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兴安林海里的藏蓝回响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1 10:02 1

摘要:北疆的初春裹挟着料峭寒意,冰雪在樟子松的枝头悄然消融,溪流裹挟着碎冰撞击出清脆的声响。白桦林深处,驼鹿的蹄印在泥泞的雪地上若隐若现,苍鹰的啼鸣划破晨雾,唤醒了沉睡的巍巍兴安岭。在这片冰雪未消的北疆密林中,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金河分局生态环境保卫和刑事侦查大

北疆的初春裹挟着料峭寒意,冰雪在樟子松的枝头悄然消融,溪流裹挟着碎冰撞击出清脆的声响。白桦林深处,驼鹿的蹄印在泥泞的雪地上若隐若现,苍鹰的啼鸣划破晨雾,唤醒了沉睡的巍巍兴安岭。在这片冰雪未消的北疆密林中,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金河分局生态环境保卫和刑事侦查大队的民警们正踏着融雪泥泞,在“冬季行动”“清风2025”等专项行动的号角声中,书写初春生态保卫战的藏蓝篇章。

脚步丈量:织密林海防护网

“东南坡融雪沟有新踩踏痕迹,重点巡查下风口!”刑侦生态大队长刘建波的皮靴深陷泥泞,手中的无人机遥控器屏幕闪烁,实时传回林间动态。他的身后,两名刑侦生态大队的民警正用木棍拨开枯枝,检查是否有盗猎陷阱。这样的场景,是金河分局刑侦生态大队民警的日常:依托“步巡+车巡+无人机巡航”立体化巡护体系,他们每日穿梭于林场、自然保护区和激流河畔等重点区域。

在牛耳河林场,副队长金鹏浩正与林业管护员核对“林长+警长”信息共享数据。“融雪后天干物燥,一颗火星就能引发山火”他指着地图上标记的红点解释。通过与金河森工公司联合设立的6处防火检查站,金河分局与金河森工公司实现火情响应15分钟闭环处置。巡逻车上,沾满泥浆的警灯映着白桦树干,民警的笑谈随风散入松涛:“咱们多走一里路,林子就多一分平安。”

宣防交响:法制浸润平安林区

“祭祀不烧纸,鲜花寄哀思!”电子广播回荡在金河各检查站的上空,蒙汉双语的防火宣传穿透层层松林。刑侦生态大队民警杜波举着“防火宣传册”,向过往的居民讲解着防火警示案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看看火烧连营多可怕!”这种亲民且通俗的宣防模式,使防火知识日均传播超百人次,春季防火期期间违规用火行为大幅下降。

反诈宣传同样融入生态保护。“冒充‘补贴、退款’的诈骗短信,就像盗猎者的诱饵!”民警马鑫在反诈宣讲会上,结合当下新型的“补贴诈骗”案例,剖析电信诈骗新套路。通过反诈宣讲,金河镇区的职工群众反诈意识明显增强,2024年以来主动咨询并成功阻止诈骗行为5起。与此同时,在金河镇小学的“法律课堂”上,孩子们摸着民警带来的冰冷的猎套和兽夹模型,稚嫩的发声:“我们要当小狍子的守护者!”

生命护航:林间生灵的温情守护

“爪子被水里破鱼网缠住了,快拿剪刀!”民警胡云风跪在刺骨的冰面上,冬执勤浸透了雪水,双手却稳稳托住一只挣扎的红隼。另一名民警小心剪断缠绕的尼龙线。这样的救助,在金河分局早已不是孤例—2024年以来,金河分局联合金森公司设立6处野生动物临时救助点,累计救治狍子、红隼等各级国家保护动物10余只,均得到了有效救助,成功放归山林。

在金河森林资源调大队查救助站,刑侦生态大队民警孙全轻抚一只误入居民区的狍子幼崽。“去年救的那只,放归时绕着警车转了三圈。”他边说边将温热的牛奶吸入针管。为降低人为干扰,金河分局组织开展了“清障行动”,今年以来清除陈旧猎套、废弃渔网等隐患8处。当被救助的狍子蹦跳着消失在松林深处时,民警们的对讲机里传来下一处巡逻指令,守护金河森林生灵的接力,永不停歇。

利剑高悬:筑牢林区生态安全屏障

“有冻土痕迹,疑似山毛草,仔细检查,不能放过一处可疑的角落!”夜色中的金河南检查站,民警董志德正和同事一起检查着一辆装满袋装货物的厢货车。近年来,金河分局推广践行群防群治模式,借助群众举报线索,精准打击处理多起违法案件,切实维护了金河林区的生态安全。

对待破坏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行为,金河分局始终保持着全力打击的高压态势。通过探索践行“林长+警长”生态警务协作机制,金河分局与金森公司划定了多处林下资源富集区,规范蓝莓、偃松籽采集行为;在重点路段设置流动检查站,今年年初以来,累计检查车辆1000余台次,全力防止非法捕猎工具流入金河林区。在刑侦生态大队民警的执法记录仪里,既有查获的盗伐、盗猎的犯罪现场,也有违规居民补种树苗的身影,“执法不是目的,唤醒对青山的敬畏才是根本。”刑侦生态大队民警孟凡龙翻看着执法记录仪。

冰雪消融处,藏蓝守护永不褪色。当第一缕春风吹绿兴安岭的樟子松,金河分局的民警们正以“开局即决战”的姿态,在保护生态的号角声中,以法律为剑、以初心为盾,为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谱写着新时代的生态卫士之歌。(陈越)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