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开心“一刻”激发校园活力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0 16:56 1

摘要:课间时分,走进马鞍山市湖东路第二小学,新增的地面游戏空间成了学生们“抢滩登陆”的热门地儿。走迷宫、旋转跳、折线跳、飞行棋、跳格子等,学生们手、脚、脑并用,沉浸式“解锁”自己喜爱的游戏。此外,踢毽子、跳绳、跳皮筋等传统游戏也回归到校园课间活动。“15分钟的课间让

课间时分,走进马鞍山市湖东路第二小学,新增的地面游戏空间成了学生们“抢滩登陆”的热门地儿。走迷宫、旋转跳、折线跳、飞行棋、跳格子等,学生们手、脚、脑并用,沉浸式“解锁”自己喜爱的游戏。此外,踢毽子、跳绳、跳皮筋等传统游戏也回归到校园课间活动。“15分钟的课间让我觉得更加轻松了,课间活动也丰富多彩,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去玩,既增强了体质,也增进了友谊。”学生谷雨葶说。

今年年初,我省明确要求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统筹好每节课和课间时长,自主设置课间安排,实施15分钟课间时长,落实30分钟大课间时长。该政策的出台为学生们的课间生活注入了新活力。如何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15分钟?各地各校纷纷行动起来,在有限的空间为学生们拓展出无限可能,让学生们心里有阳光,身体能出汗,开心“一刻”,乐享童年。

马鞍山市湖东路第二小学学生课间成功登上攀爬网

游戏焕新启智趣

春季学期,马鞍山市花山区启动“校园地面游戏焕新计划”,一校一策,通过“专业设计+校本创新”的模式,将传统文化、体能训练、德育主题等巧妙融入校园地面游戏设计,为运动加时,为课间15分钟增趣。

马鞍山市东苑小学、湖东路二小深入挖掘传统游戏的魅力,将跳房子、飞行棋等经典游戏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马鞍山市王家山小学将方格、数字、汉字等五颜六色的游戏图案巧妙融入学科知识,践行了“玩中学、学中思”的教育理念。马鞍山市秀山第二小学的教学楼前,以“安全守护 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地贴游戏,将交通、消防、防溺水等安全知识融入趣味互动中。马鞍山市微山小学设计了不同文化主题的游戏模板,包括垃圾分类、防溺水、二十四节气等,将课间游戏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寓教于乐。马鞍山市东方城小学地面游戏设计别具一格,有考验平衡力的 “S型赛道”、指令激活的“字母迷宫阵”,还有进阶式闯关的“立定跳远”,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需求。

随着课间活动时间变长、活动范围变广,花山区教育局进一步加强了校园安全管理。各校增加了对校园设施检查的频次,加大课间值勤巡查力度,借助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站等对学生宣讲课间安全知识,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下一步,该区将继续鼓励学校自编校园广播体操、韵律操等,开发多样化的益智类小游戏,不断丰富学生的课间生活,让“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在校园里真正落地生根,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

马鞍山市秀山第二小学学生课间参与“安全守护 快乐成长”主题的地贴游戏

空间再造育新人

春季学期以来,宁国市西津小学将课间时间调整为15分钟,并且上、下午各组织了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让整个校园“动”了起来。在校园有限的空地上,学校系统科学地用贴纸、色块创设了“地面迷宫”“数字格子”“石头剪刀布跳”等学生们喜爱的地面游戏。

下课铃声一响,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玩起来。校园被学生们的运动激情点燃,洋溢着蓬勃的朝气。西津小学校长罗林介绍,下一步,该校将进一步创新课间活动设计,做好时间管理的加减法,促进课间活动“量质齐升”,全面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度。

宁国市宁阳学校河沥校区在15分钟课间活动中,创新融入文化、德育与学科元素,让课间成为学生们释放活力、涵养素养的“第二课堂”。学生们三五成群或诵读文化名人语录,或组队挑战体育闯关。该校将教学楼走廊升级为“多维互动空间”,设置融合二十四节气诗词的跳格子、嵌入数学闯关题的智慧迷宫等复合型游戏区;创新开发德育拼图游戏,将励志标语转化为需要协作解谜的立体装置。这种空间再造使每个课间成为可触摸的成长契机。

在宁国市,这种以“小切口”推动“微改革”的创新实践,不仅培育“心里有阳光,身体能出汗”的时代新人,破解课间管理难题,更通过场景化学习实现了“五育融合”,为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踢毽子等传统项目回归宁国市宁阳学校河沥校区课间活动

自主选择促成长

春季学期起,黄山市屯溪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阳光课间15分钟”微改革,将原有10分钟课间延长至15分钟。这看似微小的5分钟调整,正悄然改变着校园生活。

伴着清脆悦耳的下课铃声,屯溪区龙山实验小学的学生们从教学楼鱼贯而出,开启欢乐的课间时光。为丰富课间活动项目,该校集思广益,用彩色线条和色块绘制特色运动地面,设计了“节气萝卜蹲”“拼音跳跳蛙”等数十种游戏,校园各个角落被巧妙利用,每一寸空间都萦绕着学生们的欢声笑语。该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刘慢慢介绍,学校创新推出“我的课间我做主”活动,推出了休闲体育类、探索发现类、提升素养类等多种课间活动,无论是户外的蹦跳玩耍、大汗淋漓,还是室内的兴趣活动、闭目养神,都是课间15分钟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屯溪大位小学,许久不见的滚铁环、丢沙包、跳大绳等传统体育项目在操场上轮番上演,学生们尽情享受课间运动时光。“每天都期待课间活动时间,这些传统游戏既有趣又能锻炼身体,和同学们一起玩特别开心。”学生余旭杰表示。该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宁盈盈介绍,为保障课间活动秩序,学校采用“错峰出行”的方式,将全校班级分为单双数班,鼓励学生们分区分批充分运动,每个年级每个班设置不同活动项目,让师生共同参与。

屯溪区教育局通过建立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机制,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现场巡视,不断完善课间活动的形式和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下一步,该区将积极探索与学校实际、学生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内容,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屯溪大位小学“阳光课间15分钟”激发校园活力

“微改革”创新教育维度

课间与课堂、休息与学习是有机的整体,让学生休息好、玩好是教育的重要一环。采访中,有学生表示:“以前的课间10分钟被大家戏称为‘上厕所时间’,真正能自由活动的时间所剩无几。现在有了15分钟,可以自由活动,感觉上课都更有精神了”。家长们也对此做法表示认可:“学校开展课间趣味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还让他们在运动中增强了体质,培养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有学校坦承,在具体推行课间15分钟的过程中也遇到过难点。如初期,个别教师担心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或课间管理难度增加,心存疑虑或负担。对此,学校积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课间“微改革”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益处。此外,课间活动的质效提升、城区学校运动场地受限、乡村学校体育专业师资不足、家校协同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也关系到该政策的多样化实践及扎实、长效推进。期待课间15分钟“微改革”持续激发校园活力,释放教育温度。

□本报记者谢婷婷,通讯员鲁燕、俞燕、程晔采写

□配文图片由受访学校提供

来源:安青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