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生命末期,行星还能活多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0 21:28 1

摘要:这是“宝瓶座”方向约650光年前的行星状星云“螺旋星云”(Helix Nebula, NGC 7293)。它就像一颗巨大的眼睛注视着我们。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专栏

周三 · 风月同天|周四 · 观测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测 |周六 · 茶余星话 | 周日 · 太空探索

编译:余路汉

校对:梁晨

审核:牧夫天文校对组

美编:张少岩

后台:李子琦

原文链接:

这是“宝瓶座”方向约650光年前的行星状星云“螺旋星云”(Helix Nebula, NGC 7293)。它就像一颗巨大的眼睛注视着我们。

行星状星云(螺旋星云)。

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可视光数据、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的X射线数据、维斯塔天文望远镜的红外线数据、GALEX紫外线太空望远镜的紫外线数据制作而成。

Credit: X-ray: NASA/CXC/SAO/Univ Mexico/S. Estrada-Dorado et al.; Ultraviolet: NASA/JPL; Optical: NASA/ESA/STScI (M. Meixner)/NRAO (T.A. Rector); Infrared: ESO/VISTA/J. Emerson; Image Processing: NASA/CXC/SAO/K. Arcand)

行星状星云是相对较轻的恒星(质量小于太阳的8倍),不会发生超新星爆炸,在恒星生命结束时形成的天体。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在晚年会从主序星演化成红巨星,并从外层向周围释放气体和尘埃。不久,失去气体的恒星将进入从红巨星向白矮星转变的阶段(中心恒星),释放出的气体将被恒星发出的紫外线电离并发光,从而形成行星状星云。

有崩坏的行星残骸落向螺旋星云的白矮星?

在螺旋星云的中心部,有一个名叫“WD 2226-210”的白矮星。UNAM(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以Sandino Estrada-Dorado为首的研究小组,对NASA(美国宇航局)的X射线太空望远镜“Chandra(钱德拉)”等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发表了研究成果,显示WD 2226-210有可能破坏了围绕自身公转的行星。

运行钱德拉(Chandra)的史密松天体物理研究所CXC(钱德拉X射线中心)曾表示,在过去40多年针对WD 2226-210的检测里呈现的是高能量X射线。研究人员对德国的X射线天文卫星“ROSAT”(1992年)、Chandra(1999年)、欧洲空间局(ESA)的X射线太空望远镜“XMM-Newton”(2002年)针对于WD2226-210观测到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X射线信号的亮度基本保持不变,但可能每2.9小时就会出现规律变化。

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受WD2226-210潮汐力的影响,全部或部分被破坏的行星残骸会落向WD2226-210的表面,在这个过程中残骸被加热后会形成放射。另一个研究小组曾报告说,WD2226-210周围可能有一颗海王星大小的行星以不到3天的周期公转,但研究小组认为残骸可能来自更近的木星大小的行星。

因为过于接近白矮星(右)

被潮汐力分解的行星(左)的想象图

Credit: CXC/SAO/M.Weiss)

研究团队指出,像WD2226-210这样放射X射线的高温白矮星,已经发现了两例,分别是(“KPD0005+516”和“G29-38”),可能会把这些通过吸收伴星物质或行星残骸来作为发射X射线源的天体作为一个新的分类。今后希望通过JAX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高分辨率光谱探测卫星“XRISM”,来调查WD2226-210能够放射X射线的物质是否是来源于行星。

如果检测出来的X射线是由行星而来的话,那这颗行星可能在恒星膨胀到红巨星的期间里一直存在。通过研究“螺旋星云”白矮星的相关信息,就能够了解在迎来生命末期的恒星周围的行星的存活与崩坏。

责任编辑:甘林

牧夫新媒体编辑部

『天文湿刻』 牧夫出品

小精灵星云的恒星形成活动影像提供与版权: Juan Montilla (AAE)

来源:牧夫天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