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航天的这次“首发”,蕴藏着多少奥妙?

B站影视 2024-12-04 17:22 2

摘要:航空航天事业,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国家队”的事,随着2015年10月《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年—2025年)》印发,我国正式提出探索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市场化、商业化发展新机制,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开发,第一

11月30日22时25分,

我国新型运载火箭

长征十二号

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

点火起飞,

成功开启逐梦之旅。

本次发射

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

第548次发射,

但这个驾轻就熟的数字之外,

却有十几个“NO.1”

闯入了大家的视线,

其中包括——

⬇️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

是我国首型4米级运载火箭,

研发人员积极创新,

实现了我国在运载火箭领域的

多个“首次应用”,

突破了包括健康诊断管理、

牵制释放、

液氧相容的冷氦增压、

铝锂合金贮箱、

全三平无人值守等

一系列新技术攻关。

本次发射实现了

我国火箭发动机单模块内推力

最大构型首飞、

130吨级泵后摆液氧煤油发动机首飞、

二级双机并联液氧煤油发动机

两次启动状态首飞、

煤基航天煤油

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上的

首次使用,

标志着

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首发成功,

执行首发任务的二号发射工位,

是我国首个通用中型液体工位……

面对集聚了许多突破的“长十二”,

你是否有许多好奇?这些突破意味着什么?

由此,我们发出“灵魂三问”。

请问我国首型4米级运载火箭:你有哪些特别之处?

长征十二号由

航天科技八院

抓总研制,

火箭全长约62米,

相当于约20层楼高,

采用两级构型设计,

是我国首架

直径3.8米的运载火箭

(此直径属于4米级)。

在“长十二”之前,

除了我国运力最强、

主要承担高轨道大型卫星发射等任务的

长征五号火箭

拥有5米直径以外,

我国现役火箭的直径都是3.35米,

它们的区别,

远非45厘米那么简单。

火箭直径更大,

意味着可以加注更多燃料,

运载能力也更强,

而受铁路运输条件等限制,

火箭也绝非造得越“壮”越好。

长十二火箭全箭约62米,

没有助推器,

也没有尾翼,

“又高又瘦”,

不仅可以

继续满足铁路运输的条件,

还能比3.35米直径的“兄弟们”

容纳更多发动机,

已是目前

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

单芯级运载火箭,

一级采用4台推力1250千牛的

泵后摆液氧煤油发动机,

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少于12吨、

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

不少于6吨。

相比之下,

长征三号甲(3.35米直径火箭)的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

是2.6吨。

长十二“身材”很特别,

测发模式也很新颖。

采用水平总装、

水平测试、

水平转运的

“三平”模式,

意即火箭在技术厂房里

“躺着”组装和测试,

随后载着卫星

一路“躺着”转运到发射工位,

最后才整体起竖。

这一改进能缩短发射整体流程,

减少发射工位的

损耗和其“休养生息”所需时间,

为高密度发射提供可能。

请问煤基航天煤油:你首次来到“长征家族”,带来了什么?

我国的运载火箭发射

长期以来

对石油基航天煤油依赖较高,

资源稀少、来源单一,

作为全球唯一同时掌握

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

煤间接液化

两种煤制油核心技术的

骨干能源央企,

国家能源集团于2013年3月

正式立项实施

煤基航天领域特种燃料研究与开发工作。

2014年7月,

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公司

航天科技六院165所

开始全方位合作。

与传统火箭推进剂相比,

煤基航天煤油推力大、

绿色环保、

储运方便、

经济性更高,

比冲性能、冷却特性、

流阻性能、燃烧特性等

与石油基航天煤油一致,

且性能稳定。

在此次应用于“长征家族”前,

煤基航天煤油

已在十余年间身经百“研”,

牛刀小试。

应用这种燃料

符合我国“富煤贫油”的

能源现状,

能够有力保障

国家航天能源战略安全,

为今后商业航天发展

注入巨大动能。

请问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你如何“填补了从0到1的空白”?

【何为“商业航天”?】

航空航天事业,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国家队”的事,随着2015年10月《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年—2025年)》印发,我国正式提出探索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市场化、商业化发展新机制,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开发,第一批商业航天企业就此诞生,2015年也成为“商业航天元年”。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商业航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相比酒泉、西昌、太原和

文昌航天发射场,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

是首个企建民用的航天发射场。

从发射场建设到成功首发,

总计历时878天。

过程之中,

航天科技一院

采用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

承担了发射区加注供气系统、

发射工位部分建设等工作,

还负责了海南商发的

智慧发射场系统建设工作;

八院承担了发射工位固定发射台、

液压起竖系统等建设工作。

中国建筑旗下

中建港航局承建了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项目

技术区三平厂房

与回转场坪等工程。

作为目前中国唯一的

商业航天发射场,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

在首发任务中呈现出四个“新”,

即新工位、新火箭、新机制、新团队。

还未建成时,

就已“有火箭排着队等发射”。

日后,

必将对我国航天事业的格局和前景

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份闪耀着如此多个“NO.1”的航天成绩单

汇聚了一批国资央企

锐意进取、同力创新的注脚——

长征十二号的逐梦之旅告诉我们,

我们“九霄云外”的事业,

最不缺“脚踏实地”!

责任编辑丨程镜睿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内容来源丨航天科技 国家能源集团 中国建筑

各中央媒体

来源:老尹的科学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