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8日,缅甸发生7.7级地震后,这栋建筑沦为废墟。缅甸新闻部长貌貌翁(Maung Maung Ohn)在首都举行的会议上宣布,截至2025年4月4日,地震已造成4589人受伤,另有221人失踪。|国家地理图片集
地球是一个奇迹
文化|缅甸
2025年3月28日,缅甸发生7.7级地震后,这栋建筑沦为废墟。缅甸新闻部长貌貌翁(Maung Maung Ohn)在首都举行的会议上宣布,截至2025年4月4日,地震已造成4589人受伤,另有221人失踪。|国家地理图片集
3月28日,一场灾难性的地震袭击了缅甸(Myanmar)北部地区,该国各地的历史遗迹和宗教场所遭到破坏。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称,这场7.7级的地震不仅造成3000多人死亡,还导致4500多人受伤。
其影响范围如此之大,以至于4月2日,缅甸在其内战中进入了为期三周的停火期,这场内战自四年前的一场军事政变(military coup)以来就一直持续进行。
这次地震还摧毁了100处佛教场所和50座清真寺,这些场所对缅甸社会的运转至关重要。由于地震震中位于历史名城实皆(Sagaing)和曼德勒(Mandalay)附近,专家们担心这些精神圣地的损毁,它们对于这个国家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社区的福祉都至关重要。
缅甸的寺庙、清真寺、寺院远不止是祭拜场所。在缅甸社会中,每一处都发挥着至关重要且多样的作用,从提供初等教育、发放药品、照顾老人,到收留孤儿和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人。
2025年4月2日,一名摄影师在缅甸古都阿瓦(Ava)拍摄到了这座受损的佛塔。在缅甸各地,佛塔既是佛教寺庙,也是神圣的建筑。|国家地理图片集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缅甸和东南亚历史副教授梅特里·昂特温(Maitrii Aung-Thwin)解释说:“宗教场所的损毁加剧了社区已经感受到的脆弱性。”寺院对缅甸的佛教徒来说至关重要,他们会前往这些地方供奉祭品,从而积累功德。
达特茅斯大学(Dartmouth University)缅甸佛教专家MK·朗(MK Long)解释说:“这些供奉可以是任何东西,从每天捐赠一顿斋饭到剃度成为僧侣或尼姑。在佛教宇宙观中,积累功德被认为会对今生和来世的境遇产生积极影响。”
这是缅甸土瓦瑞萨彦佛教建筑群(Shwe Sar Yan Buddhist complex)中的金塔之一。瑞萨彦是缅甸最受尊崇的佛教圣地之一。|国家地理图片集
瑞萨延佛塔
据说瑞萨延佛塔(Shwe Sar Yan Pagoda)已有近1000年的历史,是一座大型佛教建筑群,装饰着镀金佛塔和雕像,位于曼德勒东南约5英里处。
网上发布的视频显示,瑞萨延佛塔的金色尖顶在地震后倒塌。昂特温说,这座佛塔建于9世纪至13世纪之间,是缅甸的一个社区中心。
他说:“它们就像节点,将当地社区与国内及国外的其他佛教徒网络连接起来。” 这座佛塔装饰着镀金的佛塔和雕像,与当地的农业周期紧密相连。其一年一度的节日标志着种植、耕种和收获水稻等作物的各个阶段。
昂特温说:“农民、商人、游客和其他小企业主都会来参加这些节日,这些节日将当地社区及其经济联系在一起。所以,这些宗教场所的损毁会破坏这些社区的社会结构及其经济生存手段。”
Sakyadhita Thilashin尼姑庵
在曼德勒以西约5公里处,缅甸最大的尼姑庵之一也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Sakyadhita Thilashin尼姑庵以其在该国赋予女性权力和教育女性的工作而闻名。
该尼姑庵成立于1998年,约200名学生在这里为参加寺院考试而学习,学习佛教经典和巴利语(Pali),巴利语是小乘佛教经典的一种古老语言。
但现在这些学生已经流离失所。
朗说:“那里至少有三座建筑倒塌,所有的住所都受到了损坏。六名尼姑和三名俗家信众遇难。其中一名遇难的尼姑是她们的住持,另外两名教师因重伤住院。”
梅努砖寺
梅努砖寺(Me Nu Brick Monastery),也被称为大昂美德蓬桑寺,也遭受了严重破坏。
