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即使同一个市场,在同一瞬间,有人做多,也有人做空;同样看对了方向,有人赚点小钱就跑,有人却不为所动,试图捕捉重大趋势带来的暴利,哪怕眼看利润得而复失也在所不惜;出现损失时,有人心存侥幸不愿及时认赔止损,结果酿成大祸;有人则视判断失误为交易常态,在损失很小时就果
即使同一个市场,在同一瞬间,有人做多,也有人做空;同样看对了方向,有人赚点小钱就跑,有人却不为所动,试图捕捉重大趋势带来的暴利,哪怕眼看利润得而复失也在所不惜;出现损失时,有人心存侥幸不愿及时认赔止损,结果酿成大祸;有人则视判断失误为交易常态,在损失很小时就果断撤退,避免了大的损失...
市场交易看似简单的一买一卖,背后却隐藏着投机者不同的观念、意识、目的、动机,反映出他们不同的价值观、市场理念、对待金钱和风险的态度等等。
从表面和局部看,交易成败似乎充满偶然和运气。但我认为,投机者在金融领域的最终命运,深层次取决于其综合素质——即交易者自身的人生修养和境界。
投机者的修养和境界并不神秘,它建立在两方面:
对市场的理解:对市场交易中重大原则性问题的深刻认识和坚定态度。
对自我的认识:既洞察自身亘古不变的本性(如希望、贪婪、恐惧、侥幸、自负、傲慢等等情绪),也深刻反省自身特殊的心理弱点、性格缺陷、思维和行为习惯。
金融市场的投机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意志、心理的对抗。对市场的理解和对自我的认识,本质上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正如一百多年前一位市场老手所言:成功的投机定律基于一个假设——人们会不断重复着过去的错误动作。因此,对人性的认识越深,对市场的理解就越透。从这个意义上说,交易实质上是一场心理游戏,既是与他人的角逐,更是与自身本能和人性弱点的对抗。
每一个立志于投机事业的人,都是一个孤独的攀登者!大多数人无法抵达理想彼岸。但随着对市场认识的深化和自身修养境界的提高,一旦突破自我局限,超越平庸,就能顿悟并实现质的飞跃。成功的投机高手,往往在市场见解和自我认知两方面都能达到很高修为。
投机的旅途并没有捷径,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个漫长而孤独的修炼,正如屈原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上会遇到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除了个人天分,唯有时间才能帮助投机者学到并证明对市场的真知。每一个辉煌成功的背后,无不是由一系列失败和痛苦教训换来的。哪怕是最朴素简单的经验,投机者都可能为之付出过惨重代价。华尔街一位操盘高手曾说:我的投资绩效完全源于28年错误经验的累积。
上天总是帮助自助者。如果一个投机者不能自救,谁能帮他?在交易中,我们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犯同样的错误:判断失误时不及时止损、逆势交易、孤注一掷、急躁冲动...这些困扰着大多数交易者。我保存着40多本交易日记,有时翻阅发现,尽管时间相隔甚远,记录的错误却惊人相似,不看日期几乎难以分辨。显然,许多错误我一直在重复犯。曾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的愚蠢行为痛苦至极,甚至绝望地想放弃。并非我没有意识到问题,有些在入市初期就发现了。但几年后,它们依然频繁出现在我的交易行为中。古人说“事不过三”、“三折肱成良医”,但在交易中,改正错误远非想象中简单。
每次因错误受罚,我都清醒告诫自己不能再犯。但痛楚过去后,不快的经历常被遗忘,但又依然重走老路。杰西·利弗莫尔说:如果一个人不犯错,那他一个月就能拥有整个世界;但如果他不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那连上帝所赐的东西都得不到一件。然而,交易中的错误改正起来却异常困难。
我曾一次又一次决心不再重蹈覆辙,但一旦进入市场,依然故技重施。交易前几年,我的投机活动深陷在这种恶性循环,如同身处暗无天日的地狱,心灵在痛苦、绝望、懊悔中煎熬。
现在看,这一切并非偶然。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投机者在交易中犯下的无数“错误”,往往只有当时过境迁,其思维、认识、境界达到一定高度后,才能恍然大悟。
