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静安区宝山路街道虬江路上,一家正在装修的餐饮店门头赫然悬挂着“社区食堂”的招牌。宝山路市场监管所市场监管人员巡查发现后立即主动介入,耐心解释“社区食堂”作为特定民生项目的准入要求,指导经营者及时更换合规标识。最后,这家餐厅在更改店招后顺利开业。
这个看似细小的监管动作避免了企业开业后可能面临的数万元整改损失,生动诠释了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中“将服务做在监管前”的治理智慧。
积极探索并贯彻实施柔性监管模式
为响应国家“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要求,2025年,宝山路市场监管所积极探索并贯彻实施柔性监管模式,转变传统“以罚代管”的刚性监管模式,探索更具服务性、预防性的监管方式,降低市场主体经营合规成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宝山路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了“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因不熟悉法规导致“无心之过”,需引导而非惩罚;刚性监管易引发政企对立,柔性手段更利于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
记者向宝山路市场监管所了解到,目前,该所柔性监管的具体措施分为清单化管理、事前行政指导、风险预警机制、容错纠错机制。
清单化管理:积极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为市场主体发展注入更多“容错空间”(如未造成实际危害的首次违规)。
事前行政指导:通过培训会、告知书、线上提示等方式,提前告知企业合规要求(如食品标签规范、医疗器械备案流程)。
风险预警机制:利用大数据监测企业信用和经营风险,定向发送整改提示。
容错纠错机制:对非主观故意且及时整改的案例,以约谈、限期整改替代行政处罚。
指导企业化解难题减少商户损失
近年来,随着网络消费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上的个体工商户销售医疗器械行为激增,但部分商家因未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频繁引发消费者投诉。
在宝昌路上就有一家个体工商户碰到了这样“头疼”的问题。由于是个体工商户,他们无法申办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对于这一问题,宝山路市场监管所的监管人员针对其售卖商品的特点,指导这家商户重新注册公司营业执照,并且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从源头治理,化解“无证经营”难题,也大大降低了投诉举报这一“头疼事”。该商户感叹道:“服务高效,避免了停业损失。”
针对这一顽疾,宝山路市场监管所联合区市场监管局的消保科、质量管理科,对这家企业进行“组团式服务”“精准化辅导”,找准投诉“病灶”。他们针对租赁服务提供及时的上门服务以及客服服务,解答顾客使用中碰到的问题,同时完善租赁条款,避免纠纷的发生,让企业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规范”,在解决投诉难题的同时,无形中也树立起了行业的标杆。
用“绣花功夫”编织新型营商生态
从“社区食堂”标识的温情提醒,到帮助个体工商户、企业解决投诉举报的源头问题,宝山路市场监管所正用“绣花功夫”编织新型营商生态。这种将法理、事理、情理融会贯通的治理创新,不仅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培育出市场主体“敢闯敢试”的信心底气。
监管干部说:“监管不是对立,而是共同解决问题。”柔性手段更能激发企业自律意识,降低重复违法率。启用柔性监管以来,宝山路市场监管所提升了企业合规率,消保领域投诉举报率同比下降30%;营商环境得到优化,市场主体满意度在区级考核中排名前列。
展望未来,宝山路市场监管所将拓展应用场景,把柔性监管延伸至网络直播销售、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完善相关制度,联合行业协会制定细分领域合规指引,建立“信用修复”机制;促进社会共治,鼓励企业参与制定监管标准,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自治”模式。
记者:陆安怡
编辑:梁慧
资料:区市场监管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来源:上海静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