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为什么我们还需要贴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0 18:25 1

摘要:发帖人用严肃口吻,详细记录了自己用各种逻辑陷阱”调教”AI的全过程——当他输入"配一台6000元的电脑需要多少钱"时,AI竟一本正经地开始计算各种配置的价格。

凌晨三点,一条新帖在百度“弱智吧”刷新:

一位吧友发出感叹,“deepseek 依旧无法战胜弱智吧!”。

发帖人用严肃口吻,详细记录了自己用各种逻辑陷阱”调教”AI的全过程——当他输入"配一台6000元的电脑需要多少钱"时,AI竟一本正经地开始计算各种配置的价格。

这个诞生于深夜的无厘头问题,引发了数百条跟帖狂欢,吧友们争相晒出自己”逼疯”AI的奇葩问答截图。

大战 AI 的贴吧老哥

到底造了多少梗?

在弱智吧,“调戏 AI”是一个固定的保留节目。

2022年底,ChatGPT 横空出世,把大家都震了一下。随后 Claude、Gemini、文心一言、DeepSeek 等 AI 工具接连出现,如何使用 AI 工具,成了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问题。

大家很快发现,写代码、解方程、改论文、编故事……对 AI 来说都不在话下。在人们都以为 AI 可以替代人类的时候 ,百度“弱智吧”的老哥,率先发现了 AI 的弱点:

他看不懂弱智吧段子。

就像老婆饼里没有老婆,弱智吧的吧友并非真 弱智, 而是通过刻意制造“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幽默形式,解构严肃议题或日常逻辑。

例如:

孕妇打人是否算群殴?

白骨精头疼是看骨科还是脑科?

生鱼片其实是死鱼片;

奶酪越多,奶酪孔越多;奶酪孔越多,奶酪越少;所以奶酪越多,奶酪越少;

……

这些烧脑段子,顺理成章地被弱智吧的老哥们拿来做检测 AI 理解能力的试金石。精妙的逻辑谬误、语言陷阱,都是老哥们打磨了二十年的武器。

有人问AI,“父母结婚时为什么不邀请我”,AI一本正经地回答:可能是他们忘了。

有人问:我女朋友的老公应该叫我什么?这样复杂的人物关系,让AI也感到烧脑。

除了拷问,老哥们的创作中,还经常闪现出哲思和诗意:

苦难是生命的防沉迷系统;

山是地质年代极其缓慢的浪;人的心脏都在左边,我们要如何拥抱才能心心相印?

在这些段子的字里行间,闪烁着机锋和思辨的光芒,有意无意之间,贴吧老哥们展现了汉语的核心魅力:简洁性、多义性、高信息密度、优雅……

除了刁难AI之外,贴吧老哥还在继续践行用人脑对抗算法的非对称战争。最新的一个案例,是novelai吧的“猫鼠队大战AI”事件。

Novelai吧最初是AI绘图爱好者的聚集地,用户常以“大佬求跑图”为口号,用AI工具生成二次元风格图像。

但随着AI生成的同质化作品泛滥,部分吧友开始厌倦千篇一律的机械产出,老哥们的反击来得很快——他们开始尝试用“人肉搜索”的梗图,代替精美但僵硬的 AI 制图:

最开始老哥们用三国杀卡牌玩梗,随后“特摄队”开始凭借奥特曼表情包后来居上,但最终封神的是 “ 猫鼠队”。

不管网友们提出多么刁钻的要求,老哥们都可以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火速找到《猫和老鼠》中对应的截图。

他们靠的不是什么高科技,而是人类最原始的能力:无用的热爱。

猫鼠队也就此一战成名,成了互联网上的名梗。至今在各种社交软件的评论区,你都能看到有人在玩猫鼠队的梗。

从互联网草莽时代成立的弱智吧(成立于2005年),到诞生于AI时代的novelai吧(成立于2022年),跨越了接近20年的两个不同的社区,同时活跃在贴吧的平台之上。

在中文互联网上,能存活超过20年的产品已经是凤毛麟角,但在百度贴吧,像弱智吧这样的长寿社群,数量并不少。甚至可以说,百度贴吧,就是中文互联网的一部编年史。

在许许多多像弱智吧、novelai 吧一样的贴吧里,无数老哥们每天都在用自己的奇思妙想,证明一个基本问题:

人的创造力和热爱,是永远不会被 AI 替代的。

当你想在互 联 网求助

你能找到谁?

