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餐会感染HIV?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这些艾滋病的谣言,可别再信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0 22:27 1

摘要:真相:和艾滋病感染者一起用餐、进行礼节性亲吻以及拥抱等日常接触行为,并不会感染HIV。艾滋病病毒(HIV)仅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等体液当中。在感染者口腔健康的情况下,唾液里的病毒含量极低,而且胃酸能够迅速将病毒灭活。

#健康科普

别让谣言“艾”上你

这些真相你要知道

你是否听过

“共餐会感染HIV”

“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

这样的说法?

艾滋病,一直以来都伴随着

许多误解和谣言

这些错误观念

不仅加深了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

也使得感染者在社会中承受了

不必要的歧视和压力

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

这些艾滋病误区的真相

图片来源:千库网

一、传播途径篇日常接触莫慌乱

谣言:与艾滋病感染者共同进餐或亲吻会感染HIV?

真相:和艾滋病感染者一起用餐、进行礼节性亲吻以及拥抱等日常接触行为,并不会感染HIV。艾滋病病毒(HIV)仅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等体液当中。在感染者口腔健康的情况下,唾液里的病毒含量极低,而且胃酸能够迅速将病毒灭活。

图片来源:千库网

谣言:共用马桶、泳池或接触公共物品会感染HIV?

真相:HIV无法通过完整的皮肤传播,共用马桶和门把手等公共物品不会传播HIV。HIV在体外环境中极其脆弱,干燥、高温或含氯消毒剂都可以灭活病毒。

图片来源:千库网

谣言: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

真相‍‍‍:HIV无法在蚊子体内存活和复制,因此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当蚊子叮咬人体时,它会注入自身的唾液,而不是之前吸入的血液。此外,HIV的传播需要满足一定的病毒量,而蚊子无法携带足够的病毒。

图片来源:千库网

二、检测诊断篇早筛早知不误判

谣言:尿液自检试剂不准确?

真相:尿液检测属于初筛检测。尿液HIV自测试剂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用于检测尿液中的HIV抗体,其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比较高。如果检测结果呈现阳性或者疑似阳性,应马上前往医疗机构进行确证检测,只有确证结果为阳性,才能确诊感染HIV。

图片来源:千库网

谣言:HIV检测结果阴性可完全排除感染?

真相:检测结果阴性可能是由于处于感染的窗口期,这段期间虽然感染了病毒,但检测结果显示阴性。根据国家卫生行业标准《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WS293-2019),现有诊断技术检测HIV抗体、抗原和核酸的窗口期分别为感染后的3周、2周和1周左右。此外,阴性结果需在高危行为3个月后完成再次检测,如果复检阴性且在此期间没有发生过高危行为,可以排除HIV感染。

图片来源:千库网

谣言:HIV感染即艾滋病期?

真相‍‍‍:HIV感染后疾病的进程分为三期: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根据《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急性期通常为发生HIV感染后的6个月内。部分感染者会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相关的临床表现。

无症状期持续时间一般为4~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和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疾病终末阶段,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多<200个/μL。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体征及多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目前,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ART),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大大延缓病情进程。

三、治疗篇科学用药寿命延

谣言:抗病毒药物无法延长寿命?

真相:2015年全球多中心研究START试验证实,HIV感染者一旦确诊便即刻启动ART(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让预期寿命与普通人群的差距缩小至不足5年,近乎达到正常水平。美国学者于2023年在《柳叶刀·HIV》发表的研究表明,倘若感染者确诊后马上启动ART并持续抑制病毒,其预期寿命能够接近正常人群水平。

需要留意的是,这里存在一个关键前提: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果确诊时病情已发展到艾滋病晚期,治疗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谣言:治疗期间无需定期监测?

真相:按照《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要求,接受ART的HIV感染者需每3~6个月检测一次病毒载量,目标为<50拷贝/mL,以确认病毒抑制效果。定期监测不仅是评估疗效的手段,也是早期发现治疗问题(如耐药、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

图片来源:千库网

谣言:病毒抑制后可以停药?

真相‍‍‍: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指出,停药会导致病毒反弹和免疫系统受损。即使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也需持续服药以维持疗效。

图片来源:千库网

四、预防策略篇双管齐下降风险

谣言:暴露前预防药物会导致严重副作用?

真相:口服暴露前预防(PrEP)药物(TDF/FTC或者TAF/FTC),常见副作用有恶心、头痛以及腹泻等,大多属于轻度且短暂性的,一般在1个月内便可缓解。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情况较为罕见,但仍需定期进行监测。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多国指南均表明,PrEP对于高风险人群而言安全且有效,而且还能够依据个人耐受状况,选择不同的服药方案。

图片来源:千库网

谣言:暴露后预防仅适用于职业暴露?

真相:根据WHO指南,暴露后预防(PEP)适用于所有高风险暴露行为(如无保护性行为、共用针具)。中国《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技术指南(2020)》指出,发生HIV暴露后,应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阻断用药,最好在24小时内,最迟不超过72小时。

图片来源:千库网

谣言:使用PrEP后可以不用安全套?

真相‍‍‍:WHO强调,PrEP对HIV的预防有效率约99%,但无法阻断其他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因此,推荐“安全套+PrEP”双重防护策略,以全面降低风险。

图片来源:千库网

五、预防母婴传播篇高效阻断母婴健

谣言:HIV感染者不能生育健康后代?

真相:通过尽早服用抗病毒药物干预、安全助产和产后喂养指导,HIV阳性母亲传给婴儿母婴传播率可降至2%以下。在怀孕前要做好孕前HIV检测,接受规范的预防母婴传播服务。对于“男阴女阳”的家庭,在女方接受ART且病毒持续控制的情况下可选择排卵期自然受孕或者体外授精。在“男阳女阴”的家庭,也可在男方进行ART且病毒持续控制后,在排卵期进行自然受孕。

图片来源:千库网

谣言:母婴阻断药物会对胎儿造成严重伤害?

真相:目前WHO推荐的抗病毒药物方案已在大量研究中被证实安全有效。尽管部分药物可能有轻微副作用,但总体上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远小于HIV感染本身带来的健康风险。因此,孕期规范使用ART不仅能保护母亲健康,还能有效降低HIV母婴传播风险。

图片来源:千库网

不信谣,不传谣

让我们携手

用科学的态度和行动

共同对抗艾滋病

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郑重提示:本文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二次转载请确认版权或更换删除。】

《广西疾控健康科普大讲堂》——

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来源 | 中国疾控艾防中心

供稿 | 艾滋病防制所

文编 | 严桐桐

美编 | 严桐桐

一校 | 许雁 龙玉婷 黄美婵

二校 | 严桐桐

三校 | 余宗蓉 李萌

审核 | 黄波

声明 | 资料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

艾滋病治疗门诊:0771-2518326

以上电话接听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业务:我中心暂停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需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人员请到南宁市相关体检办理点进行体检。

疫苗接种地点:金洲路18号(琅西门诊)

疫苗接种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00-11:30,下午15:00-17:30;周六、周日:上午8:30-11:30。

来源:广西疾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