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老年人不能坐的时间太长,或会引发肺梗塞导致突然死亡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1 10:02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看一系列优质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看一系列优质内容。

在2021年,北京一位年过七旬的退休老人,因连续几日沉迷电视追剧,几乎整天坐在沙发上,突发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医抢救。诊断结果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俗称“肺梗塞”。

医生表示,这类病症并非罕见,尤其在老年人群中,久坐不动是高危诱因之一。一旦血栓快速堵塞肺动脉,可能在数分钟之内引发猝死。

遗憾的是,这样的案例,在各大医院的急诊室并不少见。

许多老年人退休后习惯了“静养”生活,早晨晚起、白天看电视、晚上刷手机,活动量大幅减少。有人甚至将“坐着休息”视为对身体最好的保护。

而医学研究表明,长时间静坐,不动腿脚,是导致肺梗塞的隐形杀手

肺梗塞的形成机制主要是下肢深静脉中产生血栓,血栓脱落后随着血流进入肺动脉,造成堵塞。一旦肺动脉堵塞面积较大,会迅速引起缺氧、右心负荷加重,严重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老年人血液粘稠度高,血管弹性差,活动减少后下肢血流缓慢,更容易形成血栓

一些人以为只有坐飞机、坐长途车才需要担心“经济舱综合征”,其实在家中久坐同样危险。

沙发、躺椅、轮椅,甚至是过长时间坐在麻将桌前,都是潜在的风险场景。

很多人误认为,年纪大了就该少动,尤其是那些有关节不适、腰腿疼痛的老人,常以“怕伤身体”为由拒绝任何形式的活动。

久坐不会保护身体,反而是慢性伤害。

长期静坐会导致肌肉萎缩、血液循环迟缓、下肢水肿,加速骨质疏松,甚至影响消化功能和大脑供血。更严重的是,血栓一旦形成就如同埋下定时炸弹,一旦脱落,后果不堪设想

而肺梗塞的发作往往没有预兆,一口气没喘上来,可能就是生命终点。

静坐还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这些基础病又会进一步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形成恶性循环。

研究显示,每坐一个小时,动一动身体两三分钟,就能显著降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对老年人而言,活动不等于剧烈运动,而是规律、持续、小幅度的肢体活动。

哪怕只是站起来走几步、踮脚、抬腿、做做手指操,都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就像煮饭要控制火候,运动也要适量,过量或过少都可能影响健康。尤其是一些刚退休的老人,突然开始高强度锻炼,也可能引发心脏问题。

每日保持30分钟到1小时的轻量活动,如散步、做广播体操、太极等,是最安全有效的方式

家人也应主动为老年人创造活动的机会。把水壶放远一点、鼓励他们参与家务或带孙辈散步。

“动起来”不只是身体的需要,更是情绪的提振和生活的参与

虽然本文聚焦于老年人,但值得注意的是,血栓并非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于工作原因,每天久坐电脑前不动弹,血栓风险也在上升。

2020年,《中华内科杂志》刊出一项研究指出,中国城市办公人群中,20至40岁年龄段的静脉血栓发病率近年显著增长。

但相比之下,老年人更容易因为身体机能下降而“坐着坐着就出事”。

尤其是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一旦发生肺梗塞,抢救成功率远低于年轻人。

肺梗塞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常常被误认为是感冒、哮喘或心脏病。如果发现腿部突然肿胀、疼痛,尤其是一只腿明显粗于另一只,或者出现胸闷、气短、心慌等症状,务必第一时间就医。

特别是有静坐史和基础病的老人,更应提高警惕。

医院中检出的许多肺梗塞患者,在就诊前都曾出现腿肿或呼吸困难,但因“没事”、“忍一忍就好”等观念延误了治疗时机。

血栓形成后若能在24小时内溶解,死亡风险大幅下降;若延误数天,几乎不可逆。

除了肺梗塞,久坐还与中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长时间保持坐姿,血压波动幅度加大,脑供血容易不足,诱发脑卒中。

心脏病患者静坐过久也可能因心律失常诱发猝死。

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来得快、症状急、致死率高。它们之间并非独立发生,而是一个个环环相扣的“健康陷阱”

而诱因之一,就是被我们忽视的“坐”。

在家庭生活中,子女应当主动为父母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避免他们整天坐着不动。饭后散步、定时起身、设置提醒,都是有效的手段。

科技也可以帮忙,比如使用智能手表设定“久坐提醒”,或为老人准备简单的健身器材,比如弹力带、小哑铃、踏步机等。

在社区层面,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宣教,组织定期的体检与运动课程,帮助他们建立“坐立结合”的生活节奏。

与其等病倒了才奔赴医院,不如现在就站起来,迈出预防的第一步。

1. 《中华内科杂志》2020年第59卷第12期,《中国城市办公人群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分析》

2.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年第41卷第6期,《肺动脉栓塞症的早期识别与诊治》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指南(2020年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健康365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