在贴吧, “ 求助帖 ” 是最常见的。

比如, “PS 吧”一位 吧友 在老家翻出了一张的旧照片,照片的主人是自己过世很久的妈妈。这张破损严重的照片,是关于妈妈为数不多的影像记录。

吧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这张老照片上传到了PS 吧,请求吧里的老哥帮自己修复这张照片。

这句话像一枚信号弹,炸出了贴吧最隐秘的江湖规矩。平日里插科打诨的吧友们瞬间切换战斗状态。

手速快的老哥没多久就给出了初版的修复,斑驳脱落的旧照片,在老哥手里化腐朽为神奇。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才诠释了贴吧为何不可替代:

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不少吧里的大手子都给出了自己的精修版本,连平时总是潜水的 ID 也浮出水面、加入了这场挽救回忆的赛博手术。

除了从修图技术层面互相交流之外,吧里的老哥还认真考据起了图片的年代背景以及服饰审美,务求在还原上精益求精。

当最终版本的修复图带着轻微噪点和恰到好处的岁月痕迹上传时,吧友集体刷起暗号“98”(你就惯着他吧)。

在PS吧,类似这样的P图请求,一直都没有断过。

这不是简单的修图,而是一群技术游侠在用最笨的方法宣告:有些记忆,AI永远学不会它的温度。正像吧友感叹的那样:被怀念着的人,永远不会真正死去。

犀利吐槽、人间清醒的老哥们,同样有柔软、热心的一面。面对真正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他们想来不吝释放自己的善意。

有老哥曾经打过这样的比方:

如果你发帖说自己在桥洞下饥寒交迫,快要饿死了,有的平台会笑你不努力,有些平台无人在意,只有贴吧老哥会让你说个地址,然后真给你点份外卖送过去。

此前 “密码吧”有一位用户发帖求助,称自己向心仪女生告白后,对方给出了一段五层加密的摩斯密码,要求破译后才能答应约会。

女生仅提示“最终答案是英语”,且加密过程涉及“人类每天都会用到的东西”。

在2000多楼的热烈讨论中,吧友们接力破解了五层加密,展现了惊人的协作能力:

第一层是摩斯密码转数字,这一层很好破译,通过摩斯电码表,可以将符号转换为数字串:419441814163419262237427。

将这些数字分组,映射到手机键盘上,可以得到一连串字母组合:GZGTGOGXNCS3712。根据“QWE=ABC”的键盘布局,将字母二次转换,得到一串新的字:OTOEOIOUYVL2712,这是第三层加密。。

第四层加密通过栅栏重组的方式破解,得又一串字母:OOTUOYEVOLI3712。

第五层加密,将字符串倒序排列,得到最终答案:

I LOVE YOU TOO。

从摩斯密码推到数字,再从数字推到手机键盘和电脑键盘,经过重新排序排列和倒换,最终得到了“I LOVE YOU TOO”。这不是简单的技术活,而是一场智慧的接力赛。

在老哥们群策群力的协作下,打开的不仅是一组五层加密的密码,也是一段浪漫故事:楼主成功赴约,并在220楼感谢网友——所谓“密码”,其实是一场双向奔赴的考验。

1837年美国人萨缪尔·摩尔斯发明摩斯密码的时候,一定想不到,这些由点和线构成的神秘符号,会成为大洋彼岸一场爱情故事的注脚。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密码都有解,沟通明文和谜底之间的桥梁,是智慧、勇气、互助。

这些老哥们的存在,很好地回答了一个问题:贴吧为什么还没凉?

当其他平台为流量厮杀时,许许多多像PS吧、密码吧一样的贴吧里,仍保留着早期互联网的“游乐场精神”——在这里,内容输出为点赞、不为变现,只为那一刻的成就感。

神贴背后的 “ 赛博树洞 ”

治愈了多少人?

与那些精致的滤镜式社区相比,百度贴吧显得粗糙、直白,往往以一种近乎赤裸的方式展现人生的酸甜苦辣。

在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最真实的生活记录和感悟。

去年7月,一位失眠的贴吧老哥,在30岁生日的当天,在百度孙笑川吧发布了一篇帖子:《今天是我的30岁生日捏》,回顾了自己作为普通人的一生。

帖子以平实的语言讲述了发帖人从童年到30岁的人生经历,包括童年时父母离婚、与好友的友谊、高考、大学生活、与青梅竹马的错过、与父亲的和解、面对亲人离世的冲击、事业的失败……

帖子内容真实质朴,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能深深打动人心。

发帖人看起来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他的故事代表了无数普通人在生活中努力奋斗、经历挫折又不断前行的身影。

童年的欢笑、少年的迷茫、成年的挣扎,仿佛是每个人的缩影。

有人把老哥叫做“贴吧余华”,而这篇帖子,也吸引了无数网友前来盖楼,成了去年贴吧的神贴。

在楼主的帖子下,无数老哥开始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滴、自己人生的困惑。

鼠标滚轮翻动之间,展开的是无数普通人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究竟由什么构成?是那些辉煌的成就,还是那些平凡的瞬间?是那些痛苦的回忆,还是那些温暖的时刻?