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Stockholm University)研究缅甸佛教的副教授尼克拉斯·福克斯厄斯(Niklas Foxeus)称,虽然梅努砖寺多年来一直不是一座活跃的寺院,但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遗产地和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梅努砖寺,是缅甸因瓦(Inwa)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这座圣地在近期7.7级地震中遭受了严重破坏。|国家地理图片集
这座寺院由南马道·梅努女王(Queen Nanmadaw Me Nu)于1822年下令建造,是贡榜王朝(Konbaung Dynasty,1752年至1885年统治缅甸)的一个重要地标。
自从贡榜王朝在第三次英缅战争(Third Anglo-Burmese War)中覆灭以来,这座寺院经历了内部冲突和大自然的愤怒,此前曾在1838年的一次大地震中受损。
寺院入口处的标牌将该遗址描述为“贡榜王朝时期缅甸建筑的最佳典范之一”。其精美的装饰和多层屋顶反映了附近贡榜王朝木制寺院的设计风格,这些木制寺院共同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暂定名录,有待进一步考虑列入。
新马索耶因寺院
曼德勒的新马索耶因寺院(New Masoeyein Monastery)是该地区佛教徒的一个社区场所,为数百名僧侣提供食物、住宿、医疗保健和宗教教育。
3月28日,当佛教僧伽成员参加寺院考试时,随着地震袭击该国,这座建筑现代风格的橙白相间的钟楼倒塌了。
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佛教研究教授凯特·克罗斯比(Kate Crosby)说:“寺院和尼姑庵是社区服务中心,也是俗家信众的精神指导中心。与寺院和尼姑庵的这种关系是大多数缅甸人宗教和文化生活的核心部分。”
福克斯厄斯说,新马索耶因寺院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一个与大学地位相当的精英佛教教育中心。他补充说,幸运的是,它的损坏并不严重,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恢复其功能。
修复困难重重
修复古代建筑结构很复杂,因为它们是由未加固的砖石建造的。亚太工程公司贝卡(Beca)的技术总监贾里德·基恩(Jared Keen)说:“不幸的是,这些建筑也很容易受到地震破坏,因为砖石不像现代的钢铁和混凝土建筑那样连接在一起。
如果一座砖石建筑部分受损,它们可以进行修复和加固,不过这种加固往往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 Melbourne)缅甸研究网络协调员塔马斯·韦尔斯(Tamas Wells)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缅甸蒲甘(Bagan)的瑞山陀塔(Shwesandaw Pagoda)是矗立的众多佛塔之一。佛塔象征着当地社区与信仰之间的紧密联系。|国家地理图片集
韦尔斯说:“修复关键宗教场所的核心挑战在于残酷的军事政权背景,而不是重建的技术细节。”前联合国缅甸问题独立国际实况调查团(United Nations Independent International Fact-Finding Mission on Myanmar)成员克里斯·西多蒂(Chris Sidoti)预测,缅甸的内战可能会推迟受损场所的重建。
西多蒂说:“很难想象在战争结束之前,任何东西——民用基础设施、住宅或文化遗址——能够真正得到重建。” 在这方面,缅甸的停火带来了一丝希望。
然而,即使在和平时期,由于这个国家的贫困、基础设施薄弱和政治不稳定,修复这些珍贵的宗教建筑群仍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任务。
撰文:Ronan O’Connell
编译:Arvin
校对:钱思琦
版式设计:钱思琦
伸出小手
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