若修养境界不够,无论怎样殚精竭虑、苦苦挣扎,试图避免各种看似简单的错误,结果总是令人失望。注意了这个问题,错误又会从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就像新手开车,注意了前方障碍,却忘了后方和侧面的危险;注意了手上动作,却忘了脚下的油门和刹车。
因此,某种意义上,大多数交易者日复一日、如噩梦般无法摆脱的错误,只能随着投机者整体修养和境界的提升而被超越、消解,无法在现有水平下彻底消灭。例如,止损、冲动交易、情绪化等问题,都不是孤立的技术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交易者整体的交易理念、修养、境界不到一定高度,这些错误就难以根治。
1. 关于冲动交易
许多经验丰富的交易者都认识到,冲动交易破坏性巨大,严重威胁资金安全。从进入市场第一天起,我就深受其害,多年过去,仍在与之搏斗。
无数次,前一天晚上我冷静分析、理智判断、做好详细计划。但第二天打开盘面进入交易市场,一切就变得难以理解。我彻底忘记计划,忘记该如何操作,完全被价格波动牵引。思维和心情随市场波动而变,忽多忽空,不顾原定策略,频繁买卖。这种毫无章法的交易注定没有好结果。每天收盘,总是伤痕累累,损失惨重。如果机械执行计划,非但不会亏,还能有可观利润。冲动交易的主因是缺乏足够自控力,沉溺于快速赚大钱的想法无法自拔,既难挡外在市场诱惑,也难抑内在强烈交易欲望。
从理念看,冲动交易是超级短线。这种局面维持了好几年。人的本能和无意识力量如此强大,市场诱惑如此难挡,我始终无法控制交易的冲动。一次又一次被打倒,又一次次挣扎爬起。一再下决心谨慎交易、三思而后行,结果总不尽人意。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放弃了战胜它的幻想,在绝望中放纵自己,无奈承受痛心的损失。
几年后,不知不觉中,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经验积累、市场认识深化,我突然发现自己很少再冲动交易。这个困扰我多年、花费巨大精力也未能遏止的行为,仿佛一下子痊愈了。细想也在情理之中。我对市场运动的理解、交易理念、对自我的认识(包括个性、思维、情绪、习惯),都有了质的飞跃。从此我进入了一个新天地,所达到的修养境界使我远远超越了冲动交易这种低层次错误。
现在,我已很少从事超短线交易,尤其是日内超短线——深知这是毁灭交易者最快捷的途径。我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寻找、发掘波段以及中长线机会上,对超短线赚快钱已不感兴趣。原来诱人的短期波动,再也无法激起我的交易欲望和冲动。
每一天,我依然关注盘面变化,但作为长线交易者,不再被惊心动魄的短期波动牵着鼻子走。我平静、淡然地欣赏市场变化,也审视内心,以自己的方式理解这一切。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市场依然激烈动荡,用可观利润诱惑着一批又一批投机者前赴后继,飞蛾扑火。而这一切,在我眼中已有了全然不同的意义。
冲动交易,那还是个问题吗?
2. 关于止损
每一本交易书籍都会反复提醒:交易不利时要及时止损,迅速退出以减少损失。“不愿亏小钱,迟早亏大钱”,“初始损失才是最廉价的损失”等等。
尽管听到众多忠告,面对不利局面,投机者普遍仍不愿迅速认赔,导致重大亏损。理性上可能认识到了止损的重要性,但实际操作往往做不到,问题并不简单。
果断止损需要极大智慧、勇气和毅力。这不仅关乎对市场本质的理解是否正确、策略是否科学、是否具备“亏小钱、赚大钱”的基本思路,更与投机者的精神态度、心理、意志力密切相关。交易明显不利时,迅速改变想法、推翻原判、承担实际损失,会带来沉重的心理精神负担。尤其对新手,这种压力可能彻底摧毁其意志信念,使其在关键时刻放弃努力,成为精神上的软骨头。
而具体止损点位的设立也较复杂。有时我刚在绝望中止损离场,价格立刻回到原方向。若再坚持一会,非但不亏还能大赚。回头一看,正好买在最高点或卖在最低点。理性上讲,为控制风险,出现损失及时离场是明智之举。但因止损点设置不科学,我屡次被市场愚弄,来回割肉,深受不合理止损之害,行为如同傻瓜。
终于有一天,精神濒临崩溃,对盲目止损厌倦至极。当市场再次不利时,变得麻木,眼看着浮动亏损扩大而无动于衷。结果账户被洗劫一空,爆仓了。
问题又回到起点。
只要还在市场交易,止损就是躲过重大灾难的唯一方法。尽管每次砍仓都经历精神折磨,但鸵鸟式逃避无济于事。不能控制风险,风险终将反噬你。
