核心,专注为新质生产力、先进制造及科创产业构建资本解决方案。依托自主研发的产投智慧系统及产研投复合型团队,我们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新能源、芯片半导体、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前沿赛道,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产业研究与发展等全面支持。

万创投行独创的“技术研判+资本运作+产业赋能”三维服务体系,精准匹配技术价值与资本需求,尤其在具身智能的产业化落地、机器人核心技术创新、智能汽车生态整合等领域深度赋能。成立至今,我们累计服务科技企业超650家,助推30余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携手全球顶级投资机构构建深度价值网络,完成股权融资规模逾1000亿元。

未来,万创投行将继续以“融资专家”的角色,与远见者共同探索智能科技驱动的产业变革,共创下一个黄金十年。

——聚焦技术前沿,赋能产业未来

这是万创投行的人物专栏。我们希望从资本与融资的视角,聚焦那些伟大的企业家及其缔造的企业。他们有的扭转行业乾坤,改写发展轨迹;有的触发技术革命,引领创新浪潮;有的重构产业链条,重塑商业格局。他们起初或许并非资本舞台上的“好学生”,也不过是平凡之人,却凭借非凡之举,开辟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以下是文章正文。

2025年3月18日,黄仁勋再次站上了GTC大会的舞台,他身穿标志性的黑色皮夹克,以"AI推理时代"为核心,发布了重磅技术与合作计划,涵盖硬件架构、软件生态、量子计算、机器人技术及行业应用。距离同样是站在GTC舞台上,语调平缓而坚定的说出:“AI时代的黄金矿工,仍然需要最好的镐。”,已经过去了5个月。

在Deepseek于年初给予Nvidia重创一击后,黄仁勋这位卖“镐”人的身份,似乎如过往的历史那般,隐隐又开始发生了变化。

从“显卡商”到AI计算霸主

1993年,黄仁勋与人联合创办Nvidia时,他的目标只是做出最好的计算芯片,服务当时新兴的3D游戏市场。最初,Nvidia只是一个为PC游戏提供显卡加速的公司,靠着GeForce系列显卡在游戏圈崭露头角。

但黄仁勋一直是个具有前瞻性思维的企业家。他敏锐地察觉到,GPU并不仅仅是游戏玩家的玩具,而是一种可以颠覆计算行业的核心技术。2006年,Nvidia推出了CUDA编程架构,让GPU能够处理AI计算任务,从此改变了整个行业。

2012年,深度学习的突破让AI计算需求暴增,而Nvidia的GPU恰好成为最适合训练神经网络的计算硬件。黄仁勋迅速调整战略,将Nvidia从一家芯片公司,转型为AI计算的基石。到了2020年代,AI训练已经离不开Nvidia的GPU,黄仁勋成功地将“卖铲子”的生意做成了不可替代的AI计算标准。

但他并未止步于此。

左手芯片,右手投资

自ChatGPT推出以来,Nvidia的收入、盈利能力和现金储备一路飙升。资本市场的狂热推高了Nvidia的股价,而黄仁勋的野心,也早已不止于芯片制造。他的左手握着AI计算的核心硬件,右手则伸向了更远的疆域——初创企业的投资版图。

根据PitchBook的数据显示,2024年黄仁勋通过Nvidia加大了风投力度,参与了49轮人工智能公司的投资,共计投出10亿美元,与2023年的34轮共计8.72亿美元相比大幅增加。甚至超越了前四年的总和,这一增长令人咋舌。而这还不包括其正式VC基金NVentures的投资,后者在2024年参与了24笔交易,而2022年仅有2笔。

Nvidia的投资逻辑,早已不是单纯的财务回报导向,而是对AI生态的深度布局。

"十亿美元俱乐部"

在Nvidia的投资名单上,一些名字熠熠生辉。

2024年10月,黄仁勋通过Nvidia首次向OpenAI投资1亿美元,尽管这笔投资在OpenAI的66亿美元巨额融资中并不显眼,但它象征着Nvidia对生成式AI未来的坚定押注。

更具戏剧性的是,几个月后,Nvidia也加入了Elon Musk旗下xAI公司的60亿美元融资。尽管OpenAI明确要求其投资者不得支持竞争对手,Nvidia依然一脚踏入了Musk阵营。这种双线下注的策略,既是风险对冲,也是一种市场制衡。

在自动驾驶领域,黄仁勋也未缺席。今年5月,Nvidia参与了英国自动驾驶公司Wayve的10.5亿美元融资。几乎同时,它还与Accel、亚马逊和Meta一起,向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投入10亿美元。

由此可见,黄仁勋的目光不仅锁定未来的独角兽,更在精心构筑AI产业的核心基石。

从“AI工厂”到“AI资本”

如果说黄仁勋早期的AI战略是通过GPU构建“算力工厂”,那么如今,他正在构建一个更庞大的AI资本网络。这一网络不仅涵盖计算硬件,还囊括数据服务、AI模型、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多个维度。

在AI机器人领域,2024年2月,Nvidia参与了Figure AI的6.75亿美元融资。这家初创公司的目标,是构建具备强大推理能力的通用机器人。而在AI模型公司Cohere和Mistral AI的融资中,Nvidia也接连现身,分别参与了5亿美元和6.4亿美元规模的融资。

即便在AI云计算领域,黄仁勋也不甘落后。2023年4月,Nvidia投资了CoreWeave,一家提供基于Nvidia GPU云计算服务的公司。当时CoreWeave的估值不过20亿美元,而到2024年,其估值已飙升至190亿美元,并正在筹备IPO。

生态布局,还是市场控制?

在AI产业链的多个关键环节,黄仁勋与他的Nvidia似乎无处不在。但这样的布局,也引发了市场对其垄断地位的担忧。

过去几年里,Nvidia频繁通过股权投资,绑定其最重要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在AI训练领域,它投资了Cohere、Mistral AI、Together AI;在数据服务领域,它支持了Scale AI、Lambda;在算力提供方面,它投资了CoreWeave和Crusoe。

这一策略的效果显而易见——这些初创公司几乎都依赖Nvidia的GPU生态。“如果你是一家AI初创公司,在Nvidia的体系之外生存,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位硅谷投资人直言。但与此同时,这也引发了反垄断的质疑。尤其是Nvidia先后投资OpenAI和xAI之后,美国监管机构已经开始审查其AI投资策略,担心Nvidia在AI生态中构建过于强势的主导地位。

AI时代的“造王者”

当芯片不再是Nvidia唯一的增长引擎,黄仁勋的身份也悄然发生了转变。如今的他不只是AI时代的硬件提供商,还是AI资本的操盘者,甚至是“造王者”。

回望三十年前,他是一个满怀热情的芯片工程师,想做出世界上最强大的GPU;如今,他已经成为AI时代最重要的推手之一,塑造着一个由AI计算、资本与产业共同编织的生态网络。黄仁勋曾说:“我们相信,AI计算平台的成功,取决于整个生态的繁荣。”他深知,投资不仅是财务上的押注,更是对未来趋势的塑造。

今天的他,依旧是那个执着于计算、执着于创新的企业家。只是,这一次,他的”卖镐车“不再局限于硬件,而是通往整个AI时代的未来。

彼时,站在AI革命的浪潮之巅,他的左手,依然是全球最强大的AI计算芯片,而他的右手,已然织就了一张掌控未来AI产业的资本之网。

来源:万创投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