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古井——葵花井及其传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1 06:34 1

摘要:从常德市一中大门进入,沿中心大道一直向西,行至一条南北向的大道再向左前行,在图书馆后面艺术楼的侧面,我们找到了葵花井。

葵花井,井栏上雕刻的石狮

葵花井是常德城区的古井之一,现在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常德市一中大门进入,沿中心大道一直向西,行至一条南北向的大道再向左前行,在图书馆后面艺术楼的侧面,我们找到了葵花井。

葵花井默默地卧在角落里,陪伴它的是几株香樟。

井栏下的文物保护标示牌

与四眼井、白龙井、丝瓜井不同的是,葵花井有一个高出地面约一米的正方形井台,井台的三面有石砌的井栏,一面是上井台的石阶。栏杆四角各有一尊石狮,栏杆上雕刻着朵朵葵花。井口为圆形,用石头砌成,高出井台几十公分,对着石阶的一面刻有“葵花古井”篆体井名。靠东的墙壁上有一块黑色石板,上刻葵花井的介绍文字。井台的西侧有“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指示牌,还有葵花井的介绍。

葵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

井口

1491年,明朝宪宗皇帝朱见深的第十三个儿子,年仅四岁的朱祐枢被他的哥哥朱祐樘封为荣王,封地为武陵。因为后来发生了许多事,受封后的朱祐枢并没有立即来常德,直到明正德三年(1508年)朱祐枢才就藩常德。

朱祐枢到达常德后,“世宗(朱祐枢的侄儿,笔者注)诏以沅江、酉港、天心、团坪河泊税入王坻”,当时的荣王府就常德市一中一带。还是这个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御题‘崇义楼’额锡(赐)之”(《清嘉庆常德府志》),可见,荣王在皇室中的地位。

被封闭的井口

之后,朱祐枢的子孙荣怀王朱厚㷲、荣恭王朱载墐、荣定王朱翊鉁、荣端王朱常溒、荣宪王朱由枵,一直生活在常德,历经七代130多年。

据明代曾任礼部祠祭主事的常德人龙膺的在相关文章中介绍,当时的荣王府规模宏大,按照京城王宫的模式,外修王城,内设王宫,砌以砖城。荣王府“门曰承运、曰端礼,左曰体仁,右曰遵义,后曰广智。殿曰承运、日存心、曰圆宫、曰内宗。庙在宫之左。社稷、山川、风云、雷雨等坛,并列如制,在内供奉”。荣王府最繁盛时,在常德东门和大西门附近还有惠安、富城、贵溪三座郡王府,四座王府几乎占据了常德城的三分之一。

井台下的介绍文字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10月,农民起义军张献忠攻入常德,代表封建王权的荣王府在劫难逃,张献忠一把火烧了荣王府,最后一代荣王朱慈炤“奉母妃姚氏走辰溪,不知所终①”。

葵花井是荣王府的唯一遗存。

相传井中常现葵花,舀水入瓢则瓢中有葵,注水入桶则桶中带花,因而得名。

现在,葵花井井口已被片石覆盖,不知道是否还有清泉汩汩流出,水中是否还有葵花。

葵花井东面墙壁上的介绍文字

曾经荣耀百余年的常德荣王府,如今只剩下葵花井供人凭吊。

唐朝诗人杜牧《金谷园》诗云:“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老朽不揣浅陋,凑成四句:“府殿巍巍飘香尘,廊檐迤逦迷宫人。岂料敬轩②一把火,唯剩枯井见后人。”

2025年4月10日改毕

注:

①荣王府事与龙膺语均见《清嘉庆常德府志校注》。

②敬轩,张献忠号。

来源:灾难在前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