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家里存放了十年的鸡蛋清拿出来,撒完盐后,往纸上一涂,再加点感光剂,让它进行曝光、 显影等一系列操作,一张蛋白照片就到手了~
没想到,鸡蛋清竟然还能用来拍照片!
把家里存放了十年的鸡蛋清拿出来,撒完盐后,往纸上一涂,再加点感光剂,让它进行曝光、 显影等一系列操作,一张蛋白照片就到手了~
这就是古老的“湿版”摄影术!
那想把图像保存在玻璃上可以吗?
可以!
但问题是,又该如何让感光药品附着在玻璃上呢?
没错,这里的鸡蛋清便是一种粘合剂,而除了鸡蛋清外,其实,人们最常用的是一种溶于乙醚和酒精的硝化棉液体——火棉胶。
它具有很强的黏性,不仅可以涂覆在光滑的玻璃上,还能比蛋清吸附更多的感光药品。
下面,取出一块玻璃,用酒精把它擦拭干净后,就可以把火棉胶与少量碘化钾的混合溶液倒在上面了,稍稍倾斜晃动,直到溶液完全将玻璃覆盖;
再把它放入片夹里,并浸入到硝酸银水浴槽中,等硝酸银与碘化钾发生反应生成感光性很强的碘化银后,你就获得了一张感光底片。
卤化反应:4分钟左右
接着,来到了关键的一步——曝光!
因为有较强的感光性,所以在拍摄之前,玻璃需要被放在黑暗的环境中,比如:暗箱。
机位确定好了再把镜头盖拿开,这时,玻璃表面的碘化银在受到光的照射后会被还原成银。
负片:受光照射的区域生成黑色的微小银粒子,其他部分透明
像类似用碘化银作感光材料的,我能想到的还有达盖尔银版摄影术——
Daguerreotypes
只不过,它的底片是高度抛光的镀银铜板,且卤化反应发生在充满碘气的黑暗环境中。
曝光完成后,就得把玻璃板取出进行下一步——显影,在银版摄影术中,显影需要将铜板完全暴露在汞蒸气中。
而湿版法相对来说就安全了很多,直接把显影液浇在上面停留个30-60s,让它继续还原未曝光的碘化银,这时就会超过第一次显影的密度,翻转形成正片,而等到图像全部出现后,就能放到清水中停显了;
最后再倒入硫代硫酸钠溶液进行定影、水洗风干和封胶保存。
定影:把未还原的碘化银去除的过程
火棉胶湿版摄影法是1851年由摄影师阿切尔发明的,虽然成片细节比较高,并且能像纸质照片那样无限印刷,但它有个致命的缺点,即:从涂覆到显影的整个过程,玻璃底片都需要处于湿润的状态。
所以,后面又出现了将含有溴化银的明胶乳剂,直接涂在玻璃板上的干版摄影法。
我们不妨来对比一下它们的成像质量~
来源: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