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日,为全面提升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护理质量,大力推广精准安全喂养技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急危重症护理管理委员会危重症护理小组成功举办了“管饲为径,‘喂’爱而生”主题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 70 余名护士长、危重症联络员以及 ICU 专
2025年4月2日,为全面提升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护理质量,大力推广精准安全喂养技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急危重症护理管理委员会危重症护理小组成功举办了“管饲为径,‘喂’爱而生”主题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 70 余名护士长、危重症联络员以及 ICU 专科护士踊跃参会,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活动期间,通过专题授课、案例分析以及互动答疑等形式,参会人员围绕肠内营养护理领域的前沿进展与丰富实践经验展开深入探讨,交流氛围热烈。
护理部副主任刘丽丽在活动致辞中强调,危重症患儿的营养支持不仅关乎疾病诊疗进程,更是保障其生长发育的关键环节。营养管理成效直接关联着患儿短、长期预后状况。她鼓励全体护理人员深入学习管饲喂养的最新指南与专家共识,加速掌握并及时总结新技术应用效果,凭借专业素养与爱心,为危重症患儿筑牢坚实的生命防线。
新生儿外科主治医师张艳霞带来“消化道畸形患儿肠内营养技术”专题授课。针对肠闭锁、食管狭窄等消化道畸形患儿普遍存在的喂养困难、营养吸收不良问题,指出为这类患儿制定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至关重要,并借助典型临床案例,直观呈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中的重要作用,让在场人员深受启发。
重症医学科代理护士长杨滢则以磁导航空肠置管技术为核心,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该技术借助电磁定位实时引导,做到无创精准置管,尤其适用于胃排空障碍、重症胰腺炎等危重患儿。与传统盲插法相比,磁导航空肠置管技术优势显著,不仅成功率更高,还能大幅降低黏膜损伤风险,让参会人员真切感受到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高效性与安全性。
普通外科新生儿外科主管护师范琪依据中华护理学会儿科专委会最新团体标准《危重症患儿管饲喂养护理》,结合临床实践,系统梳理了危重患儿管饲喂养全程护理要点,涵盖置管前评估、喂养管理、并发症处理等内容,为一线护理人员提供了极具实操性的指导。
重症系统总护士长范敬蓉在活动总结时表示,此次课程虽已结束,但守护患儿生命健康的征程才刚刚起步。她期望全体参会人员能将活动所学切实融入日常护理实践,在未来工作中,进一步开展多学科协作,致力于为患儿提供更为精准、贴心的护理服务。
本次活动虽已圆满收官,但对危重症患儿的关爱永不止步。急危重症护理管理委员会危重症护理小组将秉持初心,持续探索创新,为助力危重患儿健康成长、提升医疗护理服务水平不懈努力,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本文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