或许都是。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它有多完美,而在于它有多真实。

在贴吧,每年都会诞生很多类似的“神贴”,它们像数字时代的茶馆说书场,让千万匿名用户通过一个帖子完成精神共振: “ 哥们儿,我看见你了。”

这些保存在服务器中的文字,不是冰冷的字节,而是一代人的生存档案,封存着中国网民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回声。

很多老哥对贴吧又爱又恨,却始终离不开,原因就在这里。

正如一位吧友的留言:“我们骂世界,是因为还想爱它;我们自嘲,是因为还相信值得被爱。”

当我们谈论贴吧时

我们在谈论什么

创造出贴吧独特文化的,是无数的贴吧老哥。而这种文化的土壤,则是贴吧的与众不同的运营模式:

新帖不会自动推送给用户,而是按时间顺序排列在吧内,除非有人回复(“顶贴”),否则很快沉没;

热门内容不是由算法决定,而是靠用户“盖楼”(不断回复)推上首页,形成“神帖”;

用户根据不同的需求、兴趣进入对应贴吧,确保讨论高度垂直;

……

这种模式让贴吧形成了“需求导向”的社区文化——用户不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让贴吧形成了独特的治理模式:规则由社区共识决定,而非平台统一管控。

艾斯吧的“卧薪尝胆”事件,完美诠释了这一点。

成立于2004年的艾斯吧,最初由多个“艾斯”的粉丝共同维护:《奥特曼》中的艾斯奥特曼、《海贼王》中的火拳艾斯、《推理之绊》的艾斯·拉塞佛德、《最终幻想零式》的艾斯……

起初,大家声量相近,彼此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直到2010年,《海贼王》的爆火导致火拳艾斯粉丝大量涌入,逐渐挤压其他角色的讨论空间。前吧主“艾斯-Log”作为海贼王粉丝,虽未主动打压其他群体,但因管理松散,最终让艾斯吧实质上沦为火拳艾斯的专属社区,头像、背景图均被替换为火拳艾斯相关内容。

一位艾斯奥特曼铁粉“金丹—元婴”,就此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

他伪装成火拳艾斯粉丝,长期在艾斯吧发帖互动,积累好感,蛰伏了整整5年。

终于,前任吧主因疏于管理被系统撤销职位,贴吧进入无主状态。

2020年,艾斯吧举行了新的吧主竞选,在一片混乱中,金丹—元婴通过唯一有效的一票(自己投给自己),当选新吧主。

随后,金丹—元婴终于卸下伪装,一举删除所有火拳艾斯相关帖子,更换头像为艾斯奥特曼,实现了艾斯吧的“光复”。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百度贴吧还有很多。

在算法统治的年代,贴吧依然保存着“前现代”互联网产品的宝贵气质:是人,而不是算法构建起了这个社区。

在贴吧里,吧规不是由产品经理在会议室里拍板决定的,而是通过无数次的骂战、举报、吧主更迭逐渐沉淀下来。 比如方便面吧严禁 “ 科技与狠活 ” 等网络热词 ,孙笑川吧的"三不碰原则"(不碰扶贫帖、不嘲病患帖、不玩烈士梗),这些规则没有写在任何官方文档里,却能成为用户的共识。

贴吧就像互联网的县城,环境嘈杂、街道杂乱,可街角修鞋匠会顺手帮你补包,楼下早餐店记得你不吃香菜。当其他平台忙着给人贴标签时,这里还有人愿意坐下来,用表情包和黑话聊点真心话。

贴吧的存在证明,有些东西永远无法自动生成。我们怀念的社区,一定是有血肉的:真实世界的人,在这里以最笨拙也最诚恳的方式相遇。

2025年,我们为什么依然需要贴吧?或许答案藏在每一个“边骂边爱”的老哥故事里。

来源:财富吹哨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