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次回老家,站在村头那棵老槐树下,心里总不是滋味。土路还是那条土路,可路上走的人越来越少,田里长的草倒是越来越旺。老一辈蹲在墙根抽烟叹气:“年轻人都往外跑,村里快成空壳了。”可你要是真蹲下来看看,那些被踩进泥里的麦秸秆、堆在墙角发霉的旧课本、后山疯长的野竹子,
老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可没人说非得往城里挪。弯个腰,把脚底下的烂秸秆捡起来;转个弯,把墙角的破纸壳变个样。
这世道,撑死胆大的,饿死要脸的。你摸着良心问问自己:是愿意在城里当个月光族,还是回老家当个“土老板”?答案,其实早就藏在老屋后院那堆“破烂”里了。
说到底,赚钱这事儿和面子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在城里端着咖啡装体面,月底交完房租啃泡面;在老家踩着泥巴搞加工,年底银行卡数字噌噌涨。
现在的农村早不是“穷窝窝”了,天天喊着乡村振兴,环保查得越来越严,这些政策刮的风,吹的都是真金白银。那些觉得农村没出路的人,不是眼瞎,是心盲。
每次回老家,站在村头那棵老槐树下,心里总不是滋味。土路还是那条土路,可路上走的人越来越少,田里长的草倒是越来越旺。老一辈蹲在墙根抽烟叹气:“年轻人都往外跑,村里快成空壳了。”可你要是真蹲下来看看,那些被踩进泥里的麦秸秆、堆在墙角发霉的旧课本、后山疯长的野竹子,哪样不是能换钱的宝贝?
别看这东西小,城里人顿顿离不了。早点摊、夜市档、外卖店,哪个不是成箱成箱地进货?咱农村别的没有,竹子、木头管够。找个闲着的院儿,支两台机器,把竹子切成段、磨成条,再打包装车往城里送。成本?竹子后山自己砍,电费一天几十块,卖出去一双筷子赚半分钱,一天出五万双就是二百五,这账小学生都会算。
前些年不让烧秸秆,愁坏多少人?现在可好,那些烂在地里的玉米秆、花生壳,用机器“咔嚓咔嚓”一搅和,压成手指头大的颗粒,立马变成城里人抢着要的“环保炭”。冬天取暖的、工厂烧锅炉的,都盯着这玩意儿。你嫌脏?人家按吨收钱的时候可不说这话。关键是这东西原料几乎白捡,加工费就是电钱和机器磨损费,卖一吨少说挣三四百。
谁家没攒过废纸壳?孩子用剩的作业本、过年拆的快递箱、农药袋子里的硬纸板,收废品的嫌麻烦不爱要,咱自己打成纸浆,倒进模具压成型,晾干了就是超市抢着要的蛋托。现在人买鸡蛋讲究个“端着走”,没这硬纸壳托着,鸡蛋磕了碰了谁负责?你算算,一斤废纸卖三毛,做成蛋托能翻十倍价。要是再勤快点,抖音上开个直播,让人看看你怎么把废纸变金纸,城里那些讲究“环保”的白领能把订单砸爆你的手机。
大家觉得这三种生意怎么样?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交流一下,感谢您的关注。
来源:小雪拉呱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