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0 22:30 1

摘要: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构建覆盖各类主体、制度规则统一、共建共享共用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社会信用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本期“思与辨”就该话

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构建覆盖各类主体、制度规则统一、共建共享共用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社会信用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本期“思与辨”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本期嘉宾

匡贤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

匡贤明:信用反映市场主体诚信程度。一个覆盖各类主体、制度规则统一、共建共享共用的社会信用体系,有助于淘汰不诚信的企业,降低对价格信号等的干扰。同时,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可以为市场交易提供信用保障,减少交易过程中的风险评估成本和防范措施成本。当市场主体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时,交易对手可以相对放心地与其进行合作,无需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查对方的信用状况,也无需采取过于复杂的担保或抵押措施。

李长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很大进步,信用体系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功能明显增强。在数字经济时代,信用信息流动更加频繁,信用的重要作用更为突显,这对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意见》提出构建覆盖各类主体、制度规则统一、共建共享共用的社会信用体系,能够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秩序、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詹国辉:第一,优化营商环境。构建覆盖各类主体、制度规则统一、共建共享共用的社会信用体系有助于打破行业壁垒和地域限制,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竞争。第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通过归集和共享信用信息,金融机构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从而更准确地评估风险,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支持。第三,激发市场活力。社会信用体系通过褒扬诚信、惩戒失信,鼓励企业诚信经营,提升市场竞争力,从而激发市场活力。第四,弘扬诚信文化。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和运行过程本身就是对诚信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有助于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同时通过褒扬诚信行为、惩戒失信行为,可以引导社会风气向好向善。

信用信息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基础,《意见》提出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您认为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方面,以保障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詹国辉:一是信用信息采集范围要严。要坚持“最小、必要”原则,严格限定公共信用信息范围,严禁超范围采集信息,严禁将非信用信息和隐私信息纳入信用评价。

二是信用信息共享水平要高。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信用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快速查询,提高信息共享效率。

三是信用信息更新要快。对于已归集的信用信息,应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及时反映信用主体的最新信用状况,确保信用信息的时效性。

四是完善信息采集工作。对于采集到的信息,应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校验,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信息缺失或错误。

五是信息标准系统建设。设置规范统一的信息标准,包括数据格式、数据质量等,确保归集共享的信用信息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匡贤明:第一,要着眼主体生命全周期,归集共享不同时期的信用信息。例如,对于企业,其设立、经营、变更、注销登记等环节的信用信息都应归集共享。第二,在归集信用信息过程中,要注意主体信用信息的相互核实,避免出现逻辑不一致的情况发生,影响信用信息准确性。第三,应建立信用信息的申诉机制。对于有误的信息,主体应有渠道进行申诉,如申诉成立,要有修改机制。

李长安:当前,在信用信息归集与共享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数据多头采集、信息共享难等问题。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国家层面的信息归集共享平台建设,减少重复归集,提高信息共享效率。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信用信息归集的质量。

匡贤明:第一,持续健全信用法治体系。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升到法律层面,对信用信息归集、管理、使用、共享等在司法上予以明确。第二,探索信用规则的国际对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体系,包括企业信用评级、个人信用评分等方面的标准。确保我国的信用评价结果在国际上具有可比性和认可度,加强信用产品互认。同时也为国际信用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比如,在企业信用评级中,明确评级指标、权重、评级方法等,使我国企业的信用评级能够与国际评级机构的结果相对接。

李长安:要特别关注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一方面要适度放宽企业进入个人征信行业的限制,推动形成个人征信行业有序竞争的发展格局,大力支持市场化个人征信公司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个人征信机构管理制度,推动个人征信机构落实管理责任,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等制度,促进个人征信机构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切实保护使用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詹国辉:其一,推动信用服务市场发展。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更多机构参与信用服务市场,形成多元化的信用服务供给格局。同时要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信用服务产品,如信用评估、信用咨询、信用担保等,满足不同主体的信用需求。

其二,加强信用监管。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信用主体进行分级分类监管,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应对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提高失信成本,真正让严重失信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其三,促进信用文化建设。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等多种渠道,普及信用知识,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和诚信水平,还可以通过表彰和宣传诚信典型,发挥示范作用,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来源:圳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