曾有一段时间,我对自控力缺乏信心,甚至请家人帮我止损。下单前就告诉他们,价格一到预设止损点,立刻帮我砍仓。当时自认理智,甚至考虑到心理弱点做了预防——因为我知道,一旦走势不利,我可能仍固执己见,心存侥幸阻止他们行动。我还特意强调责任,要求严格执行纪律。看似周密,似乎万无一失:判断正确赚大钱,判断失误靠他人控制只亏小钱。
后来的实践表明,这想法幼稚可笑。它孤立、静止、机械地看待止损,实战中根本无法实现。
止损仅是判断失误时的保护措施。但若投机者总盈利小于一系列止损的损失时,就无法赚取足够利润,严格止损也只是延缓资本减少速度,无法改变最终失败的命运。
止损与交易理念密切相关。
对波动和中长线交易者来说,交易次数少,入市前研究充分,可从容确定明确止损点,执行交易计划相对简单。
对超短线交易者,每天频繁进出,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只能依靠本能和感觉决策。有时一天交易几十次,一笔交易可能仅几十秒,入市前难以果断设置精确止损点。从入市到止损,完全取决于操作者个性化的市场感觉,旁人很难插手。
早期我做纯粹短线,以为助手可以帮我避免大亏。实则短线方式天然排斥这种合作——自始至终,我必须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若我自控不足,走势不利时不能果断撤退,助手又能如何?最终合作无疾而终。
与冲动交易一样,近几年随着交易理念转变、自我修养提高、市场境界提升,止损问题才迎刃而解,不再困扰。
现在,交易不利时我能轻松退出,完全没有当初止损时的痛苦绝望感。因为我知道,这是交易常态。市场总有意外,判断不可能100%准确。只要赚取的利润远大于止损损失,单笔盈亏无关紧要。赔小钱,赚大钱——这是交易必须坚持的最基本原则。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终将会成功。
这么看来,止损对我也不再是个问题。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市场运动,看似似曾相识,仿佛在简单重复,探索到市场背后的市场规律,只要努力探索就能发现,市场盈利其实也没那么难。
现代科学在微观宏观取得长足进步,人类对地球、宇宙、基因的认识远超古人想象。曾经的一位导弹专家、火星探测器工程师、诺贝尔奖得主,一旦进入投机市场,在市场预测、价格判断、实际交易等方面,与几百年前日本大米期货市场中的市井无赖或赌徒相比,有何高明之处吗?其实没有,一点也没有。
1998年,由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家挂帅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破产,再次残酷证明了科学在投机领域的无力与悲哀。有人说市场本质是随机;有人说市场随机性与规律性共存,规律性显而易见,随机性却极为复杂;有人说市场是自然的函数,其行为不遵循古典物理、参数统计或线性数学...
交易者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这里永远不存在一个能被多数人轻易掌握的、走向成功的方法。美国前财长罗伯特·鲁宾的决策观值得思考:
天下唯一确定的事就是不确定性。
任何决策都是权衡概率的结果。
一旦决定,迅速果断行动。
决策者的品质远比决策结果重要。
是的,决策者的品质远比结果重要。交易结果无法控制,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情绪、思维和行为。
“认识你自己”。这句古老格言在现代金融市场依然鲜活。那些不能遏制、克服人性弱点的人,无论有多么大的头衔,最终都将被市场淘汰。交易不像是一门科学或熟能生巧就能会的手艺。它是一门真真切切行动第一、实践第一的艺术。投机者要成功,不仅要成为思想、知识的巨人,更必须是行动的巨人。
交易技巧和知识可以学,市场经验可以积累,但更重要的是培养成熟的心理并迅速行动——这是一个长期的认知培养、追求和领悟的过程。
有人说交易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我的观点是: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哲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抽象思维模式,也许能更有效地帮助交易者把握市场脉络,领悟成功的奥秘。 索罗斯《金融炼金术》中大量的哲学思考,大师也有同样的市场深度思考。
一个高明投机大师的修养境界,往往与哲学家属同一层次。正如一位网友所言“交易市场高手间的较量,绝非技术水平,而是投资哲学、心态和境界的较量。”
部分节选自青泽《论投机者的修养》
来源:锦泓说事