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级台历、照片墙、班级“茶吧”、绿植、同学们亲自动手打造的文创区……比起想象中快节奏、高度紧张的高中教室,这里让人感觉到的是温馨、舒适、放松。
寇晓艳在学生中间。
走进包四中高二(9)班的教室里,立刻就能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班级氛围。
班级台历、照片墙、班级“茶吧”、绿植、同学们亲自动手打造的文创区……比起想象中快节奏、高度紧张的高中教室,这里让人感觉到的是温馨、舒适、放松。
这是包头市首届班主任带头人、包头市首届名教师、包四中语文教师寇晓艳所带的班级。寇晓艳本人就如她所带的班级一样,散发着让人舒适的书卷气,使人感受到一种乐观向上的能量。
助力学生突破自我
教会学生热爱生活
“当你所从事的职业不一定就是你所热爱的生活,要怎么办?”记者采访当天,在语文课上,寇晓艳与学生就陶渊明的名篇《归去来兮辞》展开深层对话。
从陶渊明的出身到他在官场的经历,从解析陶渊明的心境到把这种心境映射到现代,在对话间,学生们跨越时空,理解着历史上的陶渊明。
寇晓艳与学生们一问一答,好似朋友间的对话,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时能够听到因为独特的见解而引发的阵阵笑声。
在寇晓艳看来,语文教学一定要尊重文本原始的、真实的情境,“现在教育提倡‘无情境不教学’,我选择遵从语言文本本身和作者用文字构建出来的真实情境。要引导学生入境入情,首先教师得先入境,先入情。”寇晓艳是那种奉行“躬身入局”的老师。“我认为语文老师最深的功底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能仅仅做一个资源的整合和梳理者,应该成为文本研究的先行者和独创者。只有你自己带入情感,你才能把学生也带入作者营造的情感世界中。”寇晓艳说。
寇晓艳希望把课本中的情境与学生们真实的生活体验衔接起来,“在深耕教学和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我希望能够搭建桥梁,用经典篇目助力学生在成长道路中不断自我突破,创造学生心里的永恒的活火,激励他们勇往直前。”
包四中高二(9)班学生裘璐灿说:“寇老师的课堂有一种生命的气息,她不仅教会了我语文,更教会我如何去好好生活。”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在寇晓艳办公室的工位上,几本厚厚的班级日志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终于迎来的下雨天、同学在班级里的出糗瞬间……由学生们自己记录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孩子们勃然的生命力。
“我带的班每年都会装订这样一本纪念册,每个学生一本,这里面有孩子们对于生活的热望,希望这样一本册子能够成为孩子们勇敢面对未来的底气。”
作为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教师,寇晓艳也把这种热情和活力带到了她的班级里。她的班级执行“全员管理”,每个学生都在班级里有自己负责的工作,她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有胜任感、获得感、归属感。
“寇老师特别注重我们能力的培养,鼓励每个人在班级里发挥长处,都能在班级里有分工,感觉我们的班级就像家一样温暖。”包四中高二(9)班学生杨敏学说。
播下希望的种子
静待花开的喜悦
从教三十年,寇晓艳眼里最开心的事情,是持续不断接收到学生的好消息,静待花开的过程中充满了惊喜。寇晓艳为记者展示了她的一名学生在高中时期,亲笔写下对自己未来期许的卡片,上面写着他梦想中的学校。“后来这个学生真的去那所学校读书工作了,他的梦想实现了,这个卡片还在我这儿完好保存着。”寇晓艳说。
寇晓艳说:“我已经毕业的学生们,还不断地给我汇报他们大学中的好消息,这种感觉好像我种下了一颗种子,之后年年都有新果子结出来,让人非常欣慰。直到现在,已经上了大学的学生,还会回到学校给我现在带班的学生们宣讲,给他们一些学业和报考方面的指导,好像是有一种有责任感和反哺的情感在里面,希望下一届的孩子也如他们那样优秀。”
采访当天,寇晓艳上午就有三堂课,下午要去石拐的中学支教,晚上还要回到学校里站好最后一班岗,马不停蹄地奔波在教育的最前线。“教育者必须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眼界和胸怀。我从上一个学段的老师手里接过接力棒,就要把这个接力棒好好传递给下一个学段的老师,希望通过我的教育,点燃孩子们的生命活火,让他们都能有底气、有信心、有热情地走向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来源